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宣布鰲拜30條罪狀,卻為何不殺他?原來鰲拜自己救了自己

康熙宣布鰲拜30條罪狀,卻為何不殺他?原來鰲拜自己救了自己

康熙即位之初,順治遺命,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年幼的康熙接見四位輔政大臣,說:「朕現在還小,不能謝你們,等朕長大後,一定好好謝你們。」

這段話機智的網友「翻譯」了一遍:「朕現在還小,不能卸你們,等朕長大後,一定好好卸你們。」果然,康熙親政後,就好好把輔政大臣之一的鰲拜給卸了。

鰲拜排在輔政四大臣之末,康熙為何不「卸」前三位,比如卸索尼(順便卸載他的兄弟ai立信,哈哈),卻唯獨「好好卸」鰲拜?原因眾所周知,因為鰲拜專權,威脅到康熙的皇位。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鰲拜只是四大臣之末,為何專權不是旁人,而偏偏是鰲拜?

原因很簡單,因為四位輔政大臣中,真正能做大事者,只有鰲拜。索尼雖然德高望重,但年事已高,自顧不暇;蘇克薩哈因出賣多爾袞被順治重用,備受蔑視,連索尼也瞧不起他,自然在朝廷上說不上話;遏必隆性格懦弱,遇事無主見,反而依附鰲拜。正因前三位輔政大臣不給力,才鑄就了權臣鰲拜。

鰲拜資格老、軍功高,性格強勢,飛揚跋扈。有次,康熙的侍衛對他不夠禮貌,他居然絲毫不顧康熙的顏面,將該侍衛處死。要知道,這名被鰲拜處死的侍衛,其父親可是清朝開國功臣費揚古。鰲拜既不給小皇帝康熙的面子,也不給重臣費揚古情面,其跋扈可見一斑。

一山尚且不容二虎,一朝豈能容二帝?康熙骨子裡是個極其自尊的人,早在童年時期,他就已經對鰲拜忍無可忍。

但鰲拜毫不在乎小皇帝的臉色,他太狂妄,甚至於對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痛下殺手,只因蘇克薩哈提前卸任(因為蘇克薩哈卸任,排名靠後鰲拜也沒有理由再擔任輔政大臣)。鰲拜羅織罪名誅殺蘇克薩哈,康熙明知蘇克薩哈被冤枉,有心救他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蘇克薩哈被殺,那一刻他對鰲拜該多麼痛恨!

後來發生的事情,就無須贅述,康熙親政後,暗中積蓄勢力,訓練死士,終於將鰲拜擒獲。鰲拜被擒後,康熙立即組織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宣布鰲拜罪狀多達30條,判處革職、斬立決。

按說,鰲拜作為飛揚跋扈的權臣,康熙完全有理由依照大臣們的審判結果,將鰲拜立即處死。但實際上,康熙卻最終只將鰲拜囚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康熙仁慈,心胸寬廣。其實,獨裁君主很難真正做到氣量寬宏,尤其在謀反事件上。事實上,與其說康熙仁慈饒鰲拜一命,不如說鰲拜自己救了自己。

鰲拜雖然專權,但沒有任何篡位的野心,這一點連康熙也承認。清朝眾多吹捧康熙的馬屁文人,在這件事上,也只是批判鰲拜「擅權自威」,並沒有說他有謀反野心。觀鰲拜的所作所為,並無太多罪行昭著之處,與歷史上那些臭名昭著的權臣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只因為康熙比以往任何皇帝都獨裁,才會對鰲拜的專權特別敏感,大做文章,弄得他似乎是歷史上最跋扈的權臣。所以,站在封建皇帝的角度上說,鰲拜本就罪不至死。

但康熙最終赦免鰲拜,卻不僅因如此。鰲拜被擒後,還極力自救。他請求康熙與他相見。一見到康熙,他就脫下衣服,把當初在戰場上救康熙的祖父皇太極留下的傷疤給康熙看,終於讓康熙動了惻隱之心,饒了他一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漢羽林郎 的精彩文章:

最體貼人的皇帝,晚上想吃烤羊肉,因不忍叫醒廚子,硬是忍了一夜

TAG:大漢羽林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