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探狄仁傑竟被誤解了1000多年!而真相只有一個……

神探狄仁傑竟被誤解了1000多年!而真相只有一個……

原標題:神探狄仁傑竟被誤解了1000多年!而真相只有一個……


最近,《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上映,環環再一次被徐老怪的天馬行空所折服。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海報


朝堂之上,皇宮裡的巨龍能噴出火↓↓


不明身份、外表詭異、飛來飛去的蒙面殺手↓↓




這一次,為了讓狄仁傑超越以往,徐克專門給角色加了一個心魔的設置——他的生命。讓無所不能的狄仁傑恐懼生命的逝去,讓他痛苦於事業未竟,從而成長。



至於狄大人是如何克服心魔的,大家還是自己去看吧……



狄仁傑可以說是這些年的大IP了,以他為原型的影視劇拍了不少。


有天天追問元芳看法的胖版狄仁傑↓↓


賣萌少年狄仁傑 ↓↓



還有走著奇幻路線的狄仁傑↓↓



這也讓他成為繼包公之後,最具人氣的古代宰相。


影視劇中的狄仁傑幾乎無所不能,遭遇困難時逢凶化吉是常事,偵破詭異的奇案大案更是有如神助。可現實中的狄仁傑果真如此嗎?


若還原到1000多年前,喜歡懸疑案情的劇迷們恐怕要失望了:這位狄大人壓根不是「探案專員」,更談不上什麼「神探」了。


據史書記載,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狄仁傑出生在京師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祖父狄孝緒任太宗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官至夔州長史。所以,狄仁傑是個標準的「官三代」。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劇照


狄仁傑還在孩童時期,就喜歡博覽群書,還常跟隨父親遊歷名山大川。相傳,有一天,小狄仁傑和朋友外出遊玩,途中偶遇高僧海濤法師。法師學識淵博,善於相面之術。他一見狄仁傑,大吃一驚,感嘆:「此小兒今後當位極人臣,百姓有幸,蒼生有幸。可惜我年事已高,看不到那個時候了。」


後來也的確如法師所料,狄仁傑在日後成為大唐的一代名臣。



狄仁傑畫像


從小資質不凡的狄仁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7歲時,他在科舉考試中及第,步入仕途,出任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判佐。雖然這只是個品級很低的小官,可他還是沒能躲過暗算。所幸,他也因此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伯樂。


當時狄仁傑被誣告,案子由時任河南道黜陟使(中央對地方進行行政監察的官吏)的閻立本受理。問訊中,狄仁傑條理分明地申訴冤情,讓閻立本眼前一亮:此人思維敏捷、才學出眾,定是個德才兼備、不可多得的人才!最終,他不但替狄仁傑洗刷了罪名,還舉薦他為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都督府法曹參軍(司法官員)。


剛到并州,狄仁傑就做了一件讓人感動的事。


有一位同僚叫鄭崇質,奉命要出使遠方。鄭崇質是個孝子,而鄭母年事已高,患有重病。如果他赴任,老母將無人照料;如不赴任,則又違忠君之道。


正當他兩難之際,狄仁傑主動去見長官,要求代他出使。其實,狄仁傑與鄭崇質並無深交,但他甘願替其遠行,被人稱讚「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劇照


說到狄仁傑,就不得不提武則天。不過兩人的第一次交集,並沒有太多火花。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李治攜皇后武則天出遊汾陽宮,途經并州太原。并州長吏李沖玄考慮到出遊的隊伍會路經境內妒女祠,深恐武后遭妒女之嫉,發生不測,遂張貼告示,徵發吏民數萬新築御道,以取悅武后。


狄仁傑得知後竭力反對,據理力爭:「天子之行,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避邪?」 李沖玄這才作罷,免去了一場勞民傷財的繁重勞役。高宗聽到這個消息後,稱讚狄仁傑「真丈夫矣」。


儀鳳年間,狄仁傑被調入長安任大理寺丞。這個職位相當於今天的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出任位高權重的京官,也是狄仁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一天,大將軍權善才、范懷義誤伐了唐太宗昭陵的柏樹,高宗大怒,意欲處斬兩人。朝堂之上,負責審判的大理寺官員無一人出面,唯有狄仁傑據理力爭,最終二人躲過一劫。



《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劇照


這次的「廷辯」,也使高宗和武則天對狄仁傑的膽識刮目相看。幾天後,他被提升為侍御史,負責糾劾百官。

得令的狄仁傑,不改直臣本性。高宗身邊有個紅人叫王本立,犯了法。高宗想縱容包庇,狄仁傑卻以身護法,他說:「國家缺少人才,但不缺像王本立這樣的罪人!陛下何必憐惜他而違背王法呢?若一定要偏袒,那請把我丟到沒有人的地方去吧,也好給那些忠貞的大臣一個借鑒!」最終,王本立被定罪,朝廷肅然。


高宗駕崩後,大權操於武則天之手。在影視劇中,武則天對狄仁傑是「又恨又愛」,而歷史上,也的確如此。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劇照


