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敵蘇聯?這裡有幾組數字,可以看出其中端倪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敵蘇聯?這裡有幾組數字,可以看出其中端倪

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動近200個師500餘萬大軍進攻蘇聯,由此拉開了二戰中蘇德戰爭的序幕。蘇德戰爭初期,德國軍隊連戰連勝、勢如破竹。在很短的時間裡,蘇聯就損失了幾百萬軍隊,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廣闊富饒的西部產糧區。戰局對於德國而言似乎很順利,希特勒也曾樂觀的估計:只需要2個月,就可以打垮蘇聯。

然而,此時德國明顯低估了蘇聯的實力。眾所周知,早在二戰爆發前,蘇聯就建立起了高度集權的「斯大林模式」,並通過兩次五年計劃,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制度上的中央集權,與經濟上的高度工業化,使得蘇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從而讓國家迅速進入戰時軌道。那麼,彼時蘇聯的實力究竟如何呢?我們可以分別從兵力、武器、資源方面的幾組數字,來看出一些端倪。

兵力方面:2700萬官兵

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社會體制,這種社會體制在面臨戰爭的威脅時,會比較容易過渡到戰時狀態。同時,蘇聯又是一個人口大國,在1941年約有1.8億人口。所以,蘇聯雖然在戰爭初期損兵折將,但仍通過強大的國家機器,源源不斷的補充兵力,到1942年時,蘇聯就不缺合格的官兵了。在整個二戰時期,蘇聯累計共動員了2700多萬官兵,到1945年戰爭結束時還保留著1136.5萬人。

武器方面:10萬輛坦克

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建立起了強大的軍事工業體系,從而可以不間斷的為前線部隊提供武器補給。蘇德戰爭之初,蘇聯一度有很多工業區被德軍佔領,工業產量一度減少了52.4%。但是蘇聯仍通過種種努力,將大批工業轉移到遠離前線的烏拉爾、中亞等地,並開足馬力加緊生產,很快就挽回了之前的損失。在整個二戰時期,蘇聯共生產10.4萬(一說10.8萬)輛坦克,以及其他大批武器裝備,為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資源方面:3000萬噸石油

工業化戰爭拼的是資源,而在各種資源中,石油又最為重要。一旦沒有石油,坦克、飛機、戰艦等現代化裝備都將無法開動,戰爭當然也難以進行下去。蘇聯是資源大國,其工業生產能力又十分發達,因此不缺石油。藉助這些有利條件,蘇聯在二戰前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其1941年石油產量在3000萬噸以上,高於德國的水準(德國需要從羅馬尼亞獲取石油,但每年最多也只有1200萬噸)。

從以上幾個簡單的數字來看,蘇聯的綜合國力比德國更加雄厚,故而其戰爭潛力也超過德國。所以,德國雖然在蘇德戰爭初期取得了眾多勝利,但是卻無法在持久戰中戰勝蘇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二戰時許多國家的鋼盔上都有一層網?可別小看這層網
二戰結束後,天皇為何拒絕20萬日本女人回國?原因竟然是這樣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