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皇宮裡的文房雅器

皇宮裡的文房雅器

在翰墨飄香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文房四寶總是同文人士大夫的書齋生涯相關聯,隨著文房器具的發展,圍繞著四寶又出現了一些輔助用具,因使用便利,亦漸被文人視為不可或缺的文房之物。精美的文房用具,在古代文人眼中,不只是實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

紫禁城中的御用文玩大體為明清兩代皇家的珍藏。這些文玩風格多樣,情趣各異,或雍容華美,或雅緻脫俗,又有配合成套者,相映生輝。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百件皇家御用文玩皆屬清宮舊藏,大多為紫禁城中書房的日常陳設,或為皇帝處理政務時所用,看完絕對大開眼界!

竹節式刻松樹人物筆筒 清,高13.2cm,口徑最大7cm。清宮舊藏

筆筒彎曲竹竿式,三節痕宛然可辨。器表浮雕山水、樹木及人物為飾。下部高浮雕一老者騎驢緩行,身旁一小童相隨。驢腿腳處還應用了鏤雕技法。整體而言,浮雕愈向上愈淺,局部樹紋以留青法表現,口沿下雲氣則為陰刻而成。此器構思細密,技法運用靈活,隨物象變化而不拘泥,無疑是竹刻成熟時期的作品。

竹雕白菜筆筒 清,封錫爵,高17.3cm,口徑9.4cm,底徑9.2cm

筆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葉4重,內如剜出菜心,內壁有剔除之螺旋節痕。菜葉脈絡清晰,刀痕宛然,邊緣翻卷自如。平底,近圓形,雕作根須溢出土面狀。外底有陰文「封錫爵」三字圓形款印。通體磨工較細,刀法深峭穩定。從這件白菜筆筒可略窺竹刻名家封錫爵造詣之一斑。

文竹方筆筒 清中期,高15cm,筒徑12cm。清宮舊藏

筆筒作並比竹節紋,紋飾簡單卻錯落有致,頗富韻律感。加之修胎講究,令竹簧不顯輕薄,增添了立體感。而竹簧片粘貼緊密,拼接細緻,過渡自然,色澤溫潤,有類牙、玉,韻味獨特。在清中期宮廷工藝追求繁縟富麗的風潮中,出現如此技巧高超,而不事賣弄、以簡馭繁而風格清新的作品,實屬難能可貴。

木紋釉墨彩山水圖筆筒 清雍正,高14.2cm,口徑18.4cm,底徑18.6cm。清宮舊藏

筆筒直口,璧形底。器內外壁上下邊沿施木紋釉,外壁中部以墨彩繪山水圖景,意境清逸。墨彩山水與木紋釉相得益彰,典雅怡人,是清雍正朝具有代表性風格的陶瓷文具。

五彩竹紋筆筒 清康熙,高14.2cm,口徑18.4cm,底徑18cm。清宮舊藏

筒外壁以黑彩為主,畫墨竹兩枝,透過茂盛的竹葉隱約可見嫩枝新發,生機勃勃。竹枝於黑彩外又潤以綠彩和赭石色少許,風格蒼勁瀟洒。另一面空白處題行書詩句:「終獲萬龍化,曾留彩鳳吟。」下有「西」「園」陽文聯珠方印。此墨彩筆筒將詩、書、畫、印結合於一體,極富文人情趣。

黃振效牙雕漁家樂圖筆筒 清,黃振效,高12cm,口徑9.7cm。清宮舊藏

筒外壁雕刻漁家樂的太平景象。所刻景物細膩靈透,工細入微。人物的發、須、眼以墨點染,保留著濃厚的雍正時期的牙雕風格特點。松葉如輪,松針纖細,融合了竹雕、角雕的技巧。這種精巧爽利的雕刻體現了黃振效牙雕技術的精湛,同時也表現出清代雕刻工藝頂峰時期牙雕藝術的獨特魅力。山壁一側刻清乾隆帝楷書御題詩一首,又「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長月小臣黃振效恭制」款。

