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中國傷亡只有蘇軍的1/5,強大的蘇軍為什麼選擇了忍氣吞聲?
原標題:此戰中國傷亡只有蘇軍的1/5,強大的蘇軍為什麼選擇了忍氣吞聲?
說到珍寶島戰役,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捍衛珍寶島領土權的反蘇聯的戰爭,是人民解放軍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鬥。
而關於這場戰鬥,眾說紛紜,小編一直以為傷亡比差不多,沒想到據網上一份資料說,中國傷亡只有蘇軍的1/5,乍看這有些不科學,畢竟當時的中國和蘇聯依然存在著相當大的實力差距。先不談這個,小編好奇的是,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強大的陸軍,蘇軍為什麼選擇忍了這口氣,沒有擴大戰爭規模,進行報復呢?
實際上蘇聯比當時的中國理智得多。對於這場戰爭,蘇聯也宣稱是中國要入侵。但中蘇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誰也沒有真正意義上想發動這場戰爭。先說國內,當時剛經歷了一系列錯誤的方針,正是百廢待興,根本不想耗費人力物力去和蘇聯對抗。國家的政策就是先發展經濟,再擴大政治上的影響力。何況你真想打蘇聯,是打不贏的,拿什麼打?人海戰術嗎?那時候的蘇聯已經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中國深知站在哪邊都不是什麼好事,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所以才有了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剩下的是第三世界。」這種戰略思想很明確的表明:中國不想成為世界的霸主。
那時候的蘇聯看待中國就像現在的我們看待朝鮮一樣。蘇聯50年代就滿地肥皂劇,科幻片,魔幻片,你以為是8個樣板戲的文革時代呀?當時的蘇聯作為穿鞋的,還真不想和中國這個光腳的打,這是主要原因。
其次當時的蘇美關係緊張,蘇聯也一直想中國站在自己的陣營,雖然弱了一點,但是其前景無可限量,早期的蘇聯對中國也的確是傾心援助,連核技術都敢給,雖然給的不全。156工程也使得中國經濟工業飛速發展。這樣的幫助,哪怕是在今天,我們也不可否認。但也不至於到跪舔的地步。
對於世界而言,珍寶島戰爭使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美國並非中國的敵人,而且可以成為中國的戰略盟友,成為了中美關係轉變的拐點,促進了中國同世界的聯繫,中國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加重,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中美蘇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世界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所以,蘇聯在但是是不會真正意義上發動對中國的戰爭的,不是沒實力,而是最明智的一種做法!


※二戰時的這支隊伍,被希特勒說成是「豬隊友」,還真沒冤枉他們!
※抗日劇中出現的這個姓氏,讓日本顏面無存,首相表示:不能再用了
TAG:名人傳記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