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大原油:地緣政治存在升溫跡象,油價結構性分化

光大原油:地緣政治存在升溫跡象,油價結構性分化

一、原油市場周度運行狀況

周內INE原油先跌後漲,後半周連續三天收紅,截至7月27日夜盤收盤,INE原油期貨SC活躍合約收盤價為504.7元/桶,重新站上500元/桶上方,且周內最高價上行至510元/桶附近,較7月20日當周收盤漲14.8元/桶,周度日均成交持倉比為7.56,周內日均成交量為22.7萬手(雙邊),周內日均持倉量3萬手,較上周均有所下滑。截至周五收盤,INE與WTI價差在5.67美元/桶,INE與Brent價差0.07美元/桶,內盤原油較兩個國際油種出現升水。

至7月27日收盤,Brent原油期貨收於74.29美金/桶,較上周末上漲1.67%;NYMEX期貨價格收於68.69美金/桶,較上周下跌2.51%;周均價分別為73.85和68.8美金/桶,漲跌幅分別為+1.85%和-0.23%。周度WTI與Brent價差在-5.6美元/桶,較上周價差-5.16美元/桶略有走擴,但價差呈現小幅波動的節奏。

從WTI與Brent月間價差來看,WTI9-10月、10-11月價差分別在1.06、0.4美元/桶,Brent9-10月、10-11月價差分別在-0.53、-0.11美元/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WTI月間價差結構仍是遠月貼水結構,但Brent價差結構已經轉向為遠月升水結構。意味著市場的預期正在發生逐步性的扭轉。

截至7月24日數據顯示,CFTC非商業凈多頭為610471張,周度持倉小幅減少20823張;商業多頭持倉為734311張,較上周減少20113張;商業空頭持倉為1385967張,周度持倉較少近4萬張。從整體持倉看,多空持倉均有所下降;商業凈空頭為65萬餘張,較上周減少近2萬張。從非商業與商業多空的持倉比來看,其中商業多頭/非商業多頭,比值較上周小幅上升至1.07,商業空頭/非商業空頭的比值較上周小幅下滑至17.8。我們認為目前市場處於寬幅震蕩的格局,價格呈現高波動性,所以各方持倉均有減倉跡象,但整體持倉仍處在較高水平,市場熱度仍會延續。

二、原油供需結構分析

(一)美國:區域價差收窄

1、產量高位趨穩,活躍鑽機數出現階段性拐點

7月20日美國原油產量為1100萬桶/天,較之前一周不變,較一年前增加159萬桶/天。

7月27日美國鑽機數1048台,與上周增加2台,年增加90台;加拿大鑽機數223台,周數量增加12台,年增加3台。其中美國採油鑽機861台,周增加3台,年增加95台。

2、美原油庫存周度轉降為升

庫存數據:美國原油庫存報告全面利多,7月20日當周EIA原油庫存 -614.7萬桶,預期 -300萬桶,前值 +583.6萬桶。當周EIA汽油庫存 -232.8萬桶,預期 -109.2萬桶,前值 -316.5萬桶。當周EIA精鍊油庫存 -10.1萬桶,預期 +55萬桶,前值 -37.1萬桶。當周EIA精鍊廠設備利用率 -0.5%,預期 +1%,前值 -2.4%。

從周度庫存數據來看,截至7月20日當周,API美原油庫存減少320萬桶,庫欣減少80.8萬桶,煉廠每日煉油量下降6萬桶,汽油庫存下降490萬桶,餾分油庫存下降130萬桶,美原油進口量下降24.9萬桶至830萬桶/日。API原油庫存錄得意外下滑,跌幅大於預期,使WTI/RBOB價格走高。汽油需求旺盛期,這將使煉油廠運營保持強勁直至勞動日後。周度API與EIA數據節奏保持一致,整體來說,周度API與EIA周度庫存降幅好於預期,煉廠開工率周度有所下滑,油品季節性需求向好,進而推動成品油庫存端的去化,短期需求對供應的轉化能力相對較強,從前期的細分項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原油的成品油庫存端,汽柴油的庫存下降幅度弱於餾分油庫存的下降幅度。

美國原油及石油產品的總庫存量為11.9億桶,其中商業原油庫存(不含石油戰略儲備) 4.049億桶,原油庫存位於過去五年同期平均水平下端;美國汽油庫存總量2.335億桶,比前一周減少232.8萬桶, 汽油庫存比五年同期平均範圍高。

