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焦慮症,是會遺傳的……

焦慮症,是會遺傳的……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數百隻與遺傳有關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已經確定了與焦慮相關的大腦區域和網路。他們還發現,這些大腦區域連通性變化是可遺傳的。

焦慮症是目前一個相當大的全球性問題,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受此影響,會顯著影響個體的生活質量。焦慮症表現為強烈的緊張、憂慮,它還會導致生理學癥狀,如心率加快和顫抖。

與很多大腦疾病一樣,我們對焦慮症的細節知之甚少,究竟是哪些細胞,哪些區域,哪些通路導致了焦慮障礙?因此,現在的藥物都只是針對癥狀,而不是針對問題的根本原因。

最近的一項研究幫助我們理解了焦慮症背後的大腦化學機制,且向著更好的療法邁進了一步。

基於過去的發現,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與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們對近400隻恆河猴的焦慮情況進行了研究。通過MRI掃描技術,他們發現了與焦慮相關的通路。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在《JNeurosci》上。

由Ned Kalin博士領導的科學家團隊關注恆河猴在幼年時出現的行為抑制和焦慮情緒。他們認為這些特徵很有意義,因為它們強烈預測了生命後期焦慮症的發展。理解這些特徵的基礎能夠幫助人們弄清楚焦慮症是如何以及為什麼會發生。

在早期基於MRI的研究中,Kalin博士及其團隊確定了在產生過度焦慮行為中起作用的大腦網路。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樞延長杏仁核(大腦獎勵系統的一部分),這個大腦網路包含一系列核,且所有的核都連接到杏仁核。

中樞延長杏仁核的兩個主要區域是杏仁核的中央核(Ce)和紋狀體末端的床核(BST)。這些緊密相連區域的代謝與焦慮性格的變化有關,換言之,Ce和BST能夠預測某人的焦慮程度。

為了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們首先評估了年輕獼猴的先天焦慮水平,具體方法是讓它們暴露於人類入侵者面前並記錄它們的行為,越是焦慮的獼猴,移動和發出聲音的情況越少。科學家們還測量了獼猴的皮質醇水平作為衡量壓力的標準。不出所料,焦慮程度高的獼猴在Ce和BST中的活動程度更高。

研究中使用的獼猴來自相同譜系,因此,它們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遺傳相關性。由於它們的繁殖情況都被詳細地記錄,因此研究人員們知道這些獼猴之間的相互關係。這使得研究團隊能夠分析焦慮的遺傳性到底如何,以及遺傳性是否與大腦活動的變化相匹配。

他們發現,Ce和BST之間的連通程度確實是高度遺傳的。

在這項研究中,相關遺傳分析表明,Ce-BST之間的功能連通性和焦慮性格是共同通過家族樹遺傳下去的,這證實了這樣一種假設,即Ce-BST之間的功能連通性和焦慮性格之間存在共同的分子基礎。

該研究結果支持了這樣一種理論,即Ce和BST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特質性焦慮中非常重要,而且還進一步證實焦慮是可遺傳的,並為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

儘管並不能通過這些發現得到任何治療焦慮症的新方法,但這也是向前邁進了一步。因為生命早期的焦慮能夠預測成年後的心理健康,所以理解焦慮是如何產生的對於干預和預防焦慮症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用小鼠幹細胞造出的人造胚胎樣結構,已非常接近真正的胚胎
全球40萬研究人員在虛假科學期刊上發表文章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