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元朝時期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幾次較量,漢人整體上略佔優勢

盤點元朝時期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幾次較量,漢人整體上略佔優勢

原標題:盤點元朝時期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幾次較量,漢人整體上略佔優勢


元朝建立後,其統治階級以蒙古人為主,漢人與回回(元朝時除蒙古人、漢人外的西北民族都可以稱作回回,又叫色目人,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為輔,共同統治著江山。以蒙古人的信仰劃分中,又可分兩種:一種是信仰佛教和儒家;另一種是信仰伊斯蘭教。


而元朝皇帝按其統治政策,又可分三種:一種是信仰佛教和儒家,依靠漢人;另一種雖信仰佛教和儒家,但漢人與回回並重;還有一種表面信仰佛教和儒家,但依靠回回。因為元朝的最高統治者是蒙古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漢人與回回之間必然會在政治上發生較量。


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元朝時期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4次較量,漢人在整體上略佔優勢。蒙哥汗在世時,命忽必烈專心經營漢地。忽必烈於是在蒙漢交接地區建立了「金蓮川幕府」,等到稱他汗時,又將金蓮川發展成為開平府,後來開平府又成了元朝的上都。


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蒙古帝國的汗位時,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在漢人的支持奪得了汗位。元朝建立後,忽必烈深知在他這代不可能完全漢化,於是採用了較為緩慢的漢化政策進行改革,並在漢人的支持了,立了他非常喜愛且完全漢化的真金為皇太子,以期望元朝能在真金的手裡徹底由草原帝國變成中原王朝。


雖然忽必烈支持漢化,但他是個實用主義者,在他的班子里始終存在著另一股力量制約著漢人集團,那就是回回勢力。因為忽必烈連綿不斷的戰爭和對諸王的賞賜,導致財政收支入不敷出,因此他在重用漢人的同時,也重用回回來理財增加收入。


忽必烈時期,回回勢力以右丞相阿合馬為首。阿合馬善於理財,其當政期間能夠不斷為忽必烈收集民間財富以供開支(當然少不了自己撈一筆),深的忽必烈的歡心。因此,忽必烈雖然從長遠的角度尊崇漢法,但從應急的角度下則不斷的重用阿合馬等回回官員。


到了其統治後期,元廷中就形成了以真金太子為首的漢人團體和以右丞相阿合馬為首的回回團體。後來,在真金太子的默許下,漢人王著冒充太子將阿合馬騙殺。阿合馬死後,忽必烈又啟用他的黨羽答即古阿散等人繼續把持朝政。


此後答即古阿散借「禪讓」(說真金太子逼忽必烈退位)一案,企圖扳倒真金太子,雖然沒有成功,卻讓真金憂懼而死。阿和馬和真金太子雙雙喪命,漢人與回回算是打個平手。這是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第一次較量。


真金死後,忽必烈並沒有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是在漢人的支持下,在遺囑上立了真金的第三子鐵穆耳,也就是後來的元成宗為帝。元成宗雖是漢人扶持上去的,但他繼位後,並沒有全面倒向漢人,採取的政治措施仍跟他爺爺忽必烈一樣,漢人和回回並重。


元成宗駕崩前,因為唯一的兒子德壽太子早逝,沒有子嗣,便想依草原風俗娶他二哥懷寧王的老婆答己為妻,並把侄子海山和壽山(愛育黎拔力八達)收為養子,解決繼承人問題。然而此舉損害了皇后卜魯罕的利益,於是卜魯罕趁元成宗病重,阻止了這一計劃,並將答己母子趕出大都。


後來,卜魯罕聯合左丞相阿忽台,還有朝中的回回官員準備擁立穆斯林安西王阿難答為帝。在這緊要關頭,右丞相哈剌哈孫聯合漢人暗中與信仰儒家的海山和壽山兄弟聯繫,讓他們趕緊回大都繼位。最終結果就是海山兄弟取勝。



皇后卜魯罕與安西王阿難答、左丞相阿忽台均被處死,一大批回回官員也被處理。元武宗(海山),元仁宗(壽山),元英宗(壽山之子)在位十幾年期間,對回回勢力都持打壓態度。這是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第二次較量,這次漢人取勝。

然而據總體而言,回回政治勢力並未出局,特別是元英宗繼位之後,太皇太后答己專權,帝後兩黨矛盾突出,很多回回人依附後黨而繼續存在。答己死後,英宗與右丞相拜住大力推行新政:減裁冗員,整頓朝政,編撰法典,恢復科舉,推行「以儒治國」政策,並嚴厲打擊貪污。


然而英宗因為太年輕,手段有點激進,弄得人心惶惶。於是依附於後黨的回回,聯合一些對英宗不滿的蒙古高層(像阿難答的弟弟、兒子等人員),發動政變,在南坡殺死了唯一能拯救元朝的元英宗碩德八剌和丞相拜住,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死後,因為無子嗣,漢人便想找海山的兩個兒子和世?(後來的元明宗),圖帖睦爾(後來的元文宗)出來做皇帝,然而這兩人都已經被元英宗遠遠打發到雲南、海南去了,時間趕不上回回官員,只得作罷。

後來,發動政變的回回迎立了也孫鐵木兒為帝(真金太子之孫),史稱泰定帝。泰定帝生長於漠北,身邊多是回回官員,受其影響很深,對漢文化比較疏遠。雖然表面對孔子、黃帝等漢文化符號比較尊崇,但實際上大多數重用的是回回官員,對漢人極力排斥。


在整個泰定帝在位期間,回回基本壟斷朝政,事實上把持了元廷。漢人也被趕的趕,殺的殺,所剩不多了,但仍有很大的力量。這是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第三次較量。這次漢人雖完敗,可仍有反轉的機會。



泰定帝僅在位5年就去世了,駕崩於上都開平府。回回丞相倒刺沙擁立泰定帝幼子阿速吉八於上都,為元天順帝。而大都這邊,漢人則在重新擁立海山次子圖帖睦爾為帝,是為元文宗,隨後爆發兩都之戰。兩都之戰是元代歷次大位之爭中最血腥的一幕。


長期存在於元帝國內部的兩大政治集團終於全面開打。最終大都集團擊敗上都集團,元天順帝與倒刺沙殞命。元文宗繼位後隨即對回回集團進行清洗,以倒刺沙為首的大批官員因此受到株連。元文宗還下令罷回回哈的司,命其與普通民戶「一體當差」。


雖然元朝依然保留任用了不少回回人作為技術官員,甚至仍有個別官員登上高位,但作為一個政治流派,回回集團已經大體在元廷出局。這是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第四次較量,這次漢人完勝



漢人雖最終取得勝利,但元朝的政治並未獲得安定。短短几年時間內,文宗明宗兄弟相殘,接連四個皇帝早死。到了完全漢化的元順帝繼位之後,元朝的滅亡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狀態。綜上所述,元朝時期漢人與回回在政治上的4次較量,漢人在整體上略佔優勢。(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mperor歷史 的精彩文章:

700年前漢人與穆斯林的一次大對決,漢人若失敗,中國將會是穆斯林的天下
這人善男扮女裝,10年里騙奸女子182人,東窗事發後被凌遲處死

TAG:Emperor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