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吉思汗的魔咒,忽必烈的二次遠征,造就了日本的「神風」神話

成吉思汗的魔咒,忽必烈的二次遠征,造就了日本的「神風」神話

原標題:成吉思汗的魔咒,忽必烈的二次遠征,造就了日本的「神風」神話


成吉思汗鐵木真曾揚言:讓藍天之下都成為蒙古人的牧場。在他死後,蒙古騎兵也不負厚望,在征服了大金國後,還在歐洲掀起了讓歐洲人驚懼萬分的「黃禍」洪流。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放眼天下,也就只有南宋和小小的日本未成為蒙古人踏青遊獵的場地了。


按照成吉思汗的遺願來看,這肯定是不行的,對於胸有抱負的忽必烈來說,這自然也是不允許的。因為南宋攻略的停滯,忽必烈暫緩了對宋朝的攻擊,目光轉移到了東邊的日本上。


蒙古人對日本的入侵絕對是一場意外,本來忽必烈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島國存在,在1265年,卻有一個在蒙古做官的高麗人趙彝,為了討世祖歡心,就對忽必烈說,高麗的東邊有個日本國,漢唐的時候都來朝貢中國,現在蒙元立國,自然也要依照舊例,建議忽必烈遣使去招諭日本,日本就這麼被世祖皇帝惦記上了。



當時的日本可能打死也想不到,就這樣被一個小人因為邀功邀到了自己頭上。第二年,忽必烈就派兵部侍郎黑的和禮部侍郎殷弘出使高麗,叫高麗的元宗幫忙去招降日本。

元宗心裡有點不願意,這也難怪,萬一和日本鬧起來對他沒好處,就算是不鬧,如果日本人朝貢蒙古人,怕也影響自己在蒙古的地位啊。後來元宗派樞密院副使宋君斐、侍御史金贊,陪蒙古使者去到巨濟島,見「大洋萬里,風濤蹴天」,便勸蒙古使者回家了。


對高麗這種不熱情的態度忽必烈自然很不高興,他再次派黑的和殷弘出使高麗,並發詔責備高麗元宗。這次元宗可不敢怠慢了,趕忙派了起居舍人潘阜攜帶忽必烈詔書及高麗國書前往日本,於1268年正月抵達日本太宰府。日本這時正處在武士當權的鎌倉時代,政權握在豪族北條氏的手裡,雖然高麗使者對蒙日詔書百般解釋,還是引起了日本公卿的慌亂。



日本的封閉政策讓日本的公卿並不了解外面的情況,但忽必烈「大氣」的詔書還是讓日本的公卿們,驚恐不安的開了六天的外交會議。先來看看世祖皇帝忽必烈的詔書


大蒙古國皇帝奉書日本國王:

朕惟自古小國之君,境土相接,尚務講信修睦。況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區夏,遐方異域,畏威懷德者,不可悉數。朕即位之初,以高麗無辜之民久瘁鋒鏑,即令罷兵還其疆域,反其旄倪。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歡若父子。計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麗,朕之東籓也。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不宣。


詔書里明確的表達了一個意思,小日本你要麼來納貢討好我,要麼就等我出兵打你,並且你來進貢的時候還要感恩戴德的來,歡喜如對父親云云。這樣的詔書自然令日本的公卿們很難辦,最後沒辦法,只好將詔書送去了鎌倉幕府,讓幕府做最後的裁決。



時任幕府執權的是北條家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剛滿18歲的北條時宗正是年輕氣盛的年紀,看了忽必烈的詔書後他斷然決定:蒙古國書無禮,不予理睬。北條時宗自然也不知道,他這樣的行為招惹了多大的麻煩,公卿們收到了幕府的裁決後,就將高麗使者晾在一邊,自己去拜神去了。高麗的使者被晾了半年,等不到日本的任何回復,只好回家。


本來忽必烈都覺得自己在詔書中對日本太友好了,誰知道什麼回應都沒有,想想後他就準備對日本動手,畢竟這樣「友好」的行為,對於蒙古人來說還是有點不習慣。忽必烈命令高麗「備兵一萬,造船一千」,準備對日本發起攻擊。期間忽必烈還數次派出了使者出使日本,卻始終沒有半點回應。

這下世祖皇帝的面子實在掛不住了。本來他就準備動手,這下更是加緊督促高麗造船備兵,恰好南宋的重鎮襄陽被破,而高麗境內「三別抄」勢力又被剿滅,攻擊日本再無阻礙。



1274年10月3日,忽必烈任命忻都為征東都元帥、洪茶丘為右副帥、劉復亨為左副帥,統帥蒙古軍漢軍2萬人、高麗軍5600人,加上高麗水手6700人,共3萬2千300人,大小戰艦900艘,從合浦出發,遠征日本。5日後元軍登陸對馬島,全殲島上日軍,14日下午,元軍登陸壹岐島,壹岐守護代平景隆率百餘騎頑強抵禦,不敵,退守城內,第二天城破後,平景隆切腹自盡。16日,元軍逼近肥前沿海島嶼,肥前守護松浦一族率眾接戰,死傷慘重。


