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居民消費真的降級、降速了?背後真相是這樣

居民消費真的降級、降速了?背後真相是這樣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3日電(記者 李金磊)近一段時間來,消費降級引發不少討論,很多人用消費增速回落、低價電商平台興起來證明消費降級的判斷,還有人擔心中美貿易摩擦會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從而進一步影響消費。然而,消費降速、降級的判斷真的成立嗎?未來物價真的會大漲嗎?

民眾在超市查看大米售價。 張雲 攝

消費降速了?

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發布以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的情況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4、5、6月份的增速都在10%以下,不少人據此判斷:中國消費開始降速了!

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作為反映消費情況非常重要的統計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要統計的是居民實物消費,並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服務消費的發展情況。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情況。來自國家統計局

要全面分析消費運行情況,就不能僅僅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個指標。」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巡視員劉宇南認為,綜合服務消費和實物消費總體情況看,我國消費仍然保持比較合理的增長速度。

數據顯示,我國服務消費一直保持較快增長,旅遊、文化、體育、養老、家政這些服務消費十分活躍,根據統計數據,目前我國服務消費佔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已經超過40%,成為消費的「半壁江山」。

而5、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之所以有所回落,也有其特殊原因。

「主要還是受到了一些政策性和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劉宇南分析,進口汽車關稅下調的政策預期,可能使一部分居民出現持幣待購情緒;端午節三天假期錯月拉低了5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住房銷售增速回落,也帶動了住房相關消費的增長放緩。

綜合各方觀點來看,我國居民消費仍然會保持平穩增長。

劉宇南預計,汽車進口關稅下調政策效應將逐步釋放,一些季節性影響也會逐步消除,短期負面影響因素逐步減弱以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應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同時,隨著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消費產品和服務供給質量不斷提升,消費軟硬環境得到不斷健全,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也會逐步提高,這樣就會使居民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

資料圖:居民用手機客戶端選購商品。中新社發 陳驥旻 攝

消費降級了?

吃著涪陵榨菜,喝著二鍋頭,購物拼多多,出門共享單車……這屆年輕人開始消費降級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消費真的是降級了嗎?

那麼,為何人們看電影、出門旅遊的次數在變多,花在美容、健身上的錢也在變多,這難道是降級?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了11.4%。國內旅遊收入2.45萬億元,增長12.5%。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320.3億元,觀影人次達到9.01億,分別增長17.8%和15.3%。

一些消費升級類的商品增速加快,服務消費升級勢頭也很明顯。上半年化妝品類商品增長了14.2%,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整體增速。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旅館住宿支出分別增長了39.3%和37.8%,代表居民消費升級方向的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銷售同比增長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車(轎車)高了4.2個百分點。

2018年上半年出境遊人次達到了7131萬,同比增長15%。(資料圖)仇建 攝

劉宇南指出,居民消費整體已經呈現出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有形物質產品轉向更多的服務消費、從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的趨勢特徵。

我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總體來講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只會加快,不會停下來,這是發展的大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稱。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收入是消費升級的基礎,居民收入在平穩增長,消費能力在提高,消費環境也在不斷改善,這使得消費升級的趨勢沒有變。

「消費降級判斷不成立。」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撰文指出,有人把消費降級概括為「花最合理的價錢,買最合適的商品,理性地消費,過更聰明的生活」,其實質並不是所謂的消費降級,而是理性消費、環保消費等。

與其說是消費降級,不如說是消費升級中的分級。有評論指出,追求高性價比,一方面來自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以及中產焦慮,另一方面來自消費理念的進步,越來越多人逐漸放棄略顯虛無的身份地位消費,對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像過去那樣願意為品牌溢價買單。

民眾在超市進口商品貨架前選購商品。 張雲 攝

物價會大漲影響消費?

物價水平關係著消費水平。不少人擔心,近期國內外市場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中美貿易摩擦會不會造成物價上漲,進而制約居民的消費?

不用這麼擔心。

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2.0%,漲幅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處於年初制定的3%左右的調控目標之內。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岳修虎預計,下半年我國物價保持平穩具備堅實的基礎,仍將會在溫和區間運行。

資料圖:民眾網上購物。中新社發 張斌 攝

這一判斷的底氣來自哪裡?在岳修虎看來:

一是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經濟有望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金融環境總體穩定,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能不斷增強,這些因素決定了總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

二是從商品層面看,我國工農業生產穩定,重要的民生商品、工業品供給充裕,糧食穩產豐產,生豬產能處在高位,大豆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有所擴大;工業消費品產能充裕,市場競爭程度高。

三是從調控能力看,改革開放40年來,宏觀調控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糧食、食用植物油等重要的民生商品以及能源、金屬等基礎原材料的儲備調節制度不斷完善,完全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對價格的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價格運行還是比較平穩。主要是進口大豆的價格可能會有一定的上升,會帶來豆製品及相關產品價格的一些變化。」毛盛勇稱。

毛盛勇指出,大豆及豆類相關品在CPI的權重比較小,豆類的下游產品,主要是豆粕飼料可能會推高一點像豬肉或者雞蛋類的價格,還有豆類會影響食用油。從今年上半年來看,豬肉和食用油的價格都還處於比較低的水平,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2.5%,食用油的價格也是下降1%,即使價格有一點上升,對整個CPI的影響也非常有限。而且從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趨勢來看,有望延續溫和上漲態勢。(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印尼多巴湖沉船事故致166人失蹤 1人確認死亡
杜特爾特出席中國援助馬尼拉兩座橋樑項目開工典禮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