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陳毅給父母親的信

陳毅給父母親的信

陳毅家信原件 父母親大人膝下: 二月十九日手諭奉悉。知大人移居後情況,甚為喜慰。兒於三月六日赴閩,三月卅日返滬。在閩廿余日巡視各地,不幸感冒並患腸胃炎,於返滬即入醫院治療。經過十餘日,感冒和腸炎已完全好了。本可出院照常工作,奈又發現肝內有肝蛭吸蟲潛伏,醫者言不治療目前並無大妨礙,但恐日久生變,有演化為黃疸病水腫病的可能,甚至可能變為孫中山式的肝癌云云……兒思幾十年來,戎馬倥傯,得此小休,亦屬幸運,故祈大人勿念。張茜已到北京俄專學習,定今年底結業。彼能完成俄文修業,此後即可擔任俄校教務和通譯,學有專長,立身有道,甚可喜也……這是新中國為人作事基於各有專長的根本原則,望雙親本此意轉告兒弟兄姊妹並及下輩。中國人人人如此,何愁不富強!如果仍舊貫,不依賴即寄生剝削,於己於國,皆非了局……小丹小侉小洋三個小兒讀書有進步,小侉已能寫數百字的文章…… 楊仲赤甥來信已收到,證明思想進步,望努力……對裴先生陳鳳梧弟柳叔堪表叔(恨未能一見,後會有期)及其他親友亦均懇代致意問候。他們來滬,公家只能按例招待。兒為一工作人員,更不可能破格辦事。這方面均要求知我諒我,不以為罪……昔詩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此確為實情。又韋應物詩「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又曰「所慚居位崇,未睹斯民康」。一切均從人民出發,兒竊願勿愧於此,故不得不反覆言之。 今年雙親以在渝居住為宜。千斯門住地,熱天不大宜,可商請鄉居,不必要在城市…… 近日住院擺脫事務,故寫此長信稟報,請雙親寬心。此請萬福金安。另張茜開車傷牙已補好,請母親放心。 這是陳毅1951年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世俊是陳毅原名,信末落款即為世俊。作為家信,內容通常是問候致意、敘述生活瑣事等。但陳毅這封家信,寫來卻與一般人在格調意味上大有不同。它於家事的敘談中,每每升華、引申開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此作為說服教育親友的有力論據,充分展現了一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操。敘及張茜何以遠去京門,到北京俄專學習一事。陳毅據此加以升華:「這是新中國為人做事基於各有專長的根本原則,望雙親本此意轉告兒弟兄姊妹並及下輩。中國人人人如此,何愁不富強!如果仍舊貫,不依賴即寄生剝削,於己於國,皆非了局。」再譬如,談及親友來滬的招待事宜,這樣寫道:「他們來滬,公家只能按例招待。兒為一工作人員,更不可能破格辦事。這方面均要求知我諒我,不以為罪。」他是將自己當作國家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來看待和要求的。儘管身居高位,握有一方大權,但革命者的本色、人民公僕的意識豈能改變。陳毅在信中接連引用了唐人李紳、韋應物的詩藉以言志,表達他「一切均從人民出發」「勿愧於此」的心志情懷。 陳毅一生的成就,除了他堅守共產主義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他恪守陳氏祖訓家規,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以「四維」和「為忠為民」修身立德的結果。他承繼祖訓家規,還將這些好的祖訓家規傳遞給他的晚輩,讓陳氏祖訓家規代代傳下去,形成了獨具陳氏家族的家風文化。 陳毅7歲(1908年)時,隨父到湖北省利川縣外祖父建南海司任上寄讀,親眼目睹官吏對貧苦老百姓的殘酷壓迫,官吏們的所作所為與父母傳給他的祖訓家規相違背,年幼的他就意識到,那些欺壓老百姓的官吏沒有「四維」之約束,更沒有「為忠為良」的官道,他暗下決心,長大了,要作一個明「禮義廉恥,行為忠良」 的好官。 1920年,19歲的陳毅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受共產主義學說影響,積极參加共產黨組織的各項活動,被中法當局以「參加布爾什維克活動」的罪名押送回國。1923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以共產主義信仰指導工作,以祖訓家規約束自己的言行,積極投身到兒時的初心中去。 陳毅不但以祖訓家規修養自己的道德,還讓他的兄弟姐妹們一起遵守祖訓家規。1929年8月下旬,陳毅到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時,堂兄陳修和、胞兄陳孟熙以特殊身份護衛著陳毅,體現了陳氏家訓血濃於水的親情。在上海英租界四馬路新蘇旅館裡,陳毅、陳孟熙、陳季讓、陳修和、陳世澤兄弟相聚,陳毅說:「我們弟兄都是官,但我們一定要當人民的清官……」弟兄們一致贊同陳毅提議。解放戰爭期間,身居國民政府要職的中將陳修和、少將陳孟熙、陳季讓在祖訓家規、民族大義感召下,先後起義,為共和國的建立和祖國建設作出貢獻。 在共和國成立之初,面對黨內個別高級幹部的爭權爭利,蛻化腐敗。陳毅時刻告誡自己,不忘祖訓家規、不忘黨紀國法。1954年,陳毅寫了四首「感事書懷」的詩: 「慎之又再慎,謙遜以自束。後車善擇途,前車一再覆。」 「心情承見問,春來冬盡,克奏膚功……須牢記,無情歷史,利己必凶終。」 「五十又三載……幸得長期培育,每愧過失多。晚節自珍惜。日月走如梭。」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1951年11月27日,時任四川蓬溪縣蓬萊區婦女主任的陳德珍,給叔叔陳毅寫信,請求去上海上學。陳毅沒有同意陳德珍的請求,寫信叮囑她安心工作,在工作中刻苦學習,在鬥爭中鍛煉成長…… 1959年11月3日,陳毅偕夫人張茜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樂至縣,恰逢復興場一座石橋竣工,鄉親們準備將這座石橋命名為「將軍橋」。陳毅不同意,他說:「世間上勞動最光榮。我看就叫勞動橋吧。」這座石橋被命名為勞動橋,復興場也因橋名改為勞動鎮。 陳毅回鄉期間,與陳氏家族子弟談話時,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我只有為人民全心全意服務的義務,沒有半點謀私利的權力……」 陳毅忠實恪守家訓「為忠為良」的戒條,教育子女要遵紀守法,永遠記住當官要忠於祖國,忠於職守;要清正廉明,多為人民做好事。1961年夏天,陳毅在二子陳丹淮上大學前,寫下「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的長詩,告誡她們「汝是黨之子,革命是吾風。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汝要學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學技術,專業應精通……」 在陳毅的影響下,陳氏族人,以陳毅為榜樣,恪守祖訓家規,在各條戰線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陳毅族侄陳德文、楊孝珍夫妻,照顧半身癱瘓的女兒44年如一日;族侄陳德仁,以陳毅對父母孝順為榜樣,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25年……陳氏家規家訓對陳氏子弟的影響一直在延續。(羅奇寧 作者單位:四川省樂至縣紀委監委) 以上為廉廉看網路廉政文摘閱讀所推薦內容,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廉廉看頭條號的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和歐洲聯合開展的「火星太空生物」項目定於2020年7月25日啟動
俄羅斯營養師:水果最好在上午吃 晚上不要吃蘋果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