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郝鐵川教授:死者的安寧與尊嚴

郝鐵川教授:死者的安寧與尊嚴

郝鐵川教授:死者的安寧與尊嚴

點擊上方藍字速度關注我們~

撰文/郝鐵川原載/新民晚報

日前,香港中華書局的趙東曉兄給我發來這樣一條微信:

在美國紐約哈德遜河畔,離美國第18屆總統格蘭特陵墓不到100米處,有一座小孩的墳墓。墓旁的一塊木牌上,記載著如下一件事情:

1797年7月15日,一個年僅5歲的孩子不幸墜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萬分,便在落崖處修建了這座墳墓。後因家庭困窘,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轉讓這片土地,他對新主人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把孩子的墳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保留。新主人答應了這一條件,並把它寫進了土地交易的契約。100年過去後,這片土地買賣流轉了許多家,但孩子的墳墓仍然安靜無恙地留在那裡。

1897年,這塊土地被選為總統格蘭特將軍的陵園,而孩子的墳墓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與格蘭特陵墓成了鄰居。

又一個100年過去了。1997年7月,格蘭特將軍陵墓建成100周年時,當時的紐約市長來到這裡,在緬懷格蘭特將軍的同時,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墳墓,並親自撰寫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管是貴為總統,還是無名小輩;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但在遵守契約、誠信不欺方面都是平等無二的,他們的權利都是神聖無殊的。

郝鐵川教授:死者的安寧與尊嚴

小孩子的墳墓

郝鐵川教授:死者的安寧與尊嚴

格蘭特將軍陵墓

中國歷史上多有掘墓鞭屍事件,漢語成語辭典因而專門收集了「掘墓鞭屍」一條。

最早的掘墓鞭屍發生於春秋時期。楚國的伍子胥因父與兄被楚平王所殺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攻打楚國,五戰五勝,打到楚國都城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為報殺父之仇,掘墓鞭屍,友人反對,伍子胥說:「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順治八年(1651)二月,有人揭發多爾袞生前曾暗中準備八補黃袍等物。順治皇帝下詔,將多爾袞削爵,撤出宗廟,開除宗室,追奪所有封典,籍沒家產人口入官。

這些依然不能平息順治帝的怒火,很快他又下令將多爾袞豪華的陵墓平毀,砍掉腦袋,鞭屍示眾。關於鞭屍的細節,清朝官方史料中是沒有記載的,因為這是一件很丟人的事。倒是當時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記述了細節:「他們把屍體挖出來,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他的雄偉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

解放前國民黨反動派對一些共產黨人祖先的墳墓多有開掘暴屍的事情。當然,「文革」時期也發生過一些地方以「徹底革命」、「破四舊、立四新」(即「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為旗號,遷移名人墳墓,甚至掘墓鞭屍的鬧劇。

中國和美國歷史上的土地制度、法律制度不盡相同。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墳墓也不是絕對不可以體面地、有尊嚴地、在滿足墓主人後代合理要求的條件下,遷移適當的地方。而「掘墓鞭屍」則絕對荒誕不經。

有兩點還是值得我們思考:


一是死者和活者是否應該平等相處?

中國過去似有視墳墓為不祥之物的觀念,因而都把他們置於遠離活人之處;而西方人似無此種理念,墳墓與活人同居一城一隅隨處可見。這其中是否與兩者在死者和活者應否平等方面持有不同見解有關?


二是死者是否應該和活者一樣都享有安寧、尊嚴權?

西方人似乎承認兩者都有此權利,而中國過去似乎不承認這一點。

受西方尊重死者安寧權的影響,建於1845年的香港跑馬地墳場,是一個鳥語花香、經過精心規劃的園林,雖然外面的黃泥甬道車水馬龍,但在圍牆內的墓園,卻留住了鬧市中的片刻寧靜和古木參天的美景。

跑馬地的英文名稱是Happy Valley,即快活谷。賽馬和賭博帶來的刺激可能確實快樂無比,而與賽馬場只有一條電車路之隔的,就是一個極樂世界——香港市區內最古老的墓園。聖彌額墳場是香港最古老的一處天主教墳場,門外對聯寫著「今夕吾驅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勸喻來訪者要珍惜生命。

郝鐵川教授:死者的安寧與尊嚴

—— 點擊閱讀原文↓,查詢法律讀庫歷史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