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潤發布獨角獸指數:造車新勢力實力演繹成長之道

胡潤發布獨角獸指數:造車新勢力實力演繹成長之道

來源:金融界汽車

「被稱為獨角獸的企業,必須擁有刺穿人類現有認知的能力。」

——題記

「今天,我們正一起站在新能源汽車革命的門口。這革命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是日前,一位投資人在某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布會上的發言。

很顯然,在政府密集推出政策、各個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之後,現在誰也不會懷疑汽車進化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的事實:傳統汽車的單一化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變化,日益多樣化的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正成為常態;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也不再是簡單的物質滿足,而是對便捷的智能化生活的精神訴求。

這讓電動化和智能化成為了匯入汽車軀體的兩股新鮮血液,前者改變汽車100多年來的驅動方式,後者改變汽車與人的協作方式。

而在這一新的汽車大變革時期,中國正顯示出全球最具活力的態勢,新造車企業噴薄湧現。它們為百年歷史的汽車產業注入了新的動力,並推動了汽車與互聯網科技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這些造車新勢力的佼佼者們,從未讓革新僅僅停留在口號上,已經在逐步推進產品落地和各方面的宏偉布局。

由此,近一兩年,汽車整車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紛紛湧現。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8第二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結合資本市場對「獨角獸」的定義,篩選出130家有外部融資且估值超十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並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國獨角獸TOP130」榜單。在這份榜單的汽車交通領域,金融界汽車發現了蔚來汽車、威馬汽車、愛馳汽車、拜騰汽車等多家造車新勢力的身影。

這些企業不僅在資本估值上位居行業前列,更是憑藉腳踏實地的戰略舉措而圈粉無數:拜騰汽車成立僅一年,是榜單中最年輕的新晉獨角獸企業;愛馳汽車Q2估值增長54%,與拜騰汽車、車和家、小鵬汽車等友商同位列53名......在金融界汽車看來,這些造車新勢力能夠從此前的飽受質疑,到如今的估值超十億美金,成為行業「獨角獸」,應該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

天時地利人和 造車新勢力殺入「獨角獸」行列

獨角獸本為西方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如白馬,額前有一個螺旋角,代表高貴、高傲和純潔。2013年,美國著名Cowboy 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統計、分類,並稱之為「獨角獸」公司。此後,這一概念迅速流行於全球。

關於獨角獸,業內有個傳說:今日的獨角獸將是明日的行業巨頭。正因此,「獨角獸」企業備受各路資本和巨頭的追捧與圍獵。

不過,想要成為「獨角獸」卻絕非易事。用熊貓資本創始人李論的話說,「獨角獸」必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即:第一、這個事兒必須是一件能成為「獨角獸」的事兒。第二、創業者本人要成長為能夠駕馭「獨角獸」的人。第三,人跟事要有一定的匹配度。

首先是天時。在低碳環保、能源安全和產業扶持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智能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發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國政府都將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國家未來綁定在一起。比如英國政府2017年7月宣布,將於2040年起停止銷售燃油汽車以減輕空氣污染。法國宣布將在2040年前全面禁止銷售汽油車柴油車,爭取在2050年前成為零排放國家。而作為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德國將在2030年後禁售傳統內燃機汽車。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早已推出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國家相關部委在2010年就開始進行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2012年又進行了「十二五」專項規劃。2014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之後四部委又先後發布了針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購車財政補貼、充電設施建設補貼等諸多利好消息,讓智能新能源汽車有了最初的生存土壤。

最重要的是,在當下這個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窗口期,中國汽車迎來了換道超車的機會。在發展智能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與老牌的汽車強國,都面臨著新規則的制定。在如今尚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主導新能源汽車的遊戲規則的情況下,中國車企在「汽車四化」的布局實踐則已經顯示出相當的實力,在這個賽場與老牌汽車強國站在同一起跑線。在電氣化方面,以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汽車電池生產企業已成為世界領先的掌握核心科技的動力電池巨頭。而多家中國本土科技公司,則憑著傲人的創新成果比肩矽谷,在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方面站在世界前沿。

可以說,「獨角獸」興起的背後,既是一面觀察中國新經濟的鏡子,也是一個可以窺見未來的窗口:隨著新能源技術和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產業由傳統動力驅動的移動工具向新能源驅動的智能化移動服務終端展開變革已成必然之勢。而這個時代給也予了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機遇。並且隨著AI、大數據等一系列智能技術與汽車產業融合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緊密,這個機遇也將為我們帶來越來越多的驚喜和回報。

其次為地利。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中國具有的優勢,同樣也作用於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回顧2017年,我國汽車行業的相關政策密集出台,尤其在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國家在政策層面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先後出台《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等30多項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面對不斷加碼的政策力度,除了傳統汽車廠商試水新能源汽車,以製造新能源汽車為目標的一系列造車新勢力成立,他們不受傳統造車思想束縛,給未來新能源汽車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當然中國能夠同時湧現數個造車新勢力「獨角獸」,離不開巨大的汽車市場。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球電動汽車存量已經突破30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佔據了全球40%的份額。2017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再次蟬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在全球市場佔有率攀升至13%。

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達到創紀錄的40多萬輛。而為了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近日工信部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爭取 2020 年實現產銷量達到 200 萬輛。可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中國前景廣闊,依舊是一片藍海,未來充滿想像空間。

可以說,中國,這個世界第一汽車大國,已按下了全力奔赴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加速鍵。

最後是人和。隨著造車新勢力的不斷崛起,目前汽車行業整體格局不再是傳統造車企業幾家獨大的局面,造車新勢力已成為時下業內談論最多的話題。不少傳統車企高管在離職後選擇創建或加盟造車新勢力,也預示著汽車行業人才的天平開始向造車新勢力傾斜。這對造車新勢力來講至關重要。

以愛馳汽車為例,其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此前在多家傳統汽車企業任職,曾任沃爾沃汽車(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聯合創始人兼CEO谷峰,曾先後任上汽集團財務總監兼資本運營部執行總監、CFO首席財務官。近期加盟愛馳汽車、任聯席總裁的徐駿,擁有長達25年的汽車行業企業管理崗位任職經驗,曾在中國兵器總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以及長安汽車擔任要職。三位領導人在各自領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他們過往幾十年的成功經驗,為愛馳汽車和外界帶來了絕對的信心。

在他們的帶領下,愛馳汽車針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設立了全新的職位,並招募到一大批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專業性人才。比如業界首創的CAIO(CIO+AI,首席人工智慧官)這一崗位,將全面規劃愛馳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並建立人工智慧技術與愛馳現有車型平台及未來規劃平台的融合,同時在商業端、消費端規劃落地基於人工智慧與平台的應用場景。這一職位也吸引到了國際AI專家陳學文博士的到來。

同樣,蔚來、小鵬等具有深厚互聯網行業背景的造車新勢力,也在不斷吸納傳統車企人才加入。可見造車作為一項高整合、高密度的工程,新勢力造車同樣需要具有豐富汽車行業經驗和技術的人才。

「獨角獸」造車大戰開啟,誰能贏到最後?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有多家造車新勢力入圍「獨角獸」榜單,但這並不意味著造車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相反,造車是一個公認的極其複雜的過程,資金、人才、技術缺一不可。尤其是造車「燒錢」的速度已經遠超所有人的想像,讓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不禁感慨道:「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

當然,燒錢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即使是特斯拉目前也處於燒錢階段,但不妨礙其股票連續上漲,關鍵在於把錢用在刀刃上。畢竟汽車作為移動出行工具,與生命息息相關,想要消費者心甘情願的買單,必須拿出實幹成果。

可喜的是,多數造車新勢力都不負眾望,已經各自建立起技術中心,自主研發新技術。比如愛馳研發的全球首個上鋼下鋁結構的MAS平台,該平台的設計具有高度靈活性和模塊化,支持同架構多型譜開發。其它像蔚來汽車搭載的車載人工智慧系統「NOMI」、拜騰汽車超級大屏加上手勢識別、人臉識別等功能組成的用戶界面,都是造車新勢力的實幹成果。

與此同時,造車新勢力還有比傳統車企更加宏大的目標,就是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出行生態。比如威馬汽車將分階段實現智能電動汽車的聯網、感知、協作和決策能力,打造超級移動智能終端。愛馳汽車設立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中心,未來大數據、人工智慧不僅僅只是自動駕駛這一個分支的應用場景,而是將徹底改變傳統汽車產業鏈的作業方式,研發、製造、供應鏈、物流、銷售、售後都將在新技術面前得到無窮的能量,重組成為一個全新的產業圖景。

從2014年開始,中國造車新勢力開始紛紛湧現,它們通過一系列可靠務實又高效的行動,不斷演繹「獨角獸」成長之道,證明中國造車新勢力已經得到各界,尤其是資本的青睞與信賴。不過,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最近兩年將十分關鍵。依照之前的規劃,這些造車新勢力中的大部分車型將在近兩年中實現產品落地。大浪淘沙,必將有人一路凱歌、大步前行,有人自亂陣腳甚至直接出局。所以「獨角獸」們依舊不能懈怠,只有在產品和服務上拿出更多誠意、更好地解決用戶痛點,才能在愈加殘酷的淘汰賽中繼續生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AI 互聯網金融行業科技革命已經在路上
眾安網紅醫療險「千倍賠付」背後的貓膩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