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把劉邦封在糧草豐足的巴蜀,最終導致失國,是戰略失誤嗎

項羽把劉邦封在糧草豐足的巴蜀,最終導致失國,是戰略失誤嗎

原標題:項羽把劉邦封在糧草豐足的巴蜀,最終導致失國,是戰略失誤嗎


項羽在分封諸侯的時候,把劉邦分封在漢中,其實並不是戰略性失誤。要說他有戰略性失誤,其實是另外一個。是什麼呢?


我們先不忙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說項羽把劉邦分封在漢中,並沒有錯。


(劉邦與項羽)


劉邦到漢中,感覺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有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可以提供豐富的糧草。但其實,這並不算一個優勢。為什麼呢?


其一,從後期的楚漢相爭來看,項羽並沒有因為糧草問題敗給劉邦,而是別的因素。因此,糧草充足並不是劉邦的一個優勢。

其二,成都平原確實沃野千里,可以提供豐富的糧草。但是古代交通運輸不便,要想把成都平原的糧草運到中原去,供給劉邦打仗用,那是相當困難的。(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等交通工具,尚且經常發生糧草供應不足的問題,何況是劉邦。)


其三,劉邦只是漢中王,他離成都還有一段距離,再加上新來乍到,對成都平原上的地方豪強控制能力明顯不足,他不可能從成都平原獲得更多的糧草供應。(要知道,三國時劉備入主四川時,都花了很長時間,才把當地人擺平。而且,當地豪強聽說劉備去世後,有一半的郡縣都起來造反了。)


由此可見,作為糧草的優勢,基本上不是劉邦的優勢。


為什麼我說項羽把劉邦安排在漢中並沒有錯呢?


其一,從地理來看,從漢中地區(包括巴蜀地區)出兵,逐鹿中原非常不方便。中間有大巴山、秦嶺這些阻隔,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基本上沒辦法外出爭鋒。向東也有巫山及三峽,出行也非常不便。


(秦嶺與大巴山)


其二,從歷史來看,在秦朝之前,巴蜀曾立國七百多年,但是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派出的司馬錯及張儀大軍給消滅了,巴蜀政權完全無法與中原政權抗衡。


其三,從後世來看,除了劉邦這個特例外,在巴蜀地區建立的政權,沒有任何一例實現了問鼎中原的。從這裡也可以說,項羽把劉邦安排在漢中地區,是相當有遠見的。


那麼,項羽的安排,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項羽的問題就出在他分封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把他們安排在三秦之地上。項羽安排這三個人在這裡,原本的目的,就是為了防範劉邦。但這個安排,是項羽極嚴重的錯誤。為什麼呢?


其一,章邯這個人是秦朝貴族出生,是所謂「赳赳老秦人」中的精英人物,其先祖一生戰無不勝,他自己差不多也算得上一生戰無不勝(唯一的失敗,就是在巨鹿一戰中輸給項羽)。因此,章邯特別驕傲,特別瞧不上劉邦、韓信這一幫人。根本就沒有做相應的防範應對措施。



(章邯劇照)

其二,章邯在三秦之地失去群眾基礎。這就是在巨鹿一戰以後,項羽活埋了秦軍20萬人。這些人被活埋,都是章邯投降項羽的結果。可以說,三秦的老百姓對章邯恨之入骨,他們怎麼還會幫章邯賣命呢?


其三,除了章邯外,另外兩個王,董翳翟王、司馬欣塞王,原本就沒有領兵能力,不過因為他們投降了項羽,所以項羽封他們為王。項羽怎麼能用這兩個人來防範劉邦呢?


再加上劉邦在出兵三秦的時候,挑動東邊諸侯與項羽大戰,使得項羽自顧不暇,因此,最終劉邦很快就擁有了三秦之地。


而劉邦最終能戰勝項羽,不是他擁有巴蜀大地,而是他擁有三秦之地。要知道,當年秦國擁有三秦之地,東邊六國都不敢和秦朝爭鋒。現在劉邦擁有了,項羽怎麼還能與劉邦爭鋒呢?


(參考資料:《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裕已經準備好登基,突然聽說前面還有二人該當皇帝,他咋辦  
此人是蒙古帝國被嚴重忽視的大汗,他去世後,蒙古就四分五裂了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