象牙雕黑漆地花卉紋筆筒 清早期,高14cm,口徑11.5-10.2cm。清宮舊藏

筆筒呈五瓣梅花式,外壁雕水仙、山茶、荷花、月季等四季花卉,寓「四季榮華」之意。花卉等紋飾外減地填黑漆,畫面黑白相間,對比鮮明,如同工筆畫,韻味別具,是一件以刀代筆的牙雕精品。

畫琺琅母嬰圖筆筒 清乾隆,高11.7cm,口徑9.1cm,底徑8.1cm。清宮舊藏

筆筒方體委角,四面在黃色琺琅釉地上飾紅蝙蝠及藍色蟠螭紋,中央長方形委角開光內繪憑窗母嬰圖,人物神態刻畫得細膩生動,用筆工緻,體現出乾隆朝人物題材畫琺琅器的製作水平。

匏制雲蝠捧壽紋方筆筒 清乾隆,高14.9cm,筒徑8cm。清宮舊藏

此器以范制葫蘆之法製成,型制規整,紋飾清晰,寓意吉祥,底面四方抹角邊框內有陽文楷書「乾隆賞玩」款識,為乾隆時期匏制文房器具中的精品。

金星料冰梅紋圓筆筒 清,高13.4cm,口徑11.3cm。清宮舊藏

筆筒銅胎,外壁通體鏨刻冰裂狀幾何紋,然後嵌入金星玻璃薄片,筒內壁滿塗淺藍色琺琅釉。此器須銅作、琺琅作、玻璃作共同合作下完成。冰梅紋為明清人喜愛的裝飾題材,簡潔雅緻。此筆筒用金星料又平添了幾分富貴氣象。

水晶松猿圖筆筒 清,高10cm,口徑4.8cm。清宮舊藏

筆筒以水晶琢成,於晶瑩剔透的質地上雕飾松猿圖,極富自然情趣。

碧玉漁家樂圖筆筒 清,高14.8cm,口徑12.9cm。清宮舊藏

筒外壁高浮雕山水漁樂圖,層次清晰,空間感頗強。畫面古木森森,山下泊舟,山道上有老翁攜童子拾階而上,空中浮流雲飛鶴。此器以碧玉雕琢,其色調與質地的潤澤頗合于山林清幽、漁家逸樂之意趣。

青玉松鶴圖筆筒 清中期,高22.2cm,寬14.4cm,長9.4cm。清宮舊藏

筆筒形如一段松樁。琢坡上巨松一株,松下一鶴與樹上方空中一鶴高低應和。此器圖景布局舒緩有致,上下呼應,趣味清雅閑適。

剔紅觀鵝圖筆筒 清嘉慶,高14.8cm,口徑10.2cm。清宮舊藏

筒外壁景物雖多但層次清晰,器物上刻幾種錦地以示不同的空間,意境恬淡深遠。其漆層較厚,雕刻刀法精密,稜線深峻有力,紋飾清晰醒目,色澤艷麗。其刀法及圖案風格均保持著乾隆時期雕漆的一些特點。底部髹黑漆,中心鐫篆書「嘉慶年制」雙行四字款。此筆筒為現知唯一具嘉慶款的雕漆作品。

黃楊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 清,吳之璠,高17.8cm,口徑13.5-8.5cm。清宮舊藏

筆筒以高浮雕技法雕東晉淝水之戰以寡勝眾、捷報傳送謝安的故事。雕刻層次清晰,雖然紋飾滿布全器,但布局妥貼自然。尤其是謝安沉著弈棋、胸有成竹的神態,表現了運籌帷幄、落子必勝的信心和毅力,與策馬疾奔的信使形成一靜一動的鮮明對比,兩部分圖案既有各自的獨立性,情節上又相互呼應,構圖連成一體。山岩側刻清乾隆帝御題詩一首,下方有楷書「古」「香」二小印及「槎溪吳之璠」、「魯珍」等款識。

