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職場》我們的心比自己想像的更聰明

《快職場》我們的心比自己想像的更聰明

有溫度的原創,喚醒每一個生命的生涯幸福

如果你身邊一個功成名就的人說自己很失落很迷惑需要生涯規劃師的幫助,你相信嗎?

比如,他是一位企業老闆,一位高級管理者,一位成功的某個行業的專家等等。反正,是一群你不相信他們也會有一天做不出一個決策的人。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相信的。

因為我經常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工作,探索關於他們未來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的問題。

這樣的決策往往是由經典的保安三問引起來的。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你知道的,這是真人真事,只不過主人公已經在早晨起來的時候被我化妝過。

張成是一家私人診所的全科醫生。診所的效益一般,有時他也會因為沒有病人而感覺到壓力。在一次行業會議中,他認識了一位正在從事養老產業的私人老闆,這位老闆可以提供一個職位給他,如果張成答應離職去新開的療養院做醫學總監,並為這家療養院投資十萬元,就可以成為這家養老機構的全職合伙人,除了工資未來還會有分紅,這項投資看起來十分誘人。

張成很喜歡這個計劃,在計劃中,這家療養院將成為一個完善的養老基地,人們不但可以在那裡度假還可以療養身心,作為員工可以免費享受這裡的所有福利,他最後決定賣掉診所加入。等他真的到了那裡,卻發現那裡還是一片荒蕪,並沒有醫療項目可以讓他去做,每天他都在做銷售人員,努力說服別人分期購買療養院的公寓。堅持了一年的時間,養老院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還是沒有蓋起來,每個月微薄的工資連生活費都不夠,更別提分紅了。有一天,老闆也無聲無息地離開了,只剩下感覺上當受騙的合伙人們。

張成事後承認,理性地對項目進行分析,他一開始就認為項目有問題,但他十分渴望有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而且金錢的刺激也非常強烈,以至於他忽視了自己的顧慮,這令他後悔莫及。

當我們說:聰明的人是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時,

難的不在於正確的方法,而在於正確的事。

怎麼樣才能找到自己要做的正確的事呢?

惟一且有效的方法就是——跟著自己的心。

比如喬布斯的決策方式,就是非常典型的「問心」。

蘋果 CEO 喬布斯兩百多平方米的辦公室就是他用來冥想的地方,辦公室里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張坐墊。

我們可以想像喬布斯盤腿坐在地上,或者椅子上。肩膀慢慢放鬆,挺直後背,手自然的放在膝蓋上,找到一個自己最舒適的姿勢,開始自己的問心之旅。

不斷地練習冥想,將他的心和專註力不斷洗滌,平靜。從而訓練自己的思考和洞察力,並日益敏銳。

這讓他保持了高度敏銳的頭腦,有蘋果的同事形容為「God Like Clarity」 ,這是一種一針見血的觀察判斷和決策能力,來自於高度發達的智能。

而這種智能,並不是分析性邏輯性的演算,而是極度清晰明澈的頭腦中,大量信息瞬間聚合運算的結果——我們稱之為「直覺」。

傳記作家Walter Isaacson引用過喬布斯的一段話:

如果坐下思考,你會發覺自己的思維紛繁複雜。如果試圖平息思緒只會適得其反。但隨著時間推移,思維會漸漸平靜,你也就能夠聽到更加細微的聲音。這時你的靈感開始綻放,你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待事物並活在當下。你的思維會變得緩慢,當下這刻會無限拓展,你會比之前意識到更多東西。

柏拉圖曾將我們的大腦比作牢籠:

我們的想法像鳥兒,在大腦的牢籠里飛來飛去。為了讓鳥兒安定下來,有時,我們需要的恰恰是一段漫無目的的平靜時光。

所以,如果再具體的說——跟著心來做決策,就是讓我們回歸到一種內在的平衡的狀態,不被外物所吸引,不被當下所困惑,而是重新看到起程時的自己所想所要,重新看到未來以後再做今天的決定。

遺憾的是,很多人,並沒有和自己的心建立連接。

比如剛才我們提到的張成,他並沒有聽從自己的潛意識的提醒,他被左腦計算出來的金錢和未來蒙住了眼睛,綁架了身體。

因為——我們可能沒有和自己的內心連接的時候可能很久了。

包括很多當下的職業生涯很成功的人士在內。

當人生到達一個階段,這種感受很矛盾:當在別人的眼裡我在生命中已經得到很多時,自己又會感覺得到的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這個階段的人,我會比喻成「新新人類」,

因為這種狀態下的人會象剛剛踏上職場的新人一樣的困惑自己的人生走向,甚至懷疑讓自己成功的的一切。

在哈佛也有這樣的一群校友。

為了做出這樣的生涯決策,一位諮詢師朱伯夫發明了一種奧德賽療法。

一開始它的治療對象只限於哈佛商學院校友,但該療法迅速普及,後來也應用於人到中年的商務人士和職場中人。

通過這種療法,他們會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我是誰」「我往何處去」以及「我想要什麼」。

朱伯夫說,參與治療的人都是事業有成的人,他們早已實現了自己二三十歲時樹立的目標,可是當他們展望未來,想在今後二三十年取得更好業績時,不禁問道:「下一步我想要什麼?」

朱伯夫認為,一般來說,很多人在事業有成後進一步追求的目標是,怎樣讓外界對自己的工作高看一眼,他們會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有魅力,更努力推銷自己,他們認為自己的工資、職位及工作所在地這些因素可以量化自己的進步,他們也與自己的同齡人進行比較,看看自己進步如何。

奧德賽療法卻不同,它鼓勵當事人從內在的自我入手,留意自己的感受,讓他們看看自己哪些情感因素需要得到滿足。

該療法從第一周起就幫助參與者把注意力放在內心世界,讓他們注意自己對目前所想所做的事有什麼感覺。

在隨後的三周,他們要繼續深入思考,反省自己的行為,在最後一周里,他們與自己的配偶一起規劃未來的生活。

結合奧德賽療法,我開發了「生涯體檢」這一產品,專門針對的就是這樣的新新人類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決策問題。

諮詢實踐中,對於工作以後的職場人士的再次自我認知和職業發展路徑設計產生了極好的效果,心生涯這個概念也是在這一療法的實踐過程中提煉出來的。

這樣的諮詢方式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可以提供機會讓人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選擇和結果。

很多參與奧德賽療法的人的事業飛速發展,好像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這列火車速度太快,他們沒有時間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想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而這樣的諮詢方式恰好提供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在人生旅途中暫停一下,找機會審視自己的內心,進行反省。

我們的心一直都比自己想像的聰明。

在我的同學中有句暗號,

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看不清或者無法決策的時候,

就會相互說一句——和自己的心連接一下。

這是個極其標準而又有效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寧說生涯 的精彩文章:

TAG:丹寧說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