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竹里館》——隱士的寂寞
王維《竹里館》——隱士的寂寞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也是詩人隱居終南山輞川別墅時所作,當與《鹿柴》同時。胡適先生曾評價王維這首《竹里館》說「在我們看來,便近於做作」。然而,我卻不以為然,而且很不以為然。
在三國曹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經常在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的竹林之中聚會,世稱「竹林七賢」。王維寫這首《竹里館》時,心裡所想的,大概就是竹林之中的「七賢」吧。「獨坐幽篁里」一句中著一「獨」字,固然是寫詩人眼前之景,然而相較當日的「竹林七賢」又何嘗不是「獨」呢?後文「深林人不知」一句中,詩人豈希望凡俗之人「知」他呢?他所需要的是知己的相知。
「彈琴復長嘯」中「彈琴」與「長嘯」則包含著兩個典故。在竹林七賢中,嵇康擅長彈琴。他在詩中就曾說「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據《世說新語?雅量篇》記載:「嵇中散臨刑東市,神色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從吾學此曲,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嵇康曾經做過中散大夫,所以人們又稱他「嵇中散」。阮籍則擅長嘯。據《世說新語?任誕篇》記載:「阮步兵嘯,聞數百步。」阮籍曾經做過步兵校尉,所以人們又稱他「阮步兵」。可惜,詩人彈琴之後,繼而長嘯,都無人聽。他的孤獨與寂寞自然不言而喻。此時,唯有明月相伴,勉強可算作他的一個聽眾,一個知己。明月原本無知無識,自然也不能理解他的心思。可是,詩人實在苦悶極了,便認定明月能理解他。就像李白在《獨坐敬亭山》中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他看敬亭山看不厭,就硬說敬亭山也看他看不厭。其實,敬亭山同樣無知無識,既不會喜歡他,也不會討厭他,更不會看不厭他。既然沒有知己,那便不妨將明月與敬亭山拉來做一個知己!這實在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通過這首《竹里館》,我們可以看出王維固然討厭官場的紛擾喧囂,喜歡隱逸生涯,然而在隱居之時,他也渴望有哪怕一個知己。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扯淡
※柳宗元《江雪》——境由心生
TAG:不覓封侯但覓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