黑漆鑲文竹人物紋方筆筒 清,高14cm,口徑12.4cm。清宮舊藏

筆筒通體髹黑光漆,四角下設象牙足,外壁四面以文竹鑲嵌邊飾及高士人物圖,表現文人清高雅潔之格調。此器紋飾簡潔,黑漆地上嵌飾的文竹線條清晰有神,韻味清雅高古,風格醒目獨特。

嵌木金漆葵花式筆筒 清,高11.9cm,口徑最大11.5cm。清宮舊藏

筆筒椰子木製,十瓣式筒身髹黑漆飾描金花卉紋,每一凸瓣均留有長方形開光,開光內在原木地上淺浮雕變體幾何紋。內壁滿髹黑漆,並以金漆描畫各式折枝花草紋。底部亦為黑漆地描金花卉紋。此器所應用的漆工藝似受日本金漆蒔繪的影響,較為特別。黑漆描金艷麗悅目,而木色沉暗蘊藉,相互襯托之下,裝飾效果更為突出。

青玉過橋形筆架 清,高7.3cm,長24cm。清宮舊藏

筆架作小橋形,橋上行人或騎驢,或擔物,或趕牛運貨,橋下有小船似正讓大船先行通過橋洞。此筆架雕琢精細,景緻生動,將民間的生活景象微縮在書案上,饒富情趣。

青白玉三陽開泰筆架 清,高6.3cm,長13.4cm。清宮舊藏

筆架青白玉質,三羊卧姿造型,運用「留皮雕」技法,羊角處留黃皮色。此筆架取「三陽開泰」之意。《宋史·樂志七·紹興以來祀感生帝》中載:「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青玉三鵝筆架 清,高5.2cm,長12.8cm。清宮舊藏

筆架青玉質,形為三鵝相連,分別銜谷穗、花枝,鵝腹下飾小浮萍。「三鵝」是印度婆羅門教中月天(月神)的坐騎。中國古人對潔身自好、風度翩翩的鵝亦頗喜愛,古代以鵝為題材的工藝品為數甚多。

掐絲琺琅雲龍紋筆架 清乾隆,高15.5cm,長20.5cm,寬4.3cm。清宮舊藏

筆架呈山字形,上勾山崖紋,下勾海水紋,中飾填彩釉雙龍戲「卍」字紋,下置銅鍍金鏨花橢圓形底座,底鏨凸起的鍍金雙龍,中心鐫陽文「大清乾隆年制」楷書款。筆架銅胎規矩,釉色純正,鍍金輝煌,為乾隆朝琺琅文具精品。

黑漆描金蓮蝠紋寶座式筆架 清,高21.6cm,寬26.5cm。清宮舊藏

筆架寶座式,遍體髹黑漆,分部位飾描金纏枝花葉紋、團花紋及山水樓閣圖景,座面開5個圓孔,托泥上對應做5個凹槽,用以插筆。寶座形筆架在清宮中僅見此一件,裝飾風格亦獨特。

