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條公路的強助攻——荒山變成了金溝溝

一條公路的強助攻——荒山變成了金溝溝

湖州市長興縣的最南端,和平鎮夾在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吉縣之間。

東西走向的306省道穿鎮而過,將和平鎮一分為二,北面是平原,南面是山地。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和平鎮南北的經濟發展差距極大——北部有工業、有水產養殖場、有果園,而南部,只有滿山的毛竹。

「之前北邊比我們富多了,現在我們種茶葉,比他們還有錢了,腰杆子都硬了」,灘龍橋村村民黃祥勇父親早逝,以前的日子過得苦哈哈。

最近十年,和平鎮南部打了一場漂亮的經濟翻身仗,而為此助攻的,是一條從鎮中心出發,一路向南,盤活周邊近十個村莊的「四好農村路」。

寬闊整潔的和琛公路

致富:綠水青山育好茶

和琛公路全長9.76公里,路面寬7-9米。沿著公路行駛,你看到最多的就茶山和茶廠。

現在,和平鎮種了8萬多畝白茶,基本都集中在南部。南部之所以能崛起,靠得就是這片葉子。

一直以來,南部山區的村民大多通過種植毛竹為生,日子過得苦哈哈。

十多年前,隔壁安吉縣的白茶漸漸有了名氣。

就隔了一座山,安吉能種,和平應該也行吧?灘龍橋村的楊強華動了心思,要搭一搭這股白茶的東風,2000年他創辦了基隆塢茶場,沒過幾年就成了氣候,收益節節攀升。

第一個吃螃蟹的楊強華成了大家模仿的對象,灘龍橋和周邊村莊的村民紛紛加入茶葉種植大軍。

鬱鬱蔥蔥的茶山

沒過幾年,和平南部大大小小的山頭上,茶場連成了片。村民們靠著這一片片葉子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不止脫了貧,還趕超了北部。

村民潘髮根全家5口人,現在他種茶、加工茶,子女在企業上班,2017年全家人的純收入超過30萬,脫貧致富。

父親早逝,上有老母,下有兩個娃的黃祥勇也靠白茶翻了身,住進了小洋房,開上了小汽車。

「去年我們村人均收入超過了7萬元,今年村集體經濟保底收入20萬。」灘龍橋村支書馬新農一臉驕傲。

黃金芽是珍貴的白茶品種

一年三季均可採制,氨基酸含量高

茶葉是越種越起勁,每年採茶季,有十來萬外來採茶工忙碌在和平南部的山頭上——十來萬什麼概念,要把他們在和琛公路上排成隊,每公里得擠上1萬多人。

茶工、茶葉都需要運送——路不夠用了。

助攻:修路打破致富桎梏

修路!

2005年之前,這裡只有一條4米寬的泥路,2012年變成了6米寬的沙石路。

2017年鎮里說要修路——寬7-9米,柏油馬路,二級公路標準!

錢誰來出?除了政府,村民們也出了力。

「路不好,肯定影響茶葉生意的嘛,村民們還是很積極的。」馬新農在村裡提出「村民共治,一事一議」的想法,村民們也毫不含糊,少則幾百多則上萬地湊了錢。

公路旁種滿了白茶及綠植

與藍天交相呼應,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和平水庫至灘龍橋村這段路的路基就是村民們湊出的錢,路面鋪築則由交通部門組織實施。

今年春季,採茶工人們坐上了大巴車,沿新造的柏油馬路趕赴各個茶場。

貨車載著加工好的茶葉,從和琛公路拐進省道,開上高速,開往全國各地。

三分建,七分養,「在建好農村公路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管好、護好和運營好。」 和平鎮人大主席吳建榮說。

今年,和平鎮找了專業養護單位,承包道路養護工作。

「路本來就是通過我們村,我們打掃乾淨了,看著也高興,還有錢掙,好得很哦。」養護工董文清邊掃地邊說。

由附近村民組成的養護隊伍正在清理路邊的雜草

現在,有三條公交線路經過和琛公路,沿途的驛站是公交站,也是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堅持:延續綠色發展理念

雖然靠茶葉掙了錢,但和平人想得很長遠。他們還在謀劃另一件事——綠色發展,鄉村旅遊。

和平水庫——二級飲用水水源

「從去年開始,我們出台了相關政策,大力推廣茶園套種模式,在茶園中種植藍莓、楊梅、香榧等數十種樹種進行生態修復。」吳建榮說,這樣做一來保護生態,二來也是讓山林變得更美。

和平鎮茶山上方漂浮著美麗的七彩祥雲

和平南部還在布局和興谷、周塢山、霞幕山等旅遊景點。

他們打算在和琛公路的東邊,再打造一條南北向的旅遊大通道。

沿著這條路由北向南,你可以在「神塘玄武」特色種植莊園里吃到肥美的甲魚、沿著十里桃花長廊親手採摘水蜜桃、在茶莊喝新茶。

你還可以到南山玩漂流、漫步在櫻花景觀大道上觀賞櫻花、在雲林禪寺享受一段清凈的、登霞幕山看日落…

和平美麗的生態環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前來遊玩

到時候的和平鎮,地不分南北,都是大花園,人不分老幼,都在等你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興公路 的精彩文章:

TAG:長興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