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各地特色傳統民居及其風格

中國各地特色傳統民居及其風格

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方的自然條件差別很大,再加上古代地區之間的封閉性很強,所以在祖國母親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身體上出現了很多不同風格的傳統民居,這些民居不僅是當地居民安居樂業的房子,也是我國建築文化的一筆寶貴財富。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走進中國不同地區的民居。


中國北方民居當以北京四合院最為典型,四合院是北京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傳統住宅。北京四合院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北京四合院的裝飾,雕飾,以及彩繪都處處體現出北京傳統民俗,表現著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於幸福,吉祥,美好,富裕的追求。如以蝙蝠和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著「福壽雙全」,而在以花瓶內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都充滿著濃郁的文化信息。


蒙古包是內蒙古地區典型的住宅,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屋耐作支架並蓋有「布勒斯」以呈天幕狀。由於游牧生活的需要,故牧民以易於拆卸遷徙的氈包為住所。傳統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遷徙有四次,所以通常有「春窪,夏崗,秋平,冬陽」之說。因此可以說蒙古包是草原地區流動放牧的產物。


窯洞是中國北方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其最大的特點是冬暖夏涼,傳統的窯洞空間一般是以圓拱形為主,雖然很普通,但是在以黃土為背景下圓弧顯得輕巧而活潑。這種建築體現了傳統思想里的天圓地方的理念,並且在洞門口處高高的圓拱出再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時候,陽光可以進一步深入到窯洞的內側,可以充分利用太陽光。在我國抗戰時期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一直住在陝北的窯洞中。所以窯洞對於中國的革命也是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皖南民居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地域範圍內,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皖南古村落與當地的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其村內鱗次櫛比的院子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處處是景。皖南古民居村落選址,布局以及建築形態和大自然緊密結合,創造出了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精髓。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又稱客家土樓,產生於宋元時期。它主要是以土,木,石,竹等原材料,和未經燒培土按照一定比例攪拌而成,然後用夾牆板夯築而成的兩層以上的屋子。客家人建造土樓,聚族而居,主要是源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土樓表現出了向心性,均稱性和前低後高的特點。在古代土樓中樓內的男性居民一般只有一個姓。這是客家人文化的體現。2008年客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爬樹的北極熊 的精彩文章:

TAG:會爬樹的北極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