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虹市首富:一個月花光十個億?養個娃就能做到啊

西虹市首富:一個月花光十個億?養個娃就能做到啊

養孩子,富著養是養,窮著養也是養。

——DaDa媽媽

作者 |妙黛 責編 | 毛毛

這個任務我能完成

生娃後,我最愛看的就是喜劇片。

因為難得的休閑時光,一定要讓自己笑笑笑,開心開心開心!

就是抱著這樣的心情,我去看了《西虹市首富》。

這部時長114分鐘的電影,前110分鐘幾乎承包了我的笑點,各種段子目不暇接。

但!是!

最後四分鐘,老母親表示扎心了。

電影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人,名叫王多魚。

他突然得知自己的二爺爺給自己留下了一筆三百億人民幣的遺產。只不過繼承遺產需要完成一個挑戰,就是一個月之內花完十億,且不能留下任何資產。

歷經了種種意外,王多魚終於花光了這十億,並且通過了最後一關「人性考驗」,獲得了三百億遺產。電影的結局,是他和老婆覺得自己已經享受過了,準備把錢全部「裸捐」出去。

就在捐獻簽字的最後一刻,夫妻二人突然想到,怎麼也得給兒子留點啊。那麼,留下多少錢合適呢?

他們就向工作人員借了一張紙,準備列個清單計算一下。

圖片來源於電影《西虹市首富》

沒想到這一算,就從太陽高照算到了月亮升起。

看著好幾米長的單子,老母親覺得,這豈止扎心,簡直扎肝扎肺,扎到了靈魂深處。

夠養活就行?那範圍可太廣了:

「孩子一生下來就要請個月嫂」

「尿不濕,吸奶器,磨牙棒」

「奶粉,果泥,肉泥,蔬菜泥」

「孩子長大了,鋼琴,游泳,輪滑,英語,樂高,哪一個都得學」

「萬一學習不好,還得請家教,逢年過年得去老師家裡走動走動」

對,不能輸在起跑線。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人就生在羅馬。咱孩子的起跑線沒在羅馬,但是至少不能在地球另一端的哥倫比亞啊!

還要加上兒子的戀愛經費,買房,裝修,酒席,汽車,車位……

GIF

圖片來源於giphy

慢著,是不是養個女兒會好一點?

這麼想的人還是太年輕了!

有沒有人曾告訴你:生個女兒更要買房,那是咱閨女的底氣!嫁過去腰板倍兒直,挺胸抬頭的。什麼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老母親才是銀行本行啊!

生娃後,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孩子用的東西,不貴」,「孩子的東西,得講究點啊」。

這麼算下來,王多魚到底該給孩子留多少錢呢?

電影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不過我相信,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答案。

攢錢,老母親唯一的信仰

想當年,生娃前,我也是精緻的都市女性一枚。

我看著那些姐姐阿姨們,為了孩子省吃儉用,恨不得從自己牙縫裡給娃省錢,心裡那個生氣啊!女性的獨立呢?自我呢?愛自己就是對家庭最好的愛你們懂不懂?一心圍著娃轉的媽媽,是家庭的災難,你們懂不懂?

生了娃之後,我只想對著過去的自己說一句:啥?你說啥?

逢年過節鮮花紅酒配電影還要不要?

不,老母親得攢錢。

每個季度商場出新款要不要去購物?

不,老母親得攢錢。

小姐妹買了好看口紅要不要買同款?

不,老母親得攢錢。

生娃前,我可以大大方方地做月光族啊。房子可以是租的,但生活不是租來的。把錢放在銀行,那是人家的,花在自己身上,才是自己的。

花!買!造!

GIF

圖片來源於giphy

但是生娃以後,這樣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月光?那是再也不敢了,難不成我要給我娃留下一捧「白月光」嗎?

生娃前,我和大部分女孩一樣,愛美愛拍照,還喜歡出去玩。最誇張的時候,每個月都要出去旅遊一趟,我喜歡用照片記錄自己的青春,希望老了以後翻看相簿有滿滿的回憶。

生娃以後,淘寶購物車裡全是孩子用的,手機相冊里全是孩子照片。就連對待工作,也變得認真起來。以前挖空心思去玩,現在只想挖空心思賺錢。

不努力哪行,娃就是我最濃的一碗雞湯啊!

