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駐中企數量漲了一半,德國煤鋼小城被「一帶一路」改變

入駐中企數量漲了一半,德國煤鋼小城被「一帶一路」改變

身處魯爾區,坐擁萊茵河,德國小城杜伊斯堡見證了近年來中德之間緊密的經貿聯繫。

杜伊斯堡曾是德國乃至歐洲的煤鋼中心。經歷了鋼鐵貿易的沒落後,這座德國小城正煥發出新的活力,而帶來這些改變的則是中國的「一帶一路」。

歐洲物流中心

作為歐洲最大的內陸港口,「一帶一路」賦予了杜伊斯堡新身份:歐洲的物流中心。

目前,約有80%的中歐班列將杜伊斯堡作為進入歐洲的首站。每周,約有30列中歐班列滿載著來自中國武漢、義務或者重慶的服裝、玩具以及高科技電子產品抵達杜伊斯堡。在杜伊斯堡的港口,這些貨物被直接轉載到貨車上,然後發往歐洲的希臘、西班牙或者英國。因此,杜伊斯堡市長索倫·林科(S?ren Link)如今習慣於將杜伊斯堡稱為「德國的中國城」。

多年以來,杜伊斯堡一直處於魯爾區工業結構轉型的前沿。1987年,當地工人因工廠關閉失業,隨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2018年,儘管杜伊斯堡的失業率(12%)仍為德國平均水平的4倍,但杜伊斯堡面臨的機遇不可同日而語。

林科市長依舊清晰地記得4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杜伊斯堡的訪問。這一訪問,賦予了杜伊斯堡在眾多德國城市中的新使命:中國通往歐洲的新門戶,以及歐洲通往中國的門戶。

作為參與「一帶一路」最活躍的德國城市之一,杜伊斯堡4年來的變化隨處可見。不僅到杜伊斯堡發展的中國人數量翻了一番,為568人,而且入駐杜伊斯堡的中企數量也上漲了50%,達90家,涉及物流、不動產以及跨境電商。

去多回少

作為「一帶一路」的受益者,杜伊斯堡也有自己的「擔憂」:中國平均每次給歐洲拉來2車貨,但回去的時候只會帶走1車貨。對於發還中國的空車,杜伊斯堡只能掙得1/5的手續費。

目前,通過中歐班列運回中國最受歡迎的產品是產自歐洲的奶粉。杜伊斯堡港口集團CEO史塔克(Erich Staake)擔憂,如果未來中國消費者對中國本土生產的奶粉信心恢復,那麼,從歐洲返回中國的集裝箱還會更少。

「以前這個比例是4:1,現在已經提高了。不過,還是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史塔克表示,杜伊斯堡港口正在興建一塊2萬平米、可儲藏2000個集裝箱的倉庫,專供中國列車使用。

史塔克的夢想遠不止於此。為了牢牢把握住「一帶一路」的契機,他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快往返於中歐的貨物運輸速度。他舉例道,重慶與杜伊斯堡之間的鐵路運輸費用要比海運貴1倍,但能節省不少時間。相較於海運的45天,鐵路運輸只需要12天。空運的優勢更明顯,時間方面只需5天,儘管價格至少是鐵路運輸的2倍。「如果我們能把鐵路運輸的時間壓縮在10天以內,那麼,我相信機遇還會更多。」史塔克認為。

不過,史塔克表示,運輸時間過長的問題不在中方,而在於歐洲各大鐵路公司之間的協調不均:比如,火車從中國的重慶出發,途徑1萬公里抵達白俄羅斯,只要5天半;而再往西抵達杜伊斯堡只需1300公里,卻要花6天。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所採訪的德國聯邦政府官員均表示,「去多回少」的現狀很大程度上是相關產品在中國或者歐洲市場份額所決定的。「只要企業挖掘出更多陸路貿易的優勢,那麼這一問題就能很好解決。當然,也不能忽視目前耗時兩周的陸路貿易比海路貿易更多的成本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德國聯邦政府官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全球市場的進一步融合,我相信,貿易不平衡的狀態會有效緩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探訪ABB智能工廠:科技重塑製造業未來
北約峰會前夕美歐隔空交火 歐盟警告特朗普珍惜盟友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