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珊瑚蟲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珊瑚蟲

我叫珊瑚蟲,是一種原始的腔腸動物,我的家在大海里。

因為我的身體構造簡單,獨立生存十分艱難,所以我們總是兄弟姐妹們「糾纏」在一起生活,並通過基盤緊緊地吸附在海底。

脊椎動物的骨骼通常長在表皮、肌肉的內部,而我們的骨骼卻長在最外層,那堅硬的、石灰質的外骨骼保護著我們柔軟、透明的身體。

遼闊的大海里潛藏著各種危險。小魚蝦們的命運往往由比它們強大的生物擺布,而我們這些固著性底棲生物的命運,卻與海流息息相關。

我們沒有腳,不能隨意走動;我們也沒有手,不能主動捕食。只有靠海流輸送食物、排除廢物。

海流太弱,會導致我們棲息環境中營養物質循環不良,同時也不利於代謝廢物的排除,我們最終會因食物來源缺乏,「飢餓」而死。

海流速度增強,雖然可以帶來豐富的食物,但流速太大,我們的身體會因受猛烈的衝擊而斷裂、傾倒,甚至無法活命。

為了免受海流的傷害,我們採取了各種對策:團塊形和表覆形的「同胞」,最能忍受海流的衝擊,就讓它們安家于海流較強的環境里;而分枝狀的「同胞」就待在更適合它們的海流較弱的地方。

說句公道話,存時強勁的海流還能給我們帶來益處呢。例如:有些「同胞」在受到強流侵襲後,斷裂的分枝又長成了新的群體。就這樣,海流協助了我們家族的繁衍、昌盛。一句話:我們與海流既不可分割又相互適應。

王爭 文

奚炎慶 畫

本文選自1992年8期《少年科學畫報》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年科學畫報 的精彩文章:

2018巴斯夫小小化學家在中國科技館推出全新實驗、推廣科普學習
如何應對炎熱的天氣?

TAG:少年科學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