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于右任:書法竅門就「四多」

于右任:書法竅門就「四多」

漁樵問答

 玄門琴韻

郭關 

00:00/11:37

于右任(1879—1964)

于右任,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國民黨元老,作為書法家的聲名遠遠超過了其政治上的影響。林語堂先生曾評價他說:「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於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

于右任 草書七言聯

釋文:袖中異石未經眼,海上奇雲欲盪胸。

于右任書法久負盛名,當時很多人向其請教學書方法的問題,他認為歷代書家講的書法理論較多,而對練字方法少有論述,因而在《于右任論書》中著重談到四點方法(簡稱「四多」):

一為「多讀」

于右任說,寫字本來就是讀書人的事,與讀書是分不開的。書讀得好,而字寫不好的人很多,但決沒有不讀書而能把字寫好的人。這一點跟我們現在強調的書法要有字外功夫,要有豐厚的學養是如出一轍。看來不能光傻傻練字!

于右任 古石長松五言聯句

二為「多臨」

于右任說要寫好字確實不容易,幼童開始學書,到年老白頭還寫不好的大有人在,這裡要找方法——前代書家畢生精力所獲成果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那些法帖不獨可以充實我們的內涵,美化字的外形,同時更可以加速我們學習的行程。我們現在很多人對臨帖理解不夠,認為可要可不要,其實不然,於先生說得很透徹——可以加快學習進程。

于右任 行書五言聯

釋文:得山水清氣,極天地大觀。

三為「多寫」

于右任說,多臨是臨他人的帖,多寫是寫自己的字;臨是收集材料,寫是吸收消化。光寫別人的,生吞活剝,自己不消化,不轉化成手頭的功夫,即使苦寫一生,也不過是徒為他人作奴役而已。這個觀點,實際上跟我們現在說的「先要入帖」與「後要出帖」是一個道理。

于右任 袖中海上七言聯句

四為「多看」

看是研究,開闊視野,學而不思則日久弊生。只臨只寫而不研究,則不是盲從古人就是盲從自己。所謂看,不但多看古人的,更要多看自己,而且這兩種看法對古人是重在發掘他們的優點,對自己是重在多發現自己的缺點。這一點學書法的人深有體會:書法必定是眼高手低的,眼界不高,手也高不了哪裡去!

于右任 行書七言聯

釋文:看劍氣寒書案月,停琴韻濕墨池煙。

于右任 為學須先生立乎其大者 草書軸

推薦閱讀

藝道講堂 | 古琴公益講座系列

靈性之境—郭關道長玄畫

郭關道長古琴演奏專輯

藝術欣賞

郭關道長: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藝道院住持。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等領域;曉音律、幼隨祖父習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湘江怨》 郭關道長演奏,自斫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論音節 徐立蓀
之所以美,就在於有缺陷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