養娃,痛並快樂著

當了媽媽才知道,養娃這事,並不像自己年輕時想像的那樣苦大仇深。戀愛過的人都知道,有付出有收穫才是愛,甚至付出時,心裡更幸福。

養娃就是這種付出的幸福。

「第一眼看到那個小傢伙,感覺自己身上有了責任。」有朋友這樣和我說。

不過,首當其衝就要承擔經濟上的責任,兩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小夫妻,忽然就要負擔起另外一個生命的全部開銷。

圖片來源於電影《西虹市首富》

這種經濟壓力,很容易讓父母感到焦慮。

電視劇《小別離》中,海清就飾演了這樣一個焦慮的媽媽。

孩子成績一下滑,她急得不行,輔導班,一對一家教,統統搬回家,孩子成績還是沒有起色。於是,她想到「出國」這條路。

這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即便掏光家底,也要想盡辦法,將女兒送去國外。不料女兒出國以後,沒過多久就要求回國。她說,她更想要的是愛她的爸爸媽媽,她可以為此承擔國內沉重的升學壓力,她想回國。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小別離》

其實,要想給孩子更好的,多少錢也是不夠的。在經濟方面攀比,是一件沒有止境的事情。比起豐裕的物質條件,給孩子健康的成長環境更重要。

養孩子這個「小事」,錢多有錢多的養法,錢少有錢少的養法。

老母親們與其沉溺在「給不了更好」的焦慮中,不如化焦慮為愛意,無需愛得用力過猛。孩子本沒有那麼脆弱,只是我們家長給自己加戲太多。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小別離》

花錢,非娃所欲也

昨天,一條「全班只有兒子沒出過國」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

圖片來源於新浪微博

杭州孫女士的兒子,想參加學校組織的遊學,要在英國待兩周。這樣的活動學校年年組織,但孫女士沒讓兒子參加過,因為一次出國遊學需要三萬塊,抵她三個月工資。

可今年暑假她改了主意:「我是被逼急了。現在才知道,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沒出過國。」

這位媽媽的反應,也是很多家長的惆悵:我竟然讓孩子因為我拿不出錢,而落後於別人。想想都鼻子發酸啊!

但是孩子真的會因此自卑嗎?孫女士的兒子給出答案:不一定!

孫女士說,孩子從來沒跟她抱怨過這事,只是今年告訴她,小學要畢業了,他最想完成的一個願望就是參加學校的遊學。這個十來歲的孩子,並沒有哪裡覺得低人一等,而是把遊學這件事作為一個很普通的心愿告訴媽媽。

知乎上一個網友分享說,有一年春節,媽媽給她買了一件特別好看的衣服,她穿著出去玩,很開心。晚上睡覺時,她看到媽媽脫掉外衣,露出了破舊的秋衣,秋衣上有好幾個小破洞。

自己有新衣服,媽媽卻沒有,她心裡很不是滋味,對自己的新衣服也不再喜歡。後來,每次媽媽給她買新衣,她都很難開心起來。懂事的她,甚至想幾年不買衣服,來換媽媽的一件新衣。

這位媽媽省吃儉用給孩子買衣服,孩子卻覺得是一種負擔。其實,孩子最想看到的是,一家人都輕鬆、快樂,而不是自己獨自享受。

與其自己緊巴巴地省給孩子,並且時不時甩給他一句:「你爸媽把一切都給你了」,還不如給他最普通的一切,加上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他:

「你老媽愛死你了!」

最好的愛,

是適合孩子的成長之路

要想養好一個娃,十個億也是能輕鬆花掉的,但是我們用十萬塊,照樣可以養好一個孩子。

圖片來源於pexels

同事李姐是單位中層,做事潑辣果敢、雷厲風行,對女兒的教育也是有自己的一套。她覺得早教太貴,就自己在家陪孩子做手工,讀繪本;出國旅行負擔不起,就時常帶女兒北京郊區一日游;雙語幼兒園上不起,就買了相對便宜的在線英語外教課,孩子的成長、教育,一樣也沒有落下!

育兒專家說,所有的科學育兒理論都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讓孩子和媽媽都覺得舒服,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那麼很多理論都是不成立的。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給孩子最適合他的,才最重要。

不過,要是真給我十個億我也是不拒絕的,一會我就回家趕緊翻翻家譜,看看我有沒有一個這樣的二爺爺。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

作者:妙黛,一手抱娃,一手工作,還有一顆心寫作的職場媽媽,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與一身的90後姑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噠噠閱讀屋 的精彩文章:

TAG:噠噠閱讀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