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宮:張邈,來吧!一起搞死曹操!

陳宮:張邈,來吧!一起搞死曹操!

興平元年(194)夏,曹操以報父仇的名義,帶著兗州全部兵馬二次東征徐州。陳宮趁機實施政變。

這次陳宮推翻曹操的運作順序和重點已經跟一年前大不相同了。

上次推舉曹操當兗州刺史的時候,陳宮還沒有現在的名望大,他更看重其他人的支持。現在,陳宮在兗州已經可以呼風喚雨了。在推翻曹氏政權這件事上,陳宮對兗州大部分人的態度,有一定把握。除了曹操的家族勢力和主謀荀彧,以及張邈之外。

比如兗州州府的從事王楷、許汜等人,他們對陳宮的想法,都是支持的。而曹操的金主加鐵粉鮑信,已經死於剿滅黃巾軍的戰鬥中了,想阻止陳宮的行為,只有隨風潛入夢嚇唬嚇唬陳宮了。

不過,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成立反對派就必須要有大佬站出來,這次陳宮打算推舉張邈。

但張邈跟曹操不同,曹操是務實的軍政大才,而張邈是君子。讓君子站出來造反,是要有脫胎換骨的領悟和他人的蠱惑才能實現的,而且還要趁熱打鐵才能讓衝動的魔鬼附身。

君子是必須帶著一腔熱血和一腦門子漿子,才會衝出君子的皮囊。

當然,結果如何要看運氣,押對了一飛衝天,押錯了一敗塗地。陳宮覺得自己出道以來算無遺策,你張邈只要聽我的,就不會押錯。

但勸張邈造反並不太容易,因為張邈對曹操一直非常好。

張邈與曹操很早就是朋友,在靈帝時期,他們兩個就經常一起到袁紹家裡,秘密商量打擊宦官的事情。彼此的感情基礎很好。(《三國志》太祖、袁紹皆與邈友)

後來曹操討伐董卓,他組織的第一批兵力有五千人,其中三千人是由衛茲提供的。而衛茲是張邈的人,曹操起兵的地方是吾幾,屬於陳留郡,這是陳留太守張邈的地盤。換句話說,曹操的起步,離不開張邈的支持。當時曹操沒有一官半職,而張邈已經是官俸二千石的太守了。這種地位的差距,足以反映出張邈對曹操的器重和信任。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事發生了變化。時間既能撫平傷口,也能製造新傷口。

曹操與張邈的地位發生了變化

在討董初期,六位諸侯最先盟誓舉義旗(當時袁紹還在渤海郡被監視居住),地點就在陳留郡的酸棗縣。張邈作為地主,等於向董卓宣布了自己是主犯的信息。

後來參與的諸侯多了,討董盟軍按地區分為三路,盟主袁紹在河內,袁術在魯陽,而酸棗地區的諸侯還是張邈領銜。所以,張邈實際的權力,不僅僅是一路諸侯,而是三位首領之一。而曹操不過是被大家看重的一位將軍而已,跟張邈差著不僅僅一個級別。

可是兩年後,初平三年(192年)春,曹操卻成了兗州刺史,是張邈的絕對上級。

難道,張邈就沒有一點兒不快嗎?他一定有。

後來成為曹魏三公的的陳留人高柔,當時還是個大約二十歲的年輕人,但他目光如炬,《三國志》記載:「高柔謂邑中曰:『今者英雄並起,陳留四戰之地也。曹將軍雖據兗州,本有四方之圖,未得安坐守也。而張府君先得志於陳留,吾恐變乘間作也,欲與諸君避之。』」

高柔對自己的鄉鄰說:曹將軍雖然獲得兗州,一定是有更大期待的,但他未必可以安穩地守住。因為張邈太守是最先佔領的陳留,名望不低,我擔心這裡將會發生戰亂,咱們趕快一起跑吧。「然後,高柔就帶著宗族投奔族兄高幹去了。(《三國志》眾人皆以張邈與太祖善,柔又年少,不然其言。柔從兄干,袁紹甥也,在河北呼柔,柔舉宗從之)

連外人都猜測出張邈的不快,張邈的內心肯定是有的(後來荀彧也猜出來了)。那陳宮讓張邈反對曹操會很難嗎?

