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比孔子更愛《易經》,用一個字破解了人生至大奧秘

他比孔子更愛《易經》,用一個字破解了人生至大奧秘

作者:坐照入神

對中國歷史的研讀讓我們更清楚一點,中國人克服了很多威脅進化而來,中國文化興起並不容易。

有人是宋朝文化的粉絲,認為中國文化在宋朝是一個巔峰時期;有人對宋朝不以為然,認為宋朝重文輕武導致最後的敗亡。

宋朝是商業文明輝煌時代,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宋朝的繁華。有一個人就曾走在大宋的長街上,思考著宇宙人生的真諦,還別說他發現了人生的要義。

讀過《愛蓮說》無法忘記作者周敦頤對蓮花的厚愛,借物詠志表達了他的情懷。其實,周敦頤還有兩文更強,一篇是《太極圖說》概括易理,一篇《通書》講了人與宇宙的道的統一,那就是一個「誠」字。

我們從他人生的履歷中發現,周敦頤早年喪父,後來投奔他的舅父鄭向,後來在月岩一個山洞中看書悟道,思想日益成熟。當他壯年從政教書傳道,他精通孔子的儒學,同時對易學有自己深刻感悟,這很有得道高人風範。看他的《愛蓮說》也確實不俗。

在《太極圖說》中,周敦頤很明確地指出三點:一、太極動靜陰陽互相轉化是天地萬物真理,並結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二氣交感解讀萬物起源。二、更重要的是周敦頤認為人類合天地之德而悟道大成者是聖人,簡單說能明白並協調宇宙法則運動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是吉祥的人生。三、違背天地大德很危險,而小人卻經常違逆天地的易道善德,所以兇險。

對易經的熱愛感悟上,周敦頤超過了很多前人,孔子讀易經是在晚年,他很遺憾年輕時不通易經,忙著滿世界亂跑。因為周敦頤結合人生來了悟天地道理,影響了後世很多大腕,比如程顥和程頤拜在周敦頤門下求學創造了洛學體系,後來的朱熹理學思想也上追到周敦頤那裡。在繁華的大宋世界生活,周敦頤如掃描儀一樣,察覺了社會不安定威脅因素,他敲響了警鐘。

在《通書》的開篇,周敦頤進一步講述了他的發現:一、「誠」是聖人之本,天的運行、萬物的生長變化都是從「誠」開始,陰陽是道,從萬物起源開始都有「誠」為準則生髮就是亨通祥和。我們現在看「誠」字,這就如同建造一座百層高樓每一根鋼筋每一塊磚都要講誠信講質量,否則可能倒塌。萬物繁榮生長都是「誠」在裡面運作。這個道理就如同高速公路的修建一樣每一米都要有誠信運作,方能讓人車安康;二、誠是人生百行之源泉,是仁義禮智信五常的最大根本,不論是經商、從政、學習等都有「誠」在背後驅動,吃穿住行每樣都離不開誠字。如果下飯店吃飯都擔心吃進地溝油,給孩子打個疫苗針都心寒,這就面臨著人性的黑暗威脅。「誠」是本源,堅守也並不容易,動搖天地間的本源法則,沒有誠信就會造成社會動蕩。不管抓了多少髒錢丟了誠字,恐怕喪失了元亨利貞,早晚要出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的精彩文章:

看明白豬八戒,你才懂成年人的苦辣酸甜

TAG: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