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合群的人,才最孤獨

合群的人,才最孤獨

合群的人,才最孤獨

01

前段時間二刷了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主人公松子,為人真誠明朗,體諒周圍的人,並傾盡所有地付出,只為讓所有人都開心。

明明不喜歡男友的生活細節,卻非要假裝贊同。

明明工作上的失誤不是自己的錯,卻為了迎合同事自己背鍋……

因為從小得不到父親的關愛,長大後便渴望合群,想得到大家的愛與認可。

令人唏噓的是,影片直到最後,她還是一個人孤零零地死去。

其實,以犧牲自我意志為代價的合群,最後只能讓人更孤獨

我想起以前讀書的經歷,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經常輾轉於不同的城市之間。

每次一進入新的學校,新的團體,總會想辦法積極融入,唯恐自己被孤立。

周末逛街,從周一就開始約人;出去旅行,為了等朋友的日程,把日子往後一拖再拖也願意。

怕孤單最明顯的標誌是,哪怕是剛認識沒多久的朋友,只要多和我交流一會兒,便立刻敞開心扉。

年少時把這樣的舉動看成是開朗,現在回想起來會覺得很心酸。

我居然害怕孤獨到這種地步。

雖然看似慢慢融入了集體,但日子卻過得緩慢以及煎熬,反而比一個人待著的時候,更難熬。

合群的人,才最孤獨

02

前幾天看了《奇葩大會》。

辯手臧鴻飛和馬劍越的那場辯論,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辯題是:我們該不該為了融入集體而偽裝自己?

臧鴻飛說:


人在任何一個團體裡面,都不要去討好別人,不用去迎合別人,和別人不一樣怎麼了?

我們在短暫的人生里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是說我去抱團,而是說我一個人要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想要積極地融入群體?

因為跟全世界決裂,比跟全世界和解,要容易得多

合群的人,才最孤獨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里描述了一個人物叫做葉藏。

葉藏從小時候起,就懂得用假裝的笑臉博得家人歡心,為討好父親而故意索取自己並不喜歡的禮物。

學生時期在眾人面前的搞笑表演,也是為了取悅同學。

他越是努力,越是滑稽。

即使每天活得很累,也要拼死拼活與他人建立聯繫。

這其實就是一種「丑角精神」。

所謂「丑角精神」,就是在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時,一味地屈從對方的要求。

為取悅他人不惜自己戴上「小丑」的面具,以刻意的賣丑、耍寶與他人同一化的行為趨向

在社會生活方面,我們可以理解為過度的合群。

一般而言,在趨同的過程中,個體的自我會經歷「同化」的過程,即抹去自我中特殊的部分而使其成為更「適應」社會的存在。

也就是說,很多人在合群的過程中,收起了自己的特性,久而久之,連「自己」都找不到了。

合群的人,才最孤獨

03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Amy也是一個害怕孤獨的人。

當她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全新的朋友圈時,別人笑她便跟著笑。

從來不懂得拒絕大部分人的邀約,對待同事的態度也是殷勤和討好。

她太急於融入新圈子,對每個人都小心翼翼。

然而這一切還是無法撫平她內心的孤獨。

因為孤獨是一種普遍的情緒,它的解藥不是合群,而是從內心真正接納自己,懂得與自己相處

《月亮與六便士》里關於孤獨有這樣一段描述: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

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

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

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

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

很多人為了緩解自己的孤獨感,刻意合群,其實只會逼自己慢慢收斂起個性,逐步被同化。

電影《阿甘正傳》里有一句經典對白,別人問阿甘: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阿甘回答:什麼意思?難道我以後就不能成為我自己了嗎?

堅持做自己有時候會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159:孤獨》中提到:一個人越優秀,就越容易孤獨

因為知己難求,旗鼓相當的對手太少。

感到孤獨的時候,不要去刻意迎合不適合的圈子,刷存在感,而是要提高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因為懂得享受獨處的人,一定不會覺得孤獨。

↓怎樣不知不覺,構建你的知識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有慾望的人,才會活得很漂亮
層次越低的年輕人,越喜歡沉迷這件事,毀掉自己的一生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