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核雕分類:我有專屬的類別稱呼

核雕分類:我有專屬的類別稱呼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一些常見的橄欖核雕分類,方便大家認識自己的核雕小寶貝們。

首先根據原核的大小和形狀,可分為一下幾種:

1.單核:比較適合雕刻單品的傳統大核,價值很高,一般直徑在2.1CM以上。單核中有一品類叫牛頭欖,個頭大,核肉厚,密度高。它的寬在2.2-2.8CM之間,長≈3.8CM。

2.小核:核料越小,它的價值越高,常見於一些小腕串作品中,一般直徑在1CM左右。

3.細長核:常用於雕刻核舟或細長宗教人物像這兩類的作品。形態狹長,它的長度一般≥4.8CM,寬≈1.9CM。

4.圓核:核料為球形。當直徑<2CM時,適用於雕刻一些宗教人物頭像;當直徑>2.2CM時,適用於做素珠。

5.怪核:核身奇形、怪狀。因其核料較少,自帶獨特的形狀,怪核雕刻出來的作品易絕版,價值頗高。

其次我們可以根據原核的核筋判斷分類,如下:

1.二花:表面兩筋,內含兩室,形態較扁,產量稀少。

2.三花:表面三筋,內含三室,較為常見。

3.四花:表面四筋,內含四室,產量較少。

4.五花:表面五筋,內含五室,原料極少。

以上品類筋絡皆分布均勻。

5.多花:多筋多室,紋路不勻,同屬怪核。

然後我們從原核的核質出發,分為下列幾種:

1.鐵頭核:表皮偏黑,核肉顏色較深,色純,白筋密度大,穩定性高,不易開裂,極易上色(2-3個月),核頭有它特別的三角形小孔。

2.老油核:色澤紅潤均勻,核肉飽滿,核壁厚實,材質堅硬、不容易裂。油性足,易於包漿。

3.黃胖核:顏色發黃,核肉飽滿,較寬但是長度短,上色快,適用於阿福。彌勒題材,盤玩完成後會散發金光色彩。

4.水晶核:盤玩完成後,表面會形成一層類似玻璃釉的包漿,看上去色純無雜質,晶瑩剔透。

5.進口大核:腔體極大,質地脆弱,核肉薄且粗糙,易變形,一般直徑>3CM。常用於淺浮雕、線刻單品。

最後在存放時間上,我們分為新核、老核:

1.新核:存放1-2年內,內部水分多,質感不強,易開裂,顏色顯黃。

2.老核:存放>5年,內部水分少,核質堅硬,不易開裂,顏色更深漸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在家觀世界 的精彩文章:

驚!用當地貨幣支付竟會花更多錢!
人均僅一英鎊,帶你再現皇家盛宴

TAG:在家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