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食品安全管理的未來方向

中國食品安全管理的未來方向

2018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業生產和食品行業正在以史上最快的速度發展。產量的增加改善了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但給複雜性不斷增加的供應鏈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近年來,政府的工作重點已從促進食品產量的增長轉變為提高質量和確保食品安全。

目前仍分散小型的農業結構

對全球兩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的農業產業結構進行比較,有助於了解保證中國食品安全的難度。

中國農業很大程度上仍主要由小型傳統家庭農場組成。如現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所言,「長期以來,我國農民『家家包地、戶戶種田』」。

根據最近一次農業普查(2006年),中國共有1.8億多個家庭農場種植農作物,平均面積不足1公頃。相比之下,美國雖只有160萬個農場,但平均面積卻超過100公頃。此外,2015年中國有超過4000萬個出欄量少於50頭的生豬飼養場、140多萬個存欄量少於20頭的奶牛飼養場,而美國總共只有5.6萬個生豬飼養場和6.4萬個奶牛飼養場。

分散的農業結構仍然使食品追溯和監管執法異常困難。

規模化的趨勢

近幾年來,城鎮化、越來越嚴格的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規定,致使小型傳統農場的數量逐年減少。與此同時,中國正在構建未來大規模、一體化的農業和食品產業供應鏈。

乳製品企業正在與投資者合作建設大規模奶牛場,也致力於在牧場附近開發大型農場,以便為奶牛提供飼料。近年來,中國在安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存欄量達4萬頭的奶牛飼養場,而另一家位於黑龍江、存欄量高達10萬頭的奶牛飼養場正在建設之中。存欄量大於1000頭的奶牛飼養場數量從2002年的112個增加到了2015年的近1500個。

生豬和肉類行業龍頭企業正在東北地區建設大規模生豬飼養場和加工廠,因為該地區盛產飼養生豬所需的玉米。中國存欄量在5萬頭以上的生豬飼養場數量從2000年的12個增加到了2015年的260多個。

農業種植也在走向現代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大大促進了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目前,全國經營耕地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已超過350萬戶,農民合作社達到190萬個。政府還計劃將規模化種植的耕地面積佔比從2015年的30%增加至2020年的40%,將機械化收穫的佔比從2010年的50%提高至2020年的73%。

信息化的趨勢

在農業和食品行業規模化、一體化背景下,中國企業要建立現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須使用最新的信息通訊技術,覆蓋從農場到消費者整個供應鏈。

在供應鏈的餐飲零售端,地方政府必須監督和執行食品安全規定,以管理上百萬家餐館和零售店。幸運的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三大外賣平台,這三大巨頭資金充裕,共佔據超過90%的市場份額。中國現在要求這些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實施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以此管理數百萬家在其平台上的餐飲和零售店。

現代化、一體化的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與防止污染、控制過程溫度、保證可追溯的相關程序和設施。標準化規定和程序,培訓和管理員工,建立體系,保障問責機制是獲取成功的關鍵。中國未來幾年的食品安全管理挑戰將是構建實施規範化的、世界上最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如此才能保障世界最大規模的食品工業。(作者為普華永道食品行業誠信服務主管合伙人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鋼鋁關稅摩擦升級,美在WTO反訴歐盟等五成員
廣東大範圍下調抗癌藥價格 上市葯企迎「以價換量」機會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