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NASA給飛行器起的希臘名字,可能包含巨大的陰謀

NASA給飛行器起的希臘名字,可能包含巨大的陰謀

原標題:NASA給飛行器起的希臘名字,可能包含巨大的陰謀


來源:機核(ID:gamecores)


作者:河童


從1958年7月29日正式成立到今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度過了自己的60周歲生日。


二戰後美蘇開始太空競賽,NASA曾進行過如此之多的太空項目,發射過不計其數的宇宙飛行器,其中一些項目或是飛行器的名字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例如旅行者(Voyager)、阿波羅(Apollo)以及朱諾(Juno)

這些名字不僅簡單好記,還透露著某種浪漫氣息——但是你是否好奇過,NASA每一次的太空項目和飛行器的名字是怎麼取的?這群美國佬是不是偏愛希臘神話?又為何還會出現查理·布朗、史努比、冥界暴龍這樣的名字?



史努比是阿波羅十號登月艙的名字


NASA的命名規則:簡單、易讀


實際上,早在1961年1月9日的時候,NASA管理規則(NASA Management Instruction)中的第4-3-1條中就明確寫明了內部重大項目命名的規則:

每一個項目的名字都必須是一個簡單而好聽(euphonic)的辭彙,不能與NASA的其他項目或是非NASA的項目重複、混淆……這些項目名字將在適當的時候序列化,用來限制同一時間內的不同名字的數量;但是序列化的名字僅僅在成功完成飛行或是取得成果之後才可以被使用。

在2000年,NASA制定了一個新的關於命名的協議,這個協議的生效日期是2000年2月14日,到期時期是2020年2月14日。也就是說,現在的NASA仍舊在使用這份關於起名字的規定,其中的要求包括:

(simple and easily pronounced),不能與其他項目名字重複或相似,避免造成混淆:


1. 項目名字可以在適當時序列化,從而限制名字的使用數量。如果被序列化,名字中將包含阿拉伯數字,比如Nimbus 1和Nimbus 2(註:Nimbus雲雨衛星,1964年發射的氣象衛星)


2. 在起名時要避免縮略語,除非首字母縮寫詞是描述性的並且容易發音。

3. 名字僅將首字母大寫,比如Nimbus,不能寫作NIMBUS。


這兩份有關起名字的規定儘管有些官方,但起碼它們傳達出一個共同的信息:NASA喜歡簡單、好聽、好記的名字。


熟讀希臘羅馬神話,起名並不難


NASA有數量可觀的項目名字來自希臘/羅馬神話,尤其是用神話中的英雄名字命名。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命名的,IAU大多數時間還是會遵循傳統,將新發現的星體和希臘/羅馬神話關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木星(Jupiter,朱庇特)



IAU的這種起名風格同樣影響著NASA。從1960年代開始,NASA的官方文件中就透露出偏好,當時官方希望盡量以希臘神話的英雄人物命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阿波羅計劃」這個名字。


它的命名來自格林研究中心的前總監西爾弗斯坦博士(Dr. Abe Silverstein)。這位大哥在上世紀60年代的某天晚上,偶然間看了自己買的一本希臘神話,突然覺得光明神阿波羅駕駛金色天馬拉的戰車掠過天際的畫面,很符合載人登月飛行計劃掠過太空的形象。


阿波羅的天馬戰車——來自阿波羅13號的官方LOGO


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名字是NASA的朱諾(Juno)(對應希臘神話中的赫拉),而木星Jupiter,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



AC系列中的Juno


有意思的是,木星作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還擁有幾十顆衛星,而且木星衛星的名字也全都是來自羅馬神話。因為1975年IAU在給木衛五到木衛十三起名之後,發出了一項規定——今後新發現的木星衛星的名字,一定是朱庇特(宙斯)的情人或是喜歡的人。


(Amalthea),木衛六希瑪麗亞(Himalia),木衛七伊拉瑞(Elara),木衛八帕西法厄(Pasiphae),木衛九西諾珀(Sinope)……木星已知有79顆衛星,而NASA把木星探測器命名為正宮朱諾(Juno)



正宮降臨


另外,NASA使用希臘/羅馬神話命名最多的項目可能是他們的火箭名字。有些名字諸如雅典娜(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伏爾甘(羅馬神話中的火神)(和木星探測器同名)、 泰坦(希臘神話中的神族)……


Juno 1


以及可能更常聽到的戰神系列火箭、土星(農神)系列火箭、阿特拉斯運載火箭——其中Ares是希臘神話中的戰爭之神,Saturn是農業之神,Atