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美2019財年航天預算來看,老美將在這幾個領域搞事情

從美2019財年航天預算來看,老美將在這幾個領域搞事情

2018 年2 月,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發布2019 財年「研究、開發、試驗與評估」(RDT&E)預算申請,對2017 - 2019 年間的預算情況進行了總結和規劃。預算內容顯示,2019 財年DARPA 航天項目預算額相比2018 財年略有增加,為歷年最高水平,同時新增了2 個項目。預算額與項目內容的變化,反映出DARPA 加大核心戰略領域投資,持續推動重點航天技術項目發展,其在軍事航天前沿領域的布局上也出現了若干新動向。

1

DARPA 2019 財年航天預算概況

近5 年,DARPA 航天預算主要來自應用技術研究中的「空間項目與技術」和「感測器技術」2 個項目。2019 財年,DARPA 航天預算達到了2.76 億美元的歷史最高位,涉及的9 個航天子項目分布在進入空間、利用空間、空間態勢感知、空間對抗4 個領域,各領域經費投入較均勻,並首次出現了經費破億美元的項目。

航天預算額再創新高,航天預算佔比維持在中等水平

預算文件顯示,雖然2016 財年受「空中發射輔助進入太空」(ALASA)、「太空監視望遠鏡」(SST)等項目中止或即將結束的影響,DARPA 航天預算曾出現短暫下滑,但總體上DARPA 航天預算在近幾年來穩步增長,已從2015 財年的1.73 億美元增至2019 財年的2.76 億美元,5 年內漲幅接近60%。

2018 財年與2019 財年航天預算額走高,與幾個重點航天項目進入系統集成階段、經費大幅增加有關。

DARPA 航天預算在總預算中的佔比逐步穩定在8% 左右。考慮到應用技術研究經費僅佔DARPA 總預算的40%,DARPA 航天預算在應用技術研究經費中的佔比可達20% 左右,維持在中等位置,凸顯了DARPA 將航天領域視為優先事項的意圖。

航天各領域經費投入趨於均衡,單個項目申請經費首次過億

DARPA 2019 財年航天預算中涉及的航天子項目共有9 個, 除「 先進航天技術概念」(Advanced Space Technology Concepts) 項目外,其餘8 個子項目均分布在進入空間、利用空間、空間態勢感知和空間對抗4 個領域。這延續了DARPA 在軍事航天各領域分布投資與注重均衡發展的特點,以往個別領域(如利用空間領域)投資過少的情況得到了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DARPA 2019 財年航天預算中,為「靜止軌道衛星機器人服務」申請的項目經費超過1 億美元。這是DARPA 首次出現申請經費破億美元的航天項目。從近2 年該項目經費批複額高於申請額來推測,該項目2019 財年的最終經費很有可能超過1億美元。這反映了DARPA 以加大投資力度的方式確保重點航天技術項目的發展,推動相關能力的形成。

2

DARPA 航天各領域發展動向

通過DARPA 2019 財年航天預算可以看出,其在進入空間、利用空間、空間態勢感知和空間對抗4個領域均出現了新的發展動向,推動項目進展與技術研發。

在進入空間領域,DARPA 面向微小衛星快速發展需求,採用創新舉措持續研發快速、低成本進入空間技術。從2011 財年起,DARPA 陸續推出「空中發射輔助進入太空」和「試驗性太空梭」項目,旨在實現運載器的快速、機動、低成本進入空間,提高現有航天力量的戰時響應性,這是美軍自21 世紀以來運載器技術研發思路的延續。同時,當前微小衛星軍事應用價值日益凸顯,但星座部署和組網受大中型運載火箭及發射方式的限制,DARPA 在2019 財年適時地設立了「太空彈性快速響應發射」新項目,以推動微小衛星專用小型運載火箭發展,滿足彈性空間力量部署和快速響應發射需求。

在利用空間領域,DARPA 利用小型化與商業搭載手段提升對地通信監視能力,積極嘗試新型光學成像系統技術方案。為確保作戰中持久監視與信息覆蓋,DARPA 探索構建低成本微小衛星星座技術,提升對地通信與監視能力。在「太空增強作戰效能」(SeeMe)項目基礎上,DARPA 採取了2 種技術手段:一是發展適用於微小衛星的通信與遙感載荷;二是探索利用先進的商業衛星平台技術,縮短技術研發周期,降低有效載荷與發射成本。此外,DARPA 還積極嘗試新型光學成像系統技術方案。

在空間態勢感知領域,DARPA 從注重監視裝備研發,逐步向重視數據應用與作戰能力建設轉變。為解決美軍空間態勢感知系統存在的低軌與高軌探測盲區,DARPA 於2004 財年設立「太空監視望遠鏡」項目,旨在構建無盲區、精確識別與定位深空微小目標的空間態勢感知系統。2011 財年設立的「太空領DARPA 空間態勢感知領域近10 年項目變更(深色底紋為研製期)域感知」(SDA)項目則希望通過對分散式空間目標態勢感知數據的收集、處理、融合,進一步強化美軍空間態勢感知能力。完成「太空監視望遠鏡」項目轉移和「太空領域感知」項目演示驗證後,DARPA 於2016 財年設立「標誌」項目,瞄準太空作戰管理與指控平台建設,開始研發空間態勢感知工具。

在空間對抗領域,DARPA 借力靜止軌道衛星在軌服務能力,獲取空間攻防對抗實戰能力。美軍在軌操作技術發展已歷時多年,在逐步掌握低軌和高軌合作或非合作目標的自主逼近、交會、對接、捕獲以及繞飛和伴飛等關鍵技術後,DARPA 於2006 財年設立「系統F6」項目,研製並演示驗證實現分散式航天器體系結構的使能技術。2011 財年,DARPA 設立「鳳凰」(Phoenix)項目,旨在重新利用靜止軌道已退役或失效衛星上的有價值部件。自此,在空間對抗領域,DARPA 確立了以靜止軌道衛星各類在軌服務能力形成為核心的發展思路,以滿足未來控制空間的作戰需要。「鳳凰」、「大型天線在軌製造」(LIMA)和「靜止軌道衛星機器人服務」等項目的設立均沿襲這一思路。

DARPA 以保障美國國家安全,使美國在免遭技術突襲的同時,謀求對敵技術優勢為核心使命,同時大力促進前沿技術創新與轉化,其項目的設立和開展具有高度靈活性。DARPA 2019 財年航天預算體現了其在履行核心使命和持續推動前沿技術儲備、研發和應用上所做的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雙曲線一號驗證火箭整流罩分離試驗取得圓滿完成
風雲二號衛星服務「上合」,中國航天元素閃耀舞台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