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青玉案》,成大事者的第三種境界你有嗎?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青玉案》,成大事者的第三種境界你有嗎?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辛棄疾將自己的愛國情懷融入自己的作品當中,形成了南宋著名的愛國詞派,抗金是他所寫愛國作品的主旋律,從慷慨激昂的愛國情懷到壯志難酬的憤恨,辛棄疾的愛國情懷從始至終。

辛棄疾是宋朝留存詩詞最多的詞人,共存六百二十餘首。在他的詞中,典故的運用技巧爐火純青,毫無痕迹。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詞風慷慨激昂,但他也擅長婉約詞,將一腔豪氣化作綿綿的兒女情長,藝術風格變化多端。

辛棄疾婉約詞的代表作《青玉案》,通過華麗的辭藻與反襯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自己壯志難酬的愛國情感。王國維將這首詞所表現出來的境界,稱為成大事者的第三種境界。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的上闋寫元宵夜晚,燈火流光溢彩,人群街頭涌動的盛景。開頭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就是對燈火的描寫,通過東風將萬家燈火連接起來,宛如盛開的百花;緊接著綻放的焰火,點點滴滴如星雨墜落。將整個夜景渲染的目眩神移。後面的三句都是描寫在此夜下的盛景。「寶」「香」「鳳」「玉」等都是華麗的字眼,將整個元宵的盛況描寫的生動異常。

詞的下闕專門寫元宵中的人,笑語盈盈而且的麗人以及辛棄疾尋找的芳蹤。元宵佳節中,盛裝打扮的麗人結伴而行,笑語盈盈,暗香涌動。如此美景,辛棄疾卻不為所動,只為在涌動的人群中找到他意中的佳人。可以說整首詞到目前為止的所有陳述鋪墊都只為最後一句,在燈火闌珊處的佳人,也暗示佳人不同流於世俗,淡泊獨立。

《青玉案》這首詞運用了反襯的手法,上闋的熱鬧更趁下闕燈火闌珊處的寂寞孤獨,結伴的麗人更顯佳人的清高孤傲。辛棄疾將佳人自比,抒發自己淡泊高潔,不同流合污的形象,也暗藏著時光易逝,壯志難酬的苦悶憤恨。最後四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更是千古名句,鍥而不捨的尋找始終無所獲得,卻突然峰迴路轉,不經意的出現,只有之前苦苦尋覓,才有柳暗花明的收穫。王國維以這幾句,為成大事者的最高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的沫沫 的精彩文章:

蘇軾最凄涼的一首詞,《江城子》實現了這個領域的首創
說起鄉愁,你會想起哪首詩詞?這首散曲小令表達鄉愁更凄涼

TAG:讀書的沫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