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巨鹿之戰的時候,為什麼有抵抗能力的章邯為何選擇了投降?

在巨鹿之戰的時候,為什麼有抵抗能力的章邯為何選擇了投降?

破釜沉舟,這一成語來源於巨鹿之戰,這一戰役使得當時的秦國處於滅亡的邊緣,因為這個時候的秦將章邯向項羽投降了,但是這個時候的章邯為什麼會去投降項羽,真的是已經沒有了抵抗的能力了嗎?這一點在我學過的歷史課本中並沒有說清楚,所以所,在很長時間內,我都以為章邯被項羽的軍隊殺的片甲不留,但是後來發現,原來不是這樣的。

在巨鹿之戰的時候,為什麼有抵抗能力的章邯為何選擇了投降?

要知道,秦王橫掃六國的時候,其軍隊的戰鬥力是十分的剽悍的,這個時候就算戰鬥力有所下降,也不至於,到了四十萬大軍被人以少勝多的橫掃到沒有抵抗能力。根據一些人的推測,當時兩軍在巨鹿一開始的軍力投入是七比二十,也就是說項羽手中的兵力是七萬,章邯投入的兵力是二十萬,由秦將王離統領,另外二十萬在章邯的手中,沒有投入戰鬥,這也就是說章邯的手中的兵力加上收攏前方潰退下來的士兵加起來絕對不少於二十萬。這從另一方面講也就是意味著章邯如果集結兵力的話,還有一戰之力,但是為什麼會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就投降了呢?

在巨鹿之戰的時候,為什麼有抵抗能力的章邯為何選擇了投降?

原因是章邯的後方不穩固,因為在此之前,趙高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斷的算計著章邯,巨鹿之戰打敗了,章邯為了避其鋒芒開始戰略撤退的時候,秦二世派人送信了,說章邯沒有戰果並多次撤退,想要問罪與章邯。章邯是一個忠心的將軍,於是派司馬欣將軍去朝廷請示公事,但是司馬欣在外面等了三天沒有得到接見,司馬欣就知道可能不被信任了,在加上秦在此之前的例子,白起攻城略地,打下城池無數,但是因為功高蓋主和小人的進言,結果被殺了。蒙恬抵抗匈奴頗有戰功,功勞也不小,到了後來也被殺了。章邯和這兩位一樣,抵抗力這麼多的諸侯叛軍和農民起義,已經是功高蓋主了,再加上趙高這個小人在旁邊不斷阿諛奉承,肯定不會為章邯說什麼好話,如今形勢危急,趙高怕秦二世殺他,肯定會將所有的錯誤都推到章邯的身上,結果可能就是,章邯就算是戰勝了,也最終逃不了一死,不如借著這個就會就投降好了,於是章邯投降了。

在巨鹿之戰的時候,為什麼有抵抗能力的章邯為何選擇了投降?

投降以後,因為士兵素質的緣故,秦軍士兵受到了奴隸一樣的待遇,因此秦軍俘虜中流言四起,說章邯帶著他們投降,如果打進了關中還好,沒打進關中的話,自己的家人肯定會被處死的,因為這個原因,項羽知道這些人到了關中如果不聽自己的指揮的話就慘了,於是下令將這些俘虜處死,可以說這些俘虜是因為諸侯聯軍而死的,也可以說這些諸侯是因為章邯而死的,但是最終都是被項羽下令處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端的自己 的精彩文章:

西漢三傑,張良蕭何得善終,韓信反叛未得善果
中國古代戰場中消失的冷兵器

TAG:雲端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