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科學家:2070年中國華北平原或成致命高溫區,不宜居住

美科學家:2070年中國華北平原或成致命高溫區,不宜居住

中國華北平原地區到2070年可能成為世界上最致命高溫區。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1日報道,國際氣候科學家發布的最新科研結果表明: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增加,而中國華北平原地區,可能在2070年-2100年期間,成為世界上最致命的高溫區域,不適合居住。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領銜,研究結果發表在本周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通訊》(Nature Comm,《自然》雜誌子刊)。研究指出,華北平原地區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除非減少碳排放,否則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變化將導致該地區在2070年-2100年期間變得「不可居住」。

研究結果還指出,2017年是全世界有氣象記錄歷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氣候變暖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快;海洋也在升溫,地球兩極冰層在快速融化,海平面處於上升趨勢。

酷暑天氣,游泳池像下餃子一樣爆滿。

領導這項科學研究項目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Elfatih Eltahir預測:「全球溫室氣體的持續排放會對人口居住產生嚴重影響,會限制地區的宜居性,中國華北平原地區未來將成為致命高溫區域。」

科學家的預測基於一項研究:當溫度和濕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人類將無法生存。此閾值通過測量濕球溫度(WBT)後確定,測量包裹著濕布的溫度計燈泡(或感測器)溫度,而水的蒸發可使燈泡冷卻。濕球溫度是一個專業術語,是一項用來測量溫濕度的綜合指標。

a為中國內地地形圖,b為內地2005年灌溉區域以及年降雨量(等高線,單位mm)。

c為1979年-2006年日最高濕球溫度,d為人口密度。( Eltahir教授團隊製圖)

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正常人可能無法在35℃濕球溫度的室外生存超過6小時。而在相對乾燥但高度肥沃的地區,密集灌溉會大大增加出現致命高溫的風險。中國華北平原地區,由於降雨量較少,農業區必須灌溉,而灌溉會讓濕球溫度升高,從而導致「熱浪襲人」。

研究表明,灌溉會帶來熱浪襲人。

除非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否則按照目前的情勢發展下去,在2070年至2100年間,中國華北平原地區將達到35℃的致命濕球臨界溫度。

Eltahir教授表示,中國華北平原地區4億總人口中,大部分是農民,農地的灌溉會加劇變暖的速度和影響,大量水分蒸發後導致空氣濕度過高,隨之產生的溫室效應會讓生物更脆弱。在過去50年,華北平原地區的極端高溫天氣已大量增加。

Eltahir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還做了模擬分析和數據預測:灌溉和氣候變化分別會讓濕球溫度增加0.5°C和2.9°C,而兩者的複合效應更加可怕,會讓濕球溫度增加3.9°C。這項研究證實了灌溉會「孕育甚至刺激」致命熱浪的產生。

剛剛過去的7月,我國多地很熱。

科學家的報告還說,按照目前常規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中國華北平原地區到2070年遭遇的高溫天,可能會超過農民在戶外工作能忍受的極限(濕球溫度35℃)。報告建議,中方需要採取有效的公共衛生適應措施予以應對,避免高溫帶來的致命影響。

這份報告還預測,全球變暖會帶來更頻繁更具規模的極端天氣,這對世界人口稠密的那些貧困地區來說最危險。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份報告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人人都可以也應該行動起來,為節能減排、打造宜居環境、呵護家園出一份力。(撰稿/思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刷屏長見識 的精彩文章:

幼崽不幸死亡,母虎鯨連續兩天背著它在海中遊盪悼念

TAG:刷屏長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