1274年10月20日,元軍兵分兩路登陸九州的博多灣,日本幕府聚集了九州諸國部隊約十萬大軍,由鎮西奉行藤原經資指揮,迎戰元軍。初次交戰日軍便因不熟悉元軍的戰術而屍橫遍地,日軍傳統會戰的「一騎討」,被元軍的亂箭射成了篩子。在兩路元軍的夾擊之下,日軍狼狽的退向了水城。


本來元軍當乘勝追擊,但天色已晚,加上副帥劉復亨中箭受傷,只能停下攻擊。當晚,元軍召開軍事會議,因為擔心遭到夜襲,便退回到了船上,誰想到當晚就遭遇了颱風,「會夜大風雨,戰艦觸嚴崖,多敗……軍不還者,無慮一萬三千五百餘人」,21日清晨,海面上只剩下了一些破碎的木片,元軍損失過半,最後回到中國的只有13500餘人。忽必烈第一次遠征日本就這樣失敗了,這次的遠征史稱「文永之役」。



日本方面得知消息後自然欣喜若狂,艱難的戰鬥最終勝利了。於是由龜山上皇為首的拜神隊伍開始巡遊,各大寺廟神社,處處都傳來「異國降伏」的祈禱聲。年輕的北條時宗倒是沒有昏腦,除了發動全國增強兵備,還組織民眾沿博多灣海岸,修造了一條約20公里的石壘,用來阻止元軍登陸,即所謂的元寇防壘。


遠征的失利讓忽必烈惱羞成怒,他一面緊鑼密鼓的準備第二次遠征,另一面又再派使臣招諭日本,世祖皇帝大概想著,小日本怎樣也要給回點面子了吧。誰知道這次更糟,日本接連兩次將忽必烈派去的使者斬了。這真是叔可忍,嬸不可忍,威震天下的大蒙古帝國何時受過這等屈辱,1281年春,忽必烈再次發動了對日本的遠征。



第二次遠征日本的規模比第一次更大,忽必烈兵分兩路,一路由范文虎、李庭等人率領江南軍十餘萬人從慶元出發,一路由忻都、洪茶丘率領四萬部隊從朝鮮出發。兩軍約定六月會合,共統戰船四千四百餘艘,總計蒙古人4.5萬,高麗人5萬,漢人約10餘萬。但這次元軍逼近日本近海時,因為「元寇防壘」的阻隔,竟找不到安全的登陸地點,在高麗人搶奪對馬島失敗後,元軍強行登上了壹岐島,開始向九州進發。


但元軍的登陸進攻遭到了日本的河野通有,以及竹崎季長等人的頑強抵抗,不斷有元軍將領戰死,日軍以牆壘掩護,一次次的擊退元軍的攻擊。



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月,雙方都死傷慘重,最後被逼無奈,元軍只好退回了船上修整。大概是天佑日本,元軍又一次遭遇了颱風,持續了四天的颱風讓元軍的戰艦大半被毀,日本趁勢攻擊,俘虜元軍數萬餘人。這次稱為「弘安之役」的遠征,元軍回到中國的士卒不足十分之一,可謂是凄慘無比。


兩次遠征的失敗,並沒有讓忽必烈放棄征服日本的心思,他下令重整軍備,準備第三次遠征日本。不過因為造船和搜集糧草惹起民憤,只好停了下來。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病逝,征日的計劃也就此中止了。



後世把元軍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歸結在了船隻的問題上,因為在蒙元壓迫下的造船民工,心懷怨憤,所以故意造出了質量低劣的海船,讓元軍的戰艦在颱風一吹下,就散成了碎片。但不管怎樣,元軍兩次遠征的失敗已成現實,弘安之役後,日本朝野認為是神風天佑,全國範圍內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祈神運動,上到天皇,下到平民,無不狂熱的投進了這個拜神的隊伍中。在日本神道教的鼓吹下,「神風」迷信,成了後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信仰。


二戰期間,日本在戰局的艱難時期,又一次祭出了「神風」的法寶,組成了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不過遺憾的是,這次的「神風」,並沒有給他們吹出勝利,最後他們只能在「神風」榮光的籠罩下,瘋狂凄慘的自我毀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漫談 的精彩文章:

發達與落後,瑪雅文明的滅亡,給全世界上了一堂預言課

TAG:古今歷史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