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偷家族》 偷師了楊德昌 也偷走了我們的眼淚

《小偷家族》 偷師了楊德昌 也偷走了我們的眼淚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

小偷,這個人類社會極為古老的行當,一直被人視為下作、不堪以及卑劣。可恨之人亦可憐,可憐之人也有尊嚴。一部低成本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今年奪得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導演是枝裕和絕非是給小偷這一職業「撥亂反正」,他是用四兩撥千斤的手法探討人性善惡以及殘酷的社會現實,拍家庭倫理片是他最擅長的絕活,而這次他拍的「家庭成員」無一有血緣關係,但依然令觀眾哭地昏天黑地。8月3日,《小偷家族》將登陸國內院線,而在前兩天的成都點映會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確看到不少人是紅著眼睛走出影院的。

哀而不傷的「蟬之物語」

「《小偷家族》是一部很舒服的日本電影,棲高飲露,哀而不傷。反正現在熱鬧喧囂,『錢景』光明的中國電影市場是很難拍出如此氣質的作品。」成都影迷花生看完電影發出如此感嘆。蟬,是一種很神奇的動物,一生百分之八九十的時間都在地下懦弱而卑微地活著,它們爬上樹榦羽化為成蟲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但卻能發出高標逸韻的清朗之聲。

《小偷家族》拍得最美的鏡頭之一,就是哥哥柴田祥太帶著妹妹在樹林里捉蟬。蟬在這部電影里,是一個重要的符號,它隱喻著這個另類家族的所有成員,即使他們的生活見不得光,但也總會有綻放人性光芒的時刻。電影的劇情並不是那種簡單的平鋪直敘,每個角色的背後都隱藏著值得咀嚼的脈絡,做短工的治(中川雅也飾)與妻子信代(安藤櫻飾)、「兒子」祥太(城檜吏飾)、信代的「妹妹」亞紀(松岡茉優飾)以及「老母親」初枝(樹木希林飾),依靠初枝的養老保險,在破爛的平房中艱難度日。

治與兒子祥太做扒手,亞紀打工補貼家用。某一天,治帶回在住宅區被凍僵的少女百合(佐佐木美雪飾),加入了他們原本就貧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個人心中隱藏的秘密和願望也逐漸明朗。這部電影,以一種徐徐道來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這樣的一個家庭,沒有解釋和返回去的交代,直到最後一刻,才讓觀眾知道這一切的真相。這是一個由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這個真相令人為這家庭的溫馨所感動,也為最終家庭的瓦解感到惋惜,但更多是對造成這種家庭現狀的深思。

電影的結構像一塊日式三明治,前面是歡快而甜蜜的,你看這一家人和和美美,可乾的事情沒一個正常:「爸爸」帶著兒子偷東西,撿了個妹妹回來,哥哥又帶著妹妹偷東西;「媽媽」在洗衣房上班,也不忘從客人衣服兜里順手牽羊;奶奶也是個慣偷,帶著一家人去商場偷衣服;姐姐雖然沒幹這一行,但卻是風俗店的制服女郎。一家人做的事情雖然讓人不齒,但導演卻拍得很美,你感覺不到他們在是犯罪,甚至還很同情他們貧困的遭遇。

中間的夾層是苦澀而悲傷的,祥太在便利店偷竊被發現後萌生退意,他不想妹妹從小就干這行,於是不惜故意摔斷腿保全妹妹,此舉也讓警方徹底端掉了「賊窩子」,最終一家人各奔東西,可是他們之間的親情並沒有因此而消逝,這個部分是最打動觀眾的。片尾,祥太被中川雅也送上大巴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他最終在車上回頭對這個逐漸遠去的男人喊了聲「爸爸」,這讓片尾又塗抹了一層幸福的味道。

是枝裕和致敬台灣電影

看《小偷家族》總會讓人想起台灣電影大師楊德昌,這部片子有些當年那部名片《一一》的影子。《一一》(A One and a Two)是楊德昌18年前拍的一部家庭倫理片,用詩意的鏡頭呈現了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小偷家族》里樹木希林扮演的奶奶和《一一》里的唐如韞扮演的婆婆異曲同工,喜歡讀書的祥太和喜歡拍照的洋洋都是生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小男孩,甚至,兩部電影里都有一樁挺複雜的命案。

說到這裡,必須要把《小偷家族》的導演是枝裕和推上前台。拍攝過《花之武者、《空氣人偶》、《奇蹟》、《如父如子》等作品的是枝裕和身上流著台灣電影的血,1993年,他憑藉執導紀錄片《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而出道,侯、楊兩位台灣電影人可以說是是枝裕和進入電影圈的「靈魂導師」。

1987年,是枝裕和大學畢業,加盟TV Man Union製作公司拍攝電視紀錄片。當時的日本電影多以動漫和愛情片為主,「沒有讓我真正感到震撼的」。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台灣電影迎來「新浪潮」,正處於巔峰期,湧現出楊德昌、侯孝賢、李安等一批優秀的電影導演。恰在此時,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戀戀風塵》進入是枝裕和的視野。偶爾絮絮叨叨,偶爾長久靜默,長鏡頭和自然光的匠心獨運讓是枝裕和深受觸動,畫面中安靜的台灣小鎮、衣著樸素的少年、年邁的阿公讓他「體會到某種懷念之感」,驚覺「這就是父親講過的風景啊」。

二戰前,台灣還是日本殖民地時代,是枝裕和的爺爺從出生地奄美大島前往台灣,生下了父親。醉酒後,父親常講起這個「故鄉」的事。也正是因為這樣,是枝裕和從此迷上了台灣電影,台灣電影人善於拍攝家庭倫理片,這也影響了是枝裕和的執導風格。你可以認為,傾注了是枝裕和一生功力的《小偷家族》是他對台灣電影的致敬之作。

今年5月20日,是枝裕和憑《小偷家族》摘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登上人生巔峰的他在領獎時誠實地說:「我的腿在發抖,感謝評審對小作品還能如此關注,得獎真的很開心。」當時電影節評審之一的張震引用了《悲情城市》中的一句對白送給是枝裕和:「當時不覺得殘酷,只是一樣好玩。將悲劇掩埋在溫情之下是殘忍的,但這就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面,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侯孝賢的台詞無疑是給《小偷家族》寫下了最貼切的註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衛冕冠軍成「麻煩少女」,德國絕殺「盤活」三個隊
又見「情書階梯」和母校告別 就像「彈幕窗」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