3、美現貨區域價差重新走擴

從全美三地原油現貨價格來看,截至周五庫欣、米德蘭以及休斯頓的現貨價格分別為69.61美元/桶(期貨價格為68.69美元/桶)、52.85美元/桶、72.36美元/桶,其中庫欣與米德蘭價差啊走擴至16.75美元,休斯頓與米德蘭價差走擴至19.5美元。主產地與海灣間價差再度走擴意味著,產地現貨壓力在階段性較為突出,後續運輸方面的瓶頸值得關注。

(二)此次矛盾在運輸端—關注紅海事件的發酵

從時間節點來看,第一重要的是8月8日,第一個90天緩衝期過後,美國包括其盟友歐盟能否就「伊朗原油進口量降至0」達成一致,如果伊朗能留在SWIFT系統(環球同業銀行結算系統)之內,伊朗對歐洲的原油出口量下滑影響將不如預期。如若歐盟與美國站在同一戰線,那麼伊朗出口量將會快速惡化,數據顯示,伊朗6月份出口至歐洲的量已下降50%。

第二重要的時間節點是11月8日,按照時間表,能源方面的制裁將重點執行,因而我們認為伊朗真正的危機會出現在四季度。雖然其對中國和印度的出口增量均翻倍,但尚難以彌補去美國以及歐盟地區的減量。這也可能是繼需求季節性旺季過後,市場會重點炒作的點。

綜合來看,目前供應端的博弈主要矛盾在兩端,一是沙特的增產,二是伊朗的減產。

我們首先推理一下沙特方面,分為兩個維度,第一是實際剩餘產能的利用情況,目前沙特的產量正在緩步增加,但量能上我們預計150萬桶/日的增量將是極限值。第二是是否會動用備用庫存出口。從數據來看,7月原油出口大致和6月相等; 船運跟蹤數據,沙特七月上半月裝船原油674萬桶/日,六月同期為726萬桶/日。沙特駐歐佩克代表稱,8月原油出口將下滑約10萬桶/日。 沙特增加的產量能否通過市場運輸順利出口成為現階段的關鍵問題。沙特預計下半年原油庫存大幅下滑。

上周三,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發布聲明稱,由於兩艘超大型油輪(VLCC)遭到葉門什葉派胡塞叛軍襲擊,因此暫停了紅海的石油運輸。

我們來細看這一海峽的重要性,曼德布海峽(Babel-Mandeb Strait)位於葉門、吉布地和厄利垂亞沿海,連接紅海與阿拉伯海,是全球最重要的海上石油和其他石油產品的航運通道之一。據悉,2016年經此水道運往歐美及亞洲的原油和精鍊油品為480萬桶/日。巴布-曼德布海峽最窄處僅18英里(約29公里)。叛軍襲擊可能迫使來自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聯酋的石油繞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從而推升運輸時間和成本。這一海峽也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往時間軸上回溯,這一事件並非獨立的,早在此前,伊朗總統魯哈尼在7月3日發出威脅,「如果美國及其盟友一意孤行窒息伊朗的原油出口活動,伊朗將採取反制措施,同樣干擾其海灣鄰國的石油外運」。紅海海灣游輪造襲是事件的開端,而遠沒有結束。

再來看上周發生的其中另一件大事:「歐美與美國的貿易緊張關係緩解」,美歐自貿協定或達成,全球貿易新格局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作為美國的盟友,歐盟已經在下調從伊朗的原油出口量,

印度以及日本的伊朗原油使用量也設置了截止日期。除了中國,其他較大的伊朗原油需求國都在一定程度上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因而我們認為,這次伊朗被制裁的程度完全可以媲美6年前,甚至程度尤甚。基於此,伊朗經濟將遭受的重創無法避免,在各個重要的運輸咽喉採取一些措施也在情理之中。

眾所周知,伊朗控制著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霍爾木茲海峽水道,該航道是海灣石油海運輸出的唯一咽喉,一旦伊朗封鎖或破壞該航道,全球石油供給緊張將加倍加劇。