青白釉山形筆架 明,高3.9cm,長10.8cm。清宮舊藏

筆架山巒造型,青白釉色端正雅潔,質感如青玉,系仿宋代青白瓷的效果。山形高低錯落有致,富有層次感,視之恍如文人畫中層巒淡遠的境界。

犀角雕松鹿筆架 明晚期,高5.5cm,長9.5cm,寬3.5cm。清宮舊藏

筆架以犀角雕岩石、古松及卧鹿、靈芝等,在小小範圍內分出數個層次,營造出優雅的意境,造型渾厚可愛,刀法質樸簡練,雕工亦頗具個性。

青白玉五子筆架 清代,高4.6cm,長12.5cm。清宮舊藏

筆架青白玉質,雕琢姿態各異的五個童子,手中各持不同的花果枝葉,寓意「五子登科」。此筆架造型風格活潑,五子高低錯落中洋溢著喜慶氣氛。

白玉魚螺荷葉洗 清中期,高8.1cm,長8.8cm,寬6.9cm。清宮舊藏

洗作束斂荷葉狀,壁極薄,外底鏤雕蓮梗、水草作洗足,洗外緣又雕一魚一螺附壁上。此玉筆洗粹美精緻,清新雅潔,為清代和闐玉器之上品。

掐絲琺琅海棠花式筆洗 清乾隆,高4cm,口徑16.6-14cm。清宮舊藏

筆洗海棠花式,平底。內壁在白釉地上飾掐絲琺琅纏枝花卉紋,內底中心為一朵蓮花,外壁在天藍色地上飾纏枝花卉紋。此器掐絲均勻,色彩純正,鍍金光亮,做工精緻,為乾隆朝的典型作品。

天藍釉筆洗 清康熙,高4cm,口徑8cm,足徑7.5cm。清宮舊藏

筆洗形體簡潔大氣,足內有青花雙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洗內外均施天藍釉,釉色勻凈淡雅,是清康熙朝比較典型的顏色釉器。

竹雕寒蟬葡萄葉形洗 清早期,高5cm,口徑最大15cm。清宮舊藏

洗葡萄葉形,微拳如掌,納水即成筆洗,外底又雕小葉和一束葡萄,以為底足。葉緣高處雕一蟬,蟬之足尖及薄翼皆刻畫入微,栩栩如生,使人如聞其聲,可見其時竹雕筆洗工藝之精湛嫻熟。

黃瑪瑙瓜葉形筆掭 清,通高2cm,瓜形水丞徑1.4cm。清宮舊藏

筆掭黃瑪瑙質,卷邊荷葉形,葉下花枝縱橫,葉上托一小瓜,圓口,內空可盛水。此器材質優良,色澤鮮麗,雕刻精巧。

黃楊木雕筆掭 清,高6.5cm,長8.7cm。

清宮舊藏筆掭雕為折枝葉片一枚,一側有小蟬伏其上,器正背兩面葉脈雕刻線條相呼應。器背還有題銘:「以蟲鳴秋,何為寂寂,金風其涼,獨解止息。」筆掭雕刻圓潤輕巧,打磨光潔,有象牙般的肌理,刻畫物象生動,是黃楊木雕文房器物中的佳品。

象牙雕葫蘆形筆掭 清,高1.6cm,最長17.8cm,最寬13cm。清宮舊藏

筆掭扁體,作葫蘆形,雕枝蔓、葉片、小葫蘆及蝙蝠為飾,並染藍、綠、紅等色。古人以大小葫蘆藤蔓相聯象徵多子,而取蝠之諧音寓「福」意。此器雕刻精細,裝飾意味更甚於實用。

黃釉描金秋葉形筆掭 清乾隆,高1.4cm,長12.5cm,寬16.5cm。清宮舊藏

洗葉形,通體施黃釉,釉面瑩亮,釉色黃中泛紅。洗面的葉脈描畫清晰並以描金裝飾,宛若一片秋風中飄落的紅葉。

金星玻璃荷葉式筆掭 清乾隆,高1.5cm,長8.4cm。清宮舊藏

筆掭荷葉狀,葉邊捲起形成淺洗。正面陰刻葉之筋脈,背面陽刻葉之紋理,並以圓雕蓮蓬、茨菇和田螺等為附足,將葉形洗托起。筆匣用以貯存新筆,置葯其中以防蛀。清宮御用筆匣皆清乾隆、嘉慶兩朝所作,大體分紫檀、文竹兩種。

不上門不收購,只做正規合法拍賣,非誠勿擾目前100000+藏友已關注加入我

地點:鄭州市金水區農業路72號國際企業中心A座2302

鄭州利德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古玩交易 的精彩文章:

2018年徐悲鴻字畫市場價格達到多少一平尺?
幾種「袁大頭」價格出乎意料,收藏價格一覽!

TAG:中原古玩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