當初她取代李唐江山,靠的是極強的權欲和鐵血手腕:為了維持統治,不惜大肆任用酷吏、剷除政敵,凡李唐宗室、舊臣大多被羅織入獄。


但隨著政權的穩固,武則天惜才愛才、治國安邦的一面逐漸顯露出來。凡是有真才實學的,她都能夠知人善任,還特別尊重和保護直臣。狄仁傑多次在朝中直言,常惹得武則天敢怒不敢言。畢竟狄仁傑工作能力強,愛崗又敬業,安排這麼個副手在身邊,除了耳根子有些鬧騰,其他的都好。



武則天畫像


長壽元年(692年)正月,才當上宰相沒多久的狄仁傑,被酷吏來俊臣以「謀反」罪名陷害,貶為地方官。他幾經輾轉,來到了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市)做刺史(監察長官)。魏州當時正遭受契丹的騷擾和破壞,狄仁傑一面加緊武備,一面抓緊農業生產。據說契丹得知狄仁傑在魏州的作為後,不敢貿然進攻,引兵而去。


面對戰亂後的凋殘景象,狄仁傑又採取了4條措施:上疏請求赦免被迫揭竿而起的百姓,讓他們早日返鄉生產;從外地調運糧食賑濟災民;修繕驛路,加快撤軍速度;嚴禁部下侵擾百姓,犯者必斬。

狄仁傑的所作所為,深得民心。很快,河北就安定了。武則天滿意地親賜「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12個金字。


在魏州僅任職1年,狄仁傑被調任河北道安撫使,百姓不願他離去,「泣涕彷徨」,甚至以刀割膚。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劇照


68歲時,狄仁傑再次拜相,被稱為「國老」。此後的3年是他人生中最後3年,也是他仕途中最平穩、最輝煌的3年,還幫武則天釐清了晚年最大的困擾——皇位繼承人問題。


武則天屬於武氏家族,是李家的媳婦。公元690年,她改國號為「周」,自立為武周皇帝,將來若是立自己的兒子為繼承人,則李唐又會恢復,武周不再;若立武氏子弟為繼承人,自己的子孫又將何去何從?


此時,宮廷內外的兩派奪權鬥爭也越來越激烈。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都請求立自己為太子,武則天也有所動搖。狄仁傑堅決反對,並勸誡說:「侄子和兒子哪一個更親?如果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則千秋之後,還可以配享太廟,世世受人供奉;若是立侄子,還沒有聽說過侄子願意立姑姑入太廟的先例。」這一番話,對武則天最終放棄傳位給武氏子弟產生了重要影響。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劇照


到了晚年,狄仁傑多次想告老還鄉,都被武則天給駁回了。後來,年事已高的狄仁傑入朝拜見,武則天常阻止其拜,還告誡朝中官吏:「不是軍國大事,就別拿去煩狄公。」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非常悲痛,說「朝堂空矣」,不僅追贈其為文昌右相,還宣布廢朝三日,以示哀悼。到唐睿宗時,又追封仁傑為梁國公。

說了這麼多狄仁傑的政績,大家可能發現,實際上和斷案相關的無幾。如果非要找出一件的話,也就是在大理寺的時候。


狄仁傑上任的第一年,將所有舊案審理一清,當時涉案有1.7萬人,卻無一人訴冤,這讓當時負責京官考核的長官劉仁軌吃驚不已。遺憾的是,狄仁傑對案子的具體處理並未記錄在史書中。



狄仁傑畫像


那長期流傳在民間的狄仁傑斷案故事來自哪裡呢?


其實,真正讓狄仁傑成為「神探」的,是清代一個無名之輩所寫的《狄公案》,又名《武則天四大奇案》。這本書寫了6個案子,3件是普通的刑事案件,3件與政治事件有關,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作基礎,主要故事情節則出自作者的虛構。


而後,又是一位荷蘭人讓狄仁傑成為了「世界級」斷案高手。


1943年,荷蘭漢學家高羅佩來到重慶。他迷戀中國文化,自學漢字,讀到《狄公案》時,立刻被書中的推理故事吸引,更認為《狄公案》是不亞於阿瑟·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



高羅佩

於是,高羅佩將《狄公案》翻譯成英文,立即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高羅佩意猶未盡,索性以狄仁傑為原型,創作了《鐘樓案》《迷宮案》《黃金案》等偵探小說,最終結集為20多卷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在西方風靡一時,被列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生必讀書目。這套書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甚至被拍成電影。自此,狄仁傑有了「東方福爾摩斯」之稱。


無論正史還是野史,狄仁傑的故事之所以一直令人稱頌,全因他始終憂國憂民、恪盡職守。身為民官,為民做事;身為朝官,直言善諫。即使旁人吹捧他「天下桃李,皆在公門矣」,他也能一臉淡然地說:「舉賢為國,非為私也。」


面對官場腐敗,人們心中渴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人物,為民除害、伸張正義。也正因如此,千年來,他一直被人們紀念,直到今天,依然魅力不減。


點擊購買《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電影票↓↓

作者:胡恆 二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人物雜誌 的精彩文章:

晉級被罵慘,淘汰被狠誇,日本隊憑什麼贏得全世界的尊重?
skr!全世界政要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論懟人,我只服他!

TAG:環球人物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