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過後日軍最不願提及的十大敗仗

二戰過後日軍最不願提及的十大敗仗

原標題:二戰過後日軍最不願提及的十大敗仗


點擊


ID:rxzhy81


來源 | 愛歷史網


二戰爆發前,日本人曾自稱近600年對外沒有打過敗仗。窮兵黷武的日軍由此妄自尊大,大肆對外擴張,先是發動了侵華戰爭,並向蘇聯挑釁,接著在東南亞挑起事端,繼而在太平洋與美軍拼殺……然而,回顧日本軍隊二戰時期的作戰史,其敗績紀錄卻給了狂妄的軍國主義者一記記沉重的耳光。

一、平型關戰役



1937年9月,侵華日軍分3路南下,進犯華北各地。


9月14日、16日,日軍先後佔領廣靈和淶源,企圖奪取平型關,一舉突入長城內,打開晉東北的門戶,進而攻佔太原。


在日軍想突破平型關時,八路軍一一五師開赴華北抗日前線。林彪根據幾天偵察掌握的情況,決定在平型關設伏,關起門來打狗。


9月24日,伏擊部隊冒著傾盆大雨,到達伏擊區,利用地形掩護,布下天羅地網。


9月25日拂曉,天氣轉晴,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4000餘人,乘坐300餘輛汽車,進入八路軍的伏擊區。由於雨後剛晴,道路泥濘不堪,再加上山谷道路狹窄,日軍車輛、人馬連成一線,行進緩慢。伏擊部隊抓住有利戰機,突然襲擊,迫擊炮首先發火,接著,步槍、重機槍一齊發射。毫無防備的日軍被打得暈頭轉向,一輛輛裝滿彈藥的軍車中彈起火,火光衝天,道路被炸毀,日軍隊伍動彈不得。


經過短暫慌亂後,日軍散開隊形,利用汽車做掩護,進行還擊。一一五師立即以一部沖入日軍隊伍,把日軍攔腰截成幾段;另以一部迎頭截住日軍,封閉了日軍竄逃之路。日軍隨即陷入四面包圍之中。下午1時,八路軍一一五師全線出擊,將日軍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經過一天激戰,八路軍共殲滅日軍1000多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多輛,並繳獲大量武器裝備。這是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振奮了民心士氣,增強了抗戰必勝的信念。


二、哈勒欣戰役


1939年5月初,日軍發動哈勒欣戰役,以試探蘇聯遠東地區的軍事實力,也想通過與蘇聯和中國兩線作戰,提高國際威望,同時,還想切斷蘇、中聯繫,阻止蘇聯對中國抗戰的援助。


幾天之內,日軍擊潰哈勒欣河西岸的蒙古邊防部隊。


根據《蘇蒙互助條約》,駐蒙蘇軍與蒙古騎兵會合,阻止了日軍的繼續前進,將戰線穩定在邊界線上。


蘇共敏銳地認識到,這決不是一場尋常的邊界衝突,接下來肯定還有激烈戰役,如果讓日軍「北進」陰謀得逞,勢必會讓納粹德國覺得有機可乘,那樣蘇軍將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斯大林一方面命令加強遠東軍區實力,一方面急調朱可夫將軍指揮迎戰日軍。


6月22日到26日,日軍空軍先後三次侵犯蒙古領空,蘇聯空軍給予了有力回擊,最後日軍不敵蘇軍,以損失上百架飛機的代價草草收場。8月中旬,日軍調集7.5萬人、182輛坦克和相當數量的火炮和飛機,組建成第六集團軍,準備與蘇軍決戰。


日軍計劃8月24日發動進攻,而8月20日正好是星期天,大批日軍將校軍官休假,有些甚至外出遊玩去了。


朱可夫果斷抓住這一良機,8月19日,蘇軍側翼進攻部隊進入進攻出發陣地20日凌晨5時45分,炮火準備開始8時45分,蘇軍發起全線總攻。


鋪天蓋地的炮火,一下子把日本人打蒙了。日軍各級指揮觀察所、通訊設施幾乎全部被摧毀。炮火在日軍陣地四處開花,日軍根本摸不清蘇軍的進攻動向。


經過三天激戰,23日傍晚,蘇軍完成了對日軍第六集團軍的合圍,開始分割殲滅。

8月30日,日本第六集團軍全部被消滅。


1939年8月底,日本平沼內閣在一片聲討聲中辭職。


1939年9月15日,蘇聯和日本在莫斯科簽訂協議,決定結束哈勒欣河流域的一切戰鬥行動。從此以後,日本軍隊再也不敢「北進」。


三、崑崙關戰役



1939年9月,歐洲大戰爆發,日軍決定利用英法捲入歐戰,無暇東顧的時機,出兵廣西,進攻雲南,切斷中越交通,斷絕中國西南的國際補給線,進一步封鎖中國,威脅重慶,達到其以軍事行動配合政治逼和的目的。