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數據顯示,每天約有1700萬桶的原油油船通過該海峽,約佔全球海運原油量的30%。EIA估計通過該海峽的油輪有85%是運往亞洲,主要接收國家有日本、韓國、印度還有中國。從運輸航線來看,波斯灣沿岸石油運輸路線,三條均經過霍爾木茲海峽:

1、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2、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歐洲或美國;

3、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歐洲或美國。

伊朗的反擊雖然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是他可能採取的報復形式中最為有力的一種,所以不能忽視,因為倘若伊朗石油出口下降150萬桶以上,經濟的將受到致命的打擊。因而未來運輸端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正在上升。

4、需求方面

根據IEA, 2018H1原油需求增長強勁部份原因是北半球天氣寒冷,預計下半年需求增長將會趨緩,對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估為140萬桶/日,預計2019年需求增長亦為140萬桶/日。庫存顯示當前原油市場供需已經基本回歸平衡,最新數據顯示 OECD商業庫存4月份進一步與下降了310萬桶至新的三年低點28.09億桶,已經回歸至過去五年平均水平之下。EIA預計2018年美國石油增長為144萬桶/日,IEA預計2018年非OPEC國家的供應量將增加200萬桶/日。

三、宏觀與金融市場對油價的影響

美元指數寬幅震蕩,中美摩擦再度加碼,人民幣快速貶值,離岸人民幣一度急貶值6.80以上,短期對應國內外金融市場而言,匯率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維度。預計短期美元寬幅震蕩為主。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的時間及意義。中期選舉每兩年一次,通常在當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中期選舉的實質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爭奪對國會的控制權。今年的11月6日國會中期選舉將改選眾議院所有435個席位以及參議院的34個席位。但在正式選舉前,各州將進行初選,主要集中在5、6、8三個月。從特朗普的近期的表態來看,一直對於油價過高進行抨擊,並在中期選舉中抑制油價,從而拉攏選票。

四、周度原油市場主要邏輯及應對策略

本周油價關鍵因素:

1、期價層面,國內原油價格運行偏強

截至7月27日夜盤收盤,INE原油期貨SC活躍合約收盤價為504.7元/桶,重新站上500元/桶上方,且周內最高價上行至510元/桶附近,截至周五收盤,INE與WTI價差在5.67美元/桶,INE與Brent價差0.07美元/桶,內盤原油較兩個國際油種出現升水。Brent原油期貨收於74.29美金/桶,較上周末上漲1.67%;NYMEX期貨價格收於68.69美金/桶,較上周下跌2.51%。周度WTI與Brent價差在-5.6美元/桶,較上周價差-5.16美元/桶略有走擴,但價差呈現小幅波動的節奏。

從WTI與Brent月間價差來看,WTI9-10月、10-11月價差分別在1.06、0.4美元/桶,Brent9-10月、10-11月價差分別在-0.53、-0.11美元/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WTI月間價差結構仍是遠月貼水結構,但Brent價差結構已經轉向為遠月升水結構。意味著市場的預期正在發生逐步性的扭轉。

2、從全美三地現貨價格維度

從全美三地原油現貨價格來看,截至26日庫欣、米德蘭以及休斯頓的現貨價格分別為69.61美元/桶(期貨價格為68.69美元/桶)、52.85美元/桶、72.36美元/桶,其中庫欣與米德蘭價差啊走擴至16.75美元,休斯頓與米德蘭價差走擴至19.5美元。主產地與海灣間價差再度走擴意味著,產地現貨壓力階段性較為突出,後續運輸方面的瓶頸值得關注。

3、地緣政治再升溫擾動海灣國家的出口,增加布倫特價格的彈性

沙特的增產與伊朗出口被制裁成為目前供應端最突出的兩個矛盾,所以目前供需面在三個維度之間切換,即稍微平衡、供應稍微過多、供應稍微不足。從油輪被襲事件背後的邏輯來看,接下來不管是紅海還是霍爾木茲海峽,對原油運輸端的擾動都將間歇性的發生作用,這給Brent油價帶來了較大的價格彈性,所以也導致了Brent遠月出現了Contango結構。

4、周度策略:

(1)國內油價做多策略、

(2)Brent與WTI價差走擴策略(選取遠月合約更佳),

(3)Brent月差擴大策略。

ebf_bj∣光大期貨北京分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大期貨北京分公司 的精彩文章:

光大原油:關注供應面博弈,油價仍具備向上彈性

TAG:光大期貨北京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