會,因為張邈張孟卓是個真正的君子。

首先因為曹操對張邈也非常好。他倆的關係不是一般的鐵。討董後期,袁紹對要讓曹操除掉張邈,曹操拒絕了。不僅如此,曹操還托妻獻子於張邈。

曹操第一次攻打陶謙前,他對家人說:「這次打仗我如果有什麼意外,你們就去投靠張邈吧。」張邈是曹操可以託付家眷的人,這讓張邈大為感動。(《三國志》:太祖之徵陶謙,敕家曰;「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後還,見邈,垂泣相對。其親如此。)

君子是不會辜負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的。

其次,張邈作為漢末君子的象徵,是不會從私人感情上輕易反對老友曹操的,有損名望人設。

張邈是八廚領袖,是肯於舍家財濟危困的。不僅如此,在《三國志》里,鄭泰評價張邈:「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 是個坐著也不亂看的非禮勿視的內斂之人。

君子有多少不滿也不會隨便表達。

君子的內心像電腦的回收站,裝再多的垃圾,也不會輕易流露出來,體積是如意的,想多大就多大。(此時,華府的武狀元在問:那麼這麼強大的垃圾桶是誰製造的?MADE IN KONGZI)

垃圾桶上還貼了很多咒語,比如「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

張邈不是沒有想法,是他接受的教育理念,不讓他實現自己的想法,哪怕去試一試。張邈連東張西望都不會,怎會朝秦暮楚呢?他的心已經做了移植手術,把小我換成了那個裹滿符咒的桶了,根本聽不到心跳,只有咒語發出的聲音。

所以,讓張邈反對曹操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好在,君子的特徵不僅僅在個人修為上,還體現在負有社會責任感上。

君子的價值觀是捨生取義,放棄小我。那麼必然有個大我在燃燒,張邈這個大我就是忠君愛民,這點跟陳宮不衝突。

張邈的君子言行除了對人謙讓,還可以為了大義當面反對別人。他當面斥責袁紹傲慢驕橫還想另立新君非忠臣所為。在瓜眾的圍觀下,袁紹盟主九監九介無法下台,對張邈起了殺心。

也正因如此,曹操擔任兗州刺史後做的幾件事,同樣讓忠君愛民的張邈無法接受。

屠殺徐州百姓的事情就不多說了,這一點絕對是張邈無法認可的。哪怕曹操是為了找陶謙報殺父之仇,難道是用百姓的生命來祭奠自己的父親?何況曹操真實目的是要藉機佔領徐州,擴大自己的疆土。此非君子所為。

除此之外,曹操殺死了邊讓。

邊讓是陳留當地名士,但他瞧不上曹操,經常譏諷曹操,最後被曹操殺死,並滅族。史料對邊讓被殺的具體記載很少,孤證為主,疑點頗多。但可以基本確認,邊讓死在了曹操擔任兗州刺史時期(《後漢書》里記載的時間是錯的),這可以從建安五年陳琳檄文里看到,「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這麼長的原文,一定要仔仔細細翻譯下:曹操殺了邊讓全家。

雖然檄文是文化人的罵人,有誇大的成分,但曹操殺邊讓的事實一定是存在的。

邊讓是否有真才實學,尚未可知(文學水平可以),但他確實是兗州名士,蔡邕、孔融、王朗對他非常敬仰。他也是因為蔡邕的推薦最後成為了九江太守,後辭官回到家鄉陳留。

所以,當上兗州刺史的曹操,在張邈眼裡似乎得了精神狂躁症,莫不是被他的頭風病鬧得?

