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會盟故事: 周穆王為什麼要在塗山會盟?

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會盟故事: 周穆王為什麼要在塗山會盟?

原標題: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會盟故事: 周穆王為什麼要在塗山會盟?



塗山會盟

今天我們來說說周穆王的塗山會盟。塗山這個地方在上古時代非常的重要,最早可以追溯到治水的大禹時期,當年的禪讓制度體系經堯舜而後已經發生很多變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部落人口的膨脹,部落權力高層圈子的矛盾也日趨激烈,部落與部落之間的紛爭也日趨頻繁。如果沒有穩固的政治控制,就不能管好部落事務,尤其是在面對自然災害和部落戰爭的問題上,很多部落甚至存在著消亡的可能。大禹接受舜的禪讓,成為部落聯盟首領,要樹立權威形象,就必須要選擇一種方式來凝聚人心,顯然大禹選擇的正是會盟,而地方就是在塗山。


塗山會盟對大禹乃至中原而言都非常重要,大禹就是在這次盟會上創造了天下九州的說法,把當時人們的生活能夠影響到的最大範圍的地區劃分為九大部分,即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基本上囊括了今天我們中國的大部分地區。大禹通過塗山會盟重新規划了部落聯盟的權力管控體系,為後來的夏商周王朝建立奠定了基礎。在這場會盟上,大禹更是創新推出「任土作貢」,跟過去舊的管理制度下的按需納貢和按需分配不同在於,納稅的標準得以確立,共主的地位得以確立,就是部落聯盟們要推選共主,共主即作為管理部落糾紛和經濟社會及人口的最高指揮官,其他部落則享有繳納貢賦的義務。



塗山會盟

從某種程度上看,正是大禹的塗山會盟,為中華文明從蒙昧的原始時代進入國家文明時代提供了支持,塗山之前的文明更多近似於神話傳說,而塗山之後的文明即是夏商周,這才是更具有信任度的文明。任何新制度新事物的出現,總會伴隨著各種反對的聲音,史書中記載的塗山會盟也存在一些反對的聲音,即是防風氏就明確反對納貢,結果被大禹在盟會上就殺掉了。這樣的手段讓參會的眾多部落首領震驚,要知道當年黃帝乃至堯舜時期,部落首領要殺掉另外一個部落的首領,大多數時候都應該是在戰場上,而大禹開歷史先河在盟會上就殺掉了反對自己的的部落首領,這種霸氣顯然讓眾多首領所折服,新的管理體系即在塗山會盟後運轉起來。


這是大禹舉行塗山會盟的前因後果,也自然在整個中原地區形成長遠的影響力。到西周的周穆王時期,姬周家族經幾代耕耘所建立起來的分封王國體系基本穩固,更多的矛盾來自外部。在周穆王的父親周昭王時代,面對外部矛盾所採取的方式就是頻繁的戰爭,對荊楚之地至少就開展過三次重大的軍事行動,周人的影響力在周昭王時代也已經觸及到南方,東夷數十小國臣服於周人,當年附庸於楚國的部分小國也重新歸順於中原政權。周昭王雖然在第三次南征的途中遭遇不測,身死於南方,但周人對南方的控制力還是加強了的。至少當時的楚人基本上還是臣服於周天子的,到後來周穆王征伐徐夷的時候,楚國還曾作為主要軍力,與周人的成周八師共同對敵。



塗山會盟


對周人而言,東夷、南蠻、北狄這些地區更多的已經與中原政權相與共生,比如北狄就基本上已經與衛國等國相鄰,雖然時不時的還會騷擾中原政權,但那種破壞毀滅性的戰爭很少發生。最大的威脅其實是來自西方的戎族,這個族群跟周人的關係可謂淵源極深,當年周人興起的岐山地區嚴格意義上說就是屬於戎人的勢力威懾範圍,周人東移南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跟這個也是有關係的。西戎從來就是周人的心腹大患,因此在周人穩固東方而後,即在跟西方和北方的戎族力量進行對抗,即便是刑法四十餘年不用的康王時期,也曾經對西北方向大舉用兵。史書載「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五十多歲的周穆王,面對西方力量的侵擾,比起父親周昭王又有所不同。

即位而後的周穆王不再願意以武力的方式去對外矛盾,上任不久即重新制定朝廷規範,並向分封諸侯國公開發布《臩命》,以強化周人的禮樂制度和分封體系,從周人內部來改變各種矛盾。這顯然是非常聰明的決斷,要知道在周昭王時代這些維繫周人統治的制度已經有所瓦解,魯人就在當時出現過弟弟弒殺哥哥自立為君的事件,周昭王因為到處作戰,即導致沒有過多的去追問這件事情。周穆王顯然是看到這個問題,才要從根子上去進行改革。在周穆王的後期,周穆王還曾制定《呂刑》,就是要以刑罰來震懾諸侯,以保天下安寧。周穆王作為天子來說,其遠謀在周人歷代君主中應屬第一層級。


而對戎族周穆王則要直接的多,這跟歷代周天子的政策相同,就是主動出擊。從《國語》等史料中看來,至少在周昭王時代的部分西戎地區,還是曾經臣服於周人的,按照周人的進貢周期按時到鎬京城中來朝拜天子。但是到周昭王南征不返,周穆王即位數年之間,西邊的戎族地區開始重新反對周人的態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戎族不再朝拜周天子,也不再進貢。這便是周穆王攻打戎族的理由,而且周穆王對戎族的態度可能越來越狠,連連兩次征伐,史書載「廣獲其五王」,還把俘虜的戎人遷徙其地,到了周人能夠控制的區域。這種制度直接撕裂了當年周文王的「耀德不觀兵」懷柔政策,周穆王將戎人與周人之間的友好關係徹底撕裂,於是才有了後來的「自始荒服者不至」。



塗山會盟


周穆王對戎人的這種自信態度,顯然背後還是來自強有力的周人軍事力量。這個時期的周人軍事力量與周邊部族相比而言,尚且還不在一個層級上。而後來那些要強大起來的諸侯國家,此時都絕對服從於周天子的調令,軍隊的掌控權暫時依然在周天子的手中。這也是周穆王可以任性的征服了戎人而後,居然興緻勃勃的要跑到昆崙山上去會面西王母的緣故。周穆王數年之間皆在西方,這段往事甚至還被後人編進了《穆天子傳》,極盡浪漫之說,周穆王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風流天子。但常年不在都城之中,朝政之事無人定奪,當年化解的部分矛盾又再次爆發,淮夷地區的徐國發動叛亂,國君自稱為徐偃王,率九夷淮夷諸部侵擾宗周。周穆王才快馬加鞭回到都城,與南方楚國聯合起來,共同征伐徐國之亂。

徐國之亂平息而後,周穆王的王權基本上達至巔峰,但作為天子的周穆王,顯然對自己的威信還有所顧忌,當抵達塗山地區之時,周穆王想起了當年大禹的塗山會盟,念及自己一生的功業,也便自詡為大禹一樣的聖人。這是古代賢明君主的通病,往往有得點兒功勞,就覺得自己可比聖人。當然,周穆王自比大禹不可能僅僅是驕傲情緒作祟,更多的原因還是周穆王要效仿大禹的塗山會盟,以會盟的方式再次把天下諸侯凝聚到周人的身邊,要向諸侯們宣誓一個事情,那便是天下共主是周穆王,諸侯們必須嚴格遵守周人的禮樂和分封制度,要尊奉周天子為最後的裁判者,任何事情絕對不可越距,凡事皆有天子定奪。塗山會盟的意義,就在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齊國周邊最大的鄰國是哪兩個?
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會盟故事: 八百諸侯會孟津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