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科研人員重建藏東南2300年季風降雨變化歷史

科研人員重建藏東南2300年季風降雨變化歷史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譚亮成聯合國內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兩根石筍為研究對象,重建了青藏高原東南部2300年以來解析度約5年的季風降雨變化歷史。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第四紀科學評論》。

藏東南是亞洲許多大型河流的發源地,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處於「南方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氣候變化對理解該絲路的形成、發展和我國西南及東南亞、南亞地區歷史時期文明交流有重要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2300年以來,該地區季風降雨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兩個最顯著的濕潤期是在公元60~280年和370~510年,而最乾旱時期則是最近200年。研究發現,都江堰修建的前半個世紀該區相對較濕潤且降雨變化頻繁。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太陽活動對藏東南的季風降雨變化有顯著影響。在過去千年中,藏東南季風降雨的增加均發生於太陽活動極小期,這和高原東北部地區在太陽活動極小期時降雨的減少不同。他們集成了有精確年代的神奇洞石筍以及貴州七星洞石筍記錄,建立了代表我國西南地區過去2300年的季風降雨變化序列,證實了過去2000年暖期時「南旱北澇」、冷期時「南澇北旱」的結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可注射納米複合晶膠快速止血材料問世
研究:超6成香港海水樣本含塑料微粒,或來自牙膏等個護產品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