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首詩因為一個字,被爭論了千年,堪稱史上最糾結之詩

這首詩因為一個字,被爭論了千年,堪稱史上最糾結之詩

一首詩的形成往往來自兩種形式,一種是詩人靈感到來之際,一氣呵成,就像詩仙李白,「酒入豪腸,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一種是詩人有了創作一首詩的意圖,通過反覆的琢磨、拿捏、修正,最終成為詩人最喜歡的版本,就像詩聖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在眾多名家的詩作中,就有這麼一首詩,就因為一個字,不管詩人自己為此糾結難定,還連累後世為了到底用哪個字好爭吵了千年不休,成為名副其實最令人「糾結」的詩。這首詩因為一個字,被爭論了千年,堪稱史上最糾結之詩

?

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代表作《題李凝幽居》,而其中最糾結的字就來自與該詩的千古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中「推」、「敲」二字。這首詩到底全文是什麼,內容是寫了啥,為什麼為了一個字捉摸不定、爭吵不休,下面小編將向大家一一介紹。全詩如下: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這首詩因為一個字,被爭論了千年,堪稱史上最糾結之詩

這是一首描寫詩人訪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詩,其具體創作時間難考證。據詩意可知,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達李凝居所時,已經天黑。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於是賈島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

全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卻因為「鳥宿池邊樹,僧敲(推)月下門」這句而名垂千古。這句中「推敲」二字的由來是源自於這樣一個故事:

?

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騎驢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題李凝幽居》這首詩,頷聯初擬用「推」字,即「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可他又覺著「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於是他在驢背上,一面嘴裡念叨著,一面用手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不知不覺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韓愈十分生氣地對賈島說:「你騎著驢子怎麼不朝前面看路?」賈島慌忙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在驢上得詩,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韓愈聽後,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敲』字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於是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韓愈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而「僧敲月下門」一句也從此名揚天下。「推敲」一詞也由此產生,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覆琢磨,反覆斟酌。

雖然因為韓愈的建議,賈島把「僧推月下門」改為「僧敲月下門」,但到底是「推」字好還是「敲」字好,後世卻並未因此而停止爭論。

?

後世爭論的原因並非是關於詩人本人,而取自和尚(僧)敲門或者推門的動機。因為從和尚的角度看,有兩個疑問:一,當時在他面前的門是處於什麼狀態,是虛掩還是給閂上了?虛掩的話,和尚一「推」即可進去;若給閂上了,想進門自然就得「敲」了。二,和尚為什麼晚歸?是受了師命下由辦事晚歸,還是偷跑下山貪玩晚歸,抑或其他原因?受師命的話,他自己自然可以挺直腰桿光明正大地敲門或推門(這依門的狀態而定)。若是貪玩晚歸,那就很有意思了:因為怕師傅知道,他可能就得彎著腰偷偷摸摸試試「推」門能否進去,再決定是否要用「敲」。這樣兩種動作的可能性都有很大可能。

後世之人太過較真,又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和尚所要進之門,如果是和尚所住的寺門,那就以上面之討論就可以解釋。倘若和尚要進的不是寺門,而是俗家之門,那就更值得討論了。「鳥宿池邊樹」、「月下門」,說明是夜深人靜,「荒園」到底是什麼地方?如果不是回寺,和尚這麼晚到底去幹什麼?倘若是訪友,「推敲」二字都可用。倘若是和尚忍不住清規戒律,而去「推門」或者「敲門」,就給大家留下無限的想像了……

?

好吧,後世之人的腦洞真大!你覺得和尚到底去幹嘛,「敲」和「推」哪個字好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