嗜殺只是曹操猙獰的表面,更讓張邈擔心的是曹操對兗州當地名士豪族的態度。很明顯,曹操並沒有維護這些人的利益,作為名士代表,張邈不可能滿意。

這種看法,不僅僅是張邈一個人,而是當地很多人。

再回看高柔的言行,高柔判斷出曹、張之間早晚一戰,他的選擇是帶著全族逃跑。這個選擇值得玩味,高柔的父親高靖是蜀郡都尉,高家算是官宦人家。說明像高家這類當地大姓對曹操當政並不看好。

他們的態度是「風緊,扯呼!」而非與曹操「併肩子」。

同樣,兗州泰山郡太守應劭是漢末時期的法學家、禮制學家,他也出身官宦家庭,父親應奉是恆帝時期的司隸校尉。應劭在泰山郡守官六年,先後兩次獨自打退了侵犯泰山郡的青州黃巾軍。可謂文武雙全,而且他以法治吏的觀念與曹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他也離開了曹操。

起因是曹嵩之死

曹操派應劭去迎接曹嵩,但曹嵩在泰山郡界內被陶謙之將所殺,讓應劭坐立不安。最後,這位曾經堅守陣地的英雄太守,因為懼怕曹操替父報仇的同時,順便拿自己祭旗,就逃去袁紹那裡了。

可見,在當時兗州舊勢力的心目中,殺氣騰騰的曹操甚至比黃巾軍可怕。(《後漢書》:劭畏操誅,棄郡奔冀州牧袁紹)

所以曹操早已不得人心了,張邈也不例外。既然對曹操有這麼多不滿和看法,張邈會行動嗎?他不會。

因為張邈是君子。君子是不會違背原則用壞人的方法對付壞人的,張邈沒學過。

大司馬劉虞帶著十萬兵跟公孫瓚的數百人戰鬥,結果劉虞被俘。因為他下了一道君子的命令:「只殺公孫瓚一人,不得傷害他人,不得損壞他物。」但公孫瓚的人,可不管這些。不會因為愛而下跪。

做一個好人,不容易,讓好人做壞人更不容易。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見沒?高尚者的最好的下場就是得到了墓志銘。而卑鄙者呢,早已有了通行證。

君子要克己復禮,而非無禮。

當初,張邈身為八廚,是天下有名望的愛國者,可董卓的任命一到,張邈心裡雖然反對大逆不道的董卓,但他出於不能違背朝廷的信條還是赴任了。

在君子看來:信條就是心跳,不守忠君信條如同死了。

後來,張邈在自己的領地組織了各路諸侯討董,但實際發起此事的是他的弟弟廣陵太守張超。如果不是張超帶著兩萬人馬趕到陳留,張邈並不會跟董卓對著乾的,畢竟董卓代表著朝廷。(《三國志》」(張)超然其言,與(藏)洪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

討董聯軍的誓師大會上,需要有人在前面領誓。按說,這個人應該是組織者兼會場提供者張邈。但最後是張超手下的官吏臧洪站在了壇上振臂高呼,完成了儀式。

有組織就要有首領,但討董聯軍們犯難了,儀式過後,沒有人肯站出來充當首犯。最合理的還是應該由張邈來做盟主,哪怕是個臨時的。但最後,大家一起遙舉遠在渤海的袁紹為盟主。

張邈是個被動的參與者,永遠不會主動造反。謙謙才是君子,謙習慣了,不謙難受。

正因為曹操很清楚張邈的君子品行,所以才會離家打仗前托妻獻子。否則曹植也有可能叫張植喔(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於東郡,時間地點都合的上哈)。

陳宮也清楚:無論張邈心中對曹操有多少不滿,也絕不會主動參與此事。所以陳宮首先拉著張超謀叛,給張邈開個道。(《三國志》:興平元年,太祖復征謙,邈弟超,與太祖將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

張超同意了。

有了張超的支持,陳宮後面就好出面勸說張邈了。

當初陳宮勸曹操出頭的時候,因為曹操有能力,只是地位和名聲偏低,缺少當地人脈的支持。陳宮在確認曹操的態度以後,主要工作是把自己當作開放的WIFI,串聯兗州上下。

而勸張邈的思路是不一樣的,張邈更被動。雖然張邈知道曹操已成兗州毒藥,但張邈不會表明自己反叛的態度,他最需要的是外力推動,他更需要陳宮直接安排部署。

《三國志》記載:宮說邈曰:"今雄傑並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觽,當四戰之地,撫劍顧眄,亦足以為人豪,而反制於人,不以鄙乎!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

這段兒內容說明了陳宮勸張邈的思路

1、激起張邈的英雄情懷:

現在漢朝大廈將傾,諸侯割據。本來以您的人脈和能力,完全可以成為天下英雄,但反而受制於曹操這樣的人渣,也太讓人瞧不上了,應該有所作為了。

2、分析目前形式,擺出有利條件:「州軍東征,其處空虛」。

現在曹操把主力帶走打去打陶謙,只留下東郡太守夏侯惇屯兵濮陽,拱衛鄄城。調來了壽章縣令程立協助荀彧工作,其他布防沒有變化,兗州今夜不設防。

另外,除了你弟弟張超,還有很多官員已經同意一起干,得人心者得天下。所以,兗州唾手可得。

3、面對困難,提出解決方案。

起義最關鍵是要有自己的軍隊。趁虛佔領兗州容易,但如果無法對付武力值一流的曹家諸將,起義依然無法成功。目前張邈手裡只有陳宮、張超兩隻軍隊,作為起義發起者,這顯然是不夠的。陳宮必須為張邈找一支強大而又放心的武裝力量。陳宮向張邈推薦了人選:呂布。原話說「呂布壯士,善戰無前。」

呂布的戰鬥力不說了,完全可以敵敵曹將。

呂布殺死董卓是漢室功臣,天下盡知名望最高。而職位上,呂布曾以將軍溫侯爵與王允共秉朝政,屬於副國級。請呂布來,在法理上站得住腳,師出有名。

關鍵是呂布更容易駕馭。

首先,呂布始終沒有自己的地盤兒,到處漂泊。叫他來佔領兗州是給他發展的機會,並不是簡單地有求於他,甚至可以說是給他維餡兒餅砸繡球。有多少連做夢都想得兗州的人,早就饞得直流口水呢。呂布肯定明白這個道理,會有很強的誠意。

其次,呂布是個壯士。這意味著呂布既不是士族大姓,也沒有各方勢力做背景。屬於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的情況。他沒娘家人雞一嘴嘴鴨一嘴亂說,而是自己說了算,合作起來更直接方便。

換個方向講,趕走或者除掉呂布也更容易。因為他人單勢孤。請他來,就是來給咱們壯膽兒來了,如果不放心怕膽里長出結石,大不了以後再把這個膽給摘了,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不會傷身體的。有人還活體抽取狗熊的膽汁呢,他們比咱們缺德多了。(《三國志》「若權迎之」)

等起義成功了,張邈您既可以自己當老大,也可以跟呂布共牧兗州。

按照常理,沒有請外人來做並肩王的道理,何況呂布是個寒士將軍,不做老大不會有意見的。陳宮這麼說,是針對張邈做事不想出頭的個性而言的。

俗話說:槍打出頭「邈「

陳宮選擇呂布也不全是因為戰鬥力的原因,也是因為張邈跟呂布有前緣。首先呂布跟張邈都有共同的敵人:袁紹。而袁紹又是曹操的後台。

不僅如此,張邈跟呂布是見過面的。

之前,呂布被袁紹追殺,逃跑的路上呂布拜訪了張邈,張邈是個知恩圖報的君子,他感謝呂布殺了董卓,實現了當初諸侯討董的初衷,兩個人還把手共誓。可見,兩個人的感情基礎還可以。而知道此事的袁紹,更加深恨張邈(《三國志》(呂布)過邈臨別,把手共誓。紹聞之,大恨)

最後,陳宮勸張邈說:「根據天下形勢而合理地變通,才可以縱橫天下。「

邈從之

張邈的參與,讓兗州的天平導向了反叛軍。兗州「督將大吏多與邈、宮通謀」(《資治通鑒》),當大家知道呂布到兗州的時候,已經不是暗暗地通謀,而是站出來響應了。「張邈等叛迎呂布,郡縣響應」(《三國志-程昱傳》)

(聽聞此事,黑貓警長義憤填膺也跟著響應,朝天空打響了政變的第1……還有2、3、4槍。)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讚賞支持一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如果陳宮不輔佐曹操,而去輔佐袁紹,會怎樣?| 三國被忽視的八卦-62
射粉團、賜梟羹、養鴝鵒?你沒聽說過的端午習俗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