11月15日,日軍第五師團在強大的海軍和空軍掩護下,偷襲廣西沿海的欽州灣。


11月24日,日軍攻佔南寧,隨後主力北上,先後攻佔了高峰隘、崑崙關。在崑崙關附近公路的東西兩側,中日雙方軍隊仍形成對峙局面。崑崙關是南寧的北大門,中國軍隊要收復南寧,控制南寧至賓陽的公路,首先要攻克崑崙關。


12月16日,蔣介石下達反攻命令,並指派杜聿明的第五軍擔負反攻主力。


12月18日,杜聿明命令部隊向崑崙關發起進攻。在戰車、火炮的掩護下,進攻部隊猛烈衝殺,銳氣十足。

經過兩天激戰,攻擊部隊雖然接近崑崙關,為爭取主動,杜聿明命令第一師左翼部隊向653高地發起攻擊,命令二零零師向界首附近高地攻擊,日軍據險阻擊,難以近敵。此時,中國空軍出動4架戰機支援,日軍想當然地以為是自己的飛機,急忙鋪下信號板,標示自己所處位置,不料遭到沉重打擊,亂成一團。二零零師官兵乘機蜂擁而上,一舉拿下界首南段的制高點。至此,崑崙關附近的3個高地,均被中國軍隊控制。


12月29日夜,杜聿民命令新編二十二師擔任主攻任務,攻擊尚存的日軍陣地,向崑崙關口推進。同時,葉肇第六十六軍577團擔負左翼配合,第五軍第一師擔負右翼配合。


1940年1月3日,終於在九塘附近佔據主要高地獲得了崑崙關的外圍屏障。至此,崑崙關戰役取得了最後勝利。


崑崙關戰役歷時20天,是自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攻堅戰的首次勝利。日軍此役有4000多名士兵喪生,100多人被俘,幾乎全軍覆沒。


四、百團大戰



1940年,日軍為迅速解決中國戰事,一方面加緊對國民黨軍隊的誘降、逼降,另一方面加強對各抗日根據地的進攻,將大量兵力轉移到華北地區,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


八路軍總部為粉碎日軍的清剿掃蕩和「囚籠政策」,決定對華北敵占區日軍發動一次大規模破襲戰,以振奮抗日軍民士氣。


8月20日晚,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晉察冀軍區部隊同時出擊,分別對正太路西段和東段展開攻擊。日軍調動20多架飛機和大批火炮,並施放了毒氣,猖狂進行反撲。經過數小時激戰,八路軍控制了正太路,據守日軍倉皇潰逃。與此同時,八路軍第一二零師以20個團的兵力,對同蒲路北段及鐵路線西側主要公路展開破襲戰,先後攻克了鐵路沿線各個據點,最終切斷了同蒲路北段和附近公路的交通。正太路破襲戰後,為乘勝擴大戰果,八路軍先後又發起了淶靈戰役、榆沈戰役,並多次粉碎日軍的大規模″掃蕩″,給華北日軍、偽軍以沉重打擊。


百團大戰歷時3個半月,其間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多次,打死、打傷日偽軍43000多人,破壞鐵路、公路交通線2000多千米,拔掉日偽據點3000多個,收復縣城幾十座,極大地鼓舞了抗日軍民,遏制了國民黨妥協投降暗流,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

五、緬北大反攻



1942年1月4日,日軍開始進攻緬甸,英緬軍節節敗退,日軍迅速進逼仰光。英方才籲請中國軍隊入緬援救。


2月16日,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滯留於滇緬邊境待命的第5、第6軍依次入緬,緊急向緬南、緬東地區開進,在英緬軍總司令胡敦的統一指揮下對日作戰。


3月8日英軍放棄仰光。


這種情況下,中國方面不再同意再讓英方指揮中國軍隊。不久,史迪威以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中國遠征軍總指揮的身份赴緬指揮中國遠征軍對日作戰。在前3個月的激烈戰鬥中,中國遠征軍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開始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隊以有力的支援,取得了東吁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爭奪戰等勝利。


中國遠征軍不斷向南推進,孤軍深入,始終未能得到英軍的有力配合。


5月上旬,中國遠征軍因戰局失利而開始撤退。撤退所經之地,都是高山密林,時值雨季,泥濘難行,加之給養不足,部隊飢疲交困,疫病流行,撤退途中傷亡甚重。


8月初先後撤到印度和滇西時僅剩4萬人。其中第200師師長戴安瀾以身殉國。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先後對日軍實施反攻。

1945年1月27日打通中印公路,兩軍勝利會師於芒友。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的緬北、滇西反攻戰役,從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歷時17個月,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解放緬甸領土8萬餘平方公里,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斃傷日軍4.8萬餘人,俘獲日軍647人。


六、瓜島戰役



1942年7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瞭望台」作戰計劃,要美國海軍奪取索羅門群島,並把攻佔瓜島列為首戰。


8月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1.7萬人在轟炸機的掩護下,對瓜島、圖拉吉島實施火力突擊,隨後蜂擁而上。駐瓜島2940名日軍未作抵抗,美軍順利登上瓜島、圖拉吉島。


8月7日晚,日本海軍乘夜色,偷襲薩沃海峽的一個美軍軍港,美軍損失嚴重,日軍損失甚微。此戰後,日軍幾乎每夜必派軍艦,到薩沃海峽炮擊一陣後,天亮返航,美軍戲稱之為「東京快車」。與此同時,日軍也不斷派出戰機,襲擊瓜島上的美軍。


8月22日,日軍派主力戰艦到索羅門群島以北海面,準備在8月底前攻下瓜島,並以「龍鑲」號航母為誘餌,吸引美軍的艦載機,美軍決定先發制人,出動30架轟炸機和8架魚雷機將「龍鑲」號擊沉。日軍派出偷襲美軍航母艦隊的轟炸機,途中遭遇美軍戰機的頑強抵抗,多數被擊落大海,但也有20架飛抵美國艦隊上空,投下數枚炸彈重創美軍「企業」號航母。此戰後,日軍利用美軍修復航母之際,用驅逐艦搭載大量登陸兵偷渡上瓜島,並在周圍加緊進攻部署。


11月12日,日本海軍集結2艘航母、4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42艘驅逐艦,組成新的「東京快車」,企圖一舉全殲瓜島上的美軍。美軍則命令尚未修好的「企業」號航母提前出塢,與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組成特混艦隊,支援瓜島作戰。12日夜,日美艦隊狹路相遇,展開海上混戰,雙方損失相當。從13日至15日,日美艦隊若即若離,打打停停。美軍戰艦由於有雷達引導,找得准目標,打得准。而日軍艦船卻處於被動挨打地位。


經過3天3夜激戰,日軍「東京快車」被摧毀,從此,日軍再也不敢派軍艦來瓜島襲擊。近5萬日軍官兵被扔在瓜島上,美軍把瓜島上的日軍團團圍住,使瓜島成了一個「死亡之島」,由於食品短缺、疾病成災,近3萬日軍成了荒山野嶺的孤魂野鬼。


七、萊特海戰


1944年,美軍相繼攻佔塞班島、提尼安島、關島和帛硫群島以後,戰略反攻的鋒芒已經逼到菲律賓、中國台灣地區、琉球群島和日本列島一線。為了拚死一戰,日本集中殘存的全部海軍兵力,與美軍在菲律賓的萊特灣進行了一場殊死的大搏殺。


10月20日,美軍在攻佔蘇魯島及迪納加特島後,由麥克阿瑟上將指揮在萊特島登陸。美軍出動了大批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26艘巡洋艦、144艘驅逐艦、29艘潛艇、1280餘架艦載機,誓言拿下萊特島。日軍共投入4艘航空母艦、9艘戰列艦、21艘巡洋艦、35艘驅逐艦、17艘潛艇、716架飛機,孤注一擲拚死反擊。美日兩軍在萊特灣激戰三天,最終日軍戰敗,美軍順利登上了萊特島。


八、湘西會戰



1945年上半年,侵華日軍已陷入全面被動局面,處境十分不妙。1月2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緊急召開會議,策劃奪取芷江機場,以阻止盟軍利用中國機場對日作戰。蔣介石清楚,為穩住西南大後方,遏制日軍攻勢,芷江機場非保不可,急令中國守軍死守芷江,並委派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自指揮迎戰。


針對日軍的進攻企圖,何應欽決定利用芷江正面雪峰山易守難攻的有利地形,構築縱深防禦工事,採取攻勢防禦戰略,節節抵抗削弱日軍攻擊力,將日軍引入雪峰山區,然後再斬斷其退路,聚殲日軍於雪峰山區。4月9日,中日湘西之戰在雪峰山區拉開戰幕。


日軍兵分3路向雪峰山突擊推進,不久即陷入重重圍追堵截之中,中國軍隊四面出擊,打得十分頑強。經過一個月的激戰,中國軍隊完全控制了戰場形勢,掌握了作戰主動權。


5月8日,何應欽命令全線大反攻。日軍節節敗退,中國軍隊前堵後追,飛機不斷地轟炸掃射,日軍對空中飛機的狂轟亂炸,全然不顧,拚命奔逃,第一一六師團長菱田四郎中將也狼狽不堪地夾在潰逃隊伍里,倉皇逃出了包圍圈。


5月24日,湘西會戰基本結束,到6月2日,中國軍隊全部收復日軍侵佔地區。日軍進犯芷江以徹底失敗而告終。此戰,共斃日軍12400多人,擊傷23300多人,從此,侵華日軍日薄西山,中國軍隊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大反攻。

九、沖繩島戰役



1945年春美軍佔領硫黃島後,為掌握琉球群島附近海域的制海制空權,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決定攻佔沖繩島。日軍則決心集中使用海空力量,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於沖繩島附近海域,同時以陸軍部隊堅守沖繩島,為本土決戰爭取時間。


守島日軍總兵力為10萬餘人,其中包括第三十二集團軍的2個師和1個混成旅約8.6萬餘人,以及海軍基地部隊和由島上居民編成的特編團等。由日本聯合艦隊第二艦隊和潛艇部隊,以及駐九州、台灣的航空部隊擔負抗登陸支援與掩護任務。


美軍參戰兵力為45.2萬人、艦艇1500餘艘、飛機約2500架,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擔任登陸任務的第十集團軍由第三陸戰軍和第二十四軍組成,轄7個師18.3萬人,其中第二十七、第七十七、第八十一步兵師為預備隊。由美英聯合航母機動部隊和美第二十、第二十一戰略轟炸部隊負責掩護和支援。


3月18日,美軍開始空襲九州、四國和台灣。同時,第十集團軍各突擊梯隊進行海上航渡。23日起,艦載機和艦炮對暴露的防禦設施,消滅日軍近海攻擊艇隊。


3月26日,第七十七步兵師在慶良間列島登陸,取得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


4月6日至4月21日,美第三陸戰軍順利向沖繩北部推進,佔領該島北半部和伊江島。


5月4日,日軍發動總反擊失利,被迫收縮陣地,在美軍兩翼包圍態勢下於29日放棄首里防線向南轉移。


6月4日,美第六陸戰師由牧港海岸向小祿半島登陸。

6月17日,第二陸戰師第八團在喜屋武登陸。


6月22日,美軍突破日軍南部防線。次日凌晨,日軍第三十二集團軍司令牛島滿及其參謀長剖腹自殺,沖繩戰役宣告結束。


沖繩島戰役,日軍傷亡慘重,整個第三十二軍全軍覆沒,10萬餘名官兵喪生,7400餘人被俘,損失7830架飛機和20艘艦艇,島上約7萬居民傷亡。


海上,日軍海軍聯合艦隊幾乎喪失殆盡,基本喪失了戰鬥力。美軍佔領沖繩島後,打開了通往日本的門戶。


十、遠東戰役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使廣島變成了一片廢墟,13萬日本人頃刻間死於非命。蘇聯最高統帥意識到,再拖延對日開戰,讓美國人搶了頭功,戰後將對自己不利。根據雅爾塔協議規定,斯大林命令紅軍揮師東進,組成了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為總司令的遠東蘇軍總司令部,150多萬紅軍屯兵中蒙、中蘇邊界,對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昔日驕狂的日軍不堪一擊,全線崩潰。蘇軍勢如破竹,打到半途,日本宣布投降。


5日當晚,蘇軍遠東軍總司令部下令進攻千島,至9月1日,千島登陸戰也宣告結束,日軍6.4萬名官兵成了蘇軍俘虜。


遠東戰役是二戰最後一個重大戰役,日本關東軍在近5000公里防禦線上幾乎是全線崩潰,8.4萬人被擊斃,59.4萬人做了蘇軍俘虜,其中有148名將軍。


另外,1942年6月爆發的中途島海戰,美軍以弱勝強,日軍蒙受巨大損失,失去了太平洋戰爭主動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戎星戰友 的精彩文章:

飛行員為何把行李放到殲-10座艙內?其實美軍也是這樣乾的
葉利欽曾是蘇聯高層,當初為什麼不取代戈爾巴喬夫當蘇聯領導人?

TAG:戎星戰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