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這個時間點,我為什麼堅定持有融創中國?

在這個時間點,我為什麼堅定持有融創中國?

作者 | JAY

最近內房股一片風聲鶴唳。尤其是融創中國(1918.HK),接連傳出有投資者爆倉的消息,股價不斷刷出新低。

圖片來源:富途;融創中國6月以來的股價走勢

我在6月份買入融創中國,成本價在28港幣/股,5%的倉位。站在此時此刻,我是如何看待這隻股票的呢?

一、行業分析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寡頭壟斷、大魚吃小魚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中國恆大(3333.HK)、碧桂園(2007.HK)、融創,是目前管理能力最強的三家房地產公司:周轉速度快、周期把握准、執行力強。由於公司規模大,財務成本遠低於中小房企,可以購入大面積、高總價、低單價的土地。三家都是香港上市公司,可以機動地發行美元債,把握市場機遇。

因此,這三家的綜合實力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目前的市場份額合計在15%。長期來看,會逐漸吞併中小開發商的市場份額。

二、融創的核心競爭優勢

1. 融創的執行力在業內數一數二。尤其是土地併購方面,融創的效率和口碑都是行業最高的,取得了大量優質廉價的土地,足以支撐未來3-5年的增長。

2. 土地廉價,銷售機制市場化。由於土地低廉,融創即使遭遇市場調控,也能通過降價實現高周轉,同時保持一定的利潤率。融創的銷售機制十分市場化,客戶定位高端,全款比例高,這些都有利於現金流的回收。

三、估值簡單測算

融創今年提出的銷售目標是4,500億人民幣。從上半年的情況看,進展順利,全年完成5,000億也有希望。保守一點,按4,500億去計算。

凈利潤率方面:融創歷史上的凈利潤率在7%-14%區間徘徊。考慮到新吃進的土地成本較低,我認為10%的凈利潤率是一個保守目標。

利潤結轉時間:融創通常在銷售18-24個月後交房。我們取中位數21個月。假設今年銷售的中位時間是9月份,那麼在2020年6月之前,融創將結轉2018年的全部利潤,也就是450億人民幣/年。

利潤增速:今年較去年的銷售目標是增長68%,長期來看30%的利潤增速沒有太大問題。

到了2019年年底,投資者會驀然發現,一個年利潤500億港幣,30%增速,負債水平中等、寡頭壟斷的開發商,無論如何,給5倍的市盈率不過分吧?

因此,我認為,融創大概率能夠在2019年年底之前達到2,500億的市值,即使考慮到中途集資供股攤薄的因素,股價也應在50港幣以上。

四、融創的流動性風險

2005年,順馳地產轟然倒下,孫宏斌的事業第二次清零。東山再起以後,孫宏斌在2018年年初融創的業績會上誓言不會重蹈覆轍,會將公司置於絕對安全的地位。

今年年底,如果融創完成4,500億的銷售目標,同時節制買地的話,凈負債率將從200%降到90%,基本實現安全著陸。到2019年底,融創管理層希望將凈負債率降低到70%以內,實現徹底的安全。

從穆迪的信用評級看,1月份融創的信用評級被上調之「穩定」,6月份被上調至「正面」,也說明融創的「去槓桿」在有條不紊地取得進展。

五、政策的呵護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高度政策化的市場。

我之所以在6月就早早以28港幣/股的價格左側買入融創,一個基本的前提是,我預期中國在去槓桿、貿易戰的內憂外患下,不太可能在這個時間點犧牲房地產的銷售。現在打壓房地產,從各方面看都無異於自殺。

如今投資沒錢、出口也指望不上,如果房子也賣不動了,地方政府哪裡有錢還債去槓桿呢?如果政府口袋裡沒錢了,又怎能大幅減稅提升消費呢?

因此,當貿易戰打響的那一刻,我確信政府會保障房地產企業銷售平穩、用充足的現金流降低負債率。

2018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銷售是正增長的,龍頭房企更是高速增長。這種市場環境遠遠不是2014年全國房地產負增長可以相比的。

事實上,外管局的那個限制房企境外發債用途的文件,也是為了督促房企還債。融創今年的目標本來就是降低負債率,這對融創根本算不上利空。

六、政策的風險

一方面,政策給行業帶來呵護,另一方面,也孕育著風險。

先說棚改退坡。這不是很大的一個問題,因為這是一個既定的漸進退出的政策,會被其他刺激政策所抵消。融創定位於一、二線城市,所受影響也會較小。

再說人民幣貶值。這個也不足為慮。因為人民幣貶到一定程度後,對地產銷售反而是正面因素。而且融創的美元債佔比很低。

最大的風險是:房產稅。目前市場猜測房產稅將於2019年提交討論,2020年定稿,2021年實施。稅率是否會定得十分嚴厲,變成一本《葵花寶典》,徹底扭轉大眾買房的預期呢?

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如果連融創都活不下去了,這個行業的其他房企基本就死光光了,那銀行肯定都要被拖下水,經濟肯定會大幅下滑。政府不會幹這種蠢事的。

到了2019年,融創的去槓桿已經基本完成。憑著負債率的下降,它也會沿著萬洲國際(0288.HK)當年的套路,實現股價的大幅上漲。就算回調的話,股價也不會腰斬了。

我個人的看法是,房產稅這一刀雖然逃不掉,但是不會致命。如果萬一我猜錯了,我還有95%的倉位,去抄底其他那些跌成白菜價的股票。

七、歷史周期分析

從歷史上的調控周期看,融創經歷過多次跌宕起伏。參考歷史NAV的波動,歷史PE的波動,融創目前的價格位於歷史價格的中值,並不算最低點。如果要跌到最低點的話,融創還應該再跌4成,至15港幣/股左右。但是這真的會發生嗎?

2014年,全國房地產銷售負增長6%。2018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銷售正增長13%。就算是這樣,政府仍然覺得不夠,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開始放水了(這比我預想的整整早了6個月)。所以從外部環境看,要比當年好得多。

歷史上融創慘跌時候,業績增速只有個位數,而今年上半年增速高達80%,長期來看也有30%以上。今天的融創坐擁大量廉價土地,發展態勢和業績能見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即使後邊還有投資者爆倉清盤,你覺得這一輪融創會慘到哪去呢?

八、結語

如果一隻股票在未來的一年中大概率會翻倍,而且極小概率會虧損的話,我認為買一點放在那裡並不是壞事。融創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投資對象,但是它目前的價格仍然比持有現金要性感得多。

巴菲特說過:「我們寧可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也不想以非同一般的便宜價格買入一家一般的公司。」

融創是地產行業最優秀的企業之一,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幸運的是,它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它在給股東創造價值,而不是毀滅價值。即使不小心買貴了一點,放著放著也就變便宜了。

所以我拿出5%的倉位,小賭了一下。

REVIE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雅媛港股圈 的精彩文章:

一群獨角獸自降身價IPO,是「餡餅」還是「陷阱」?

TAG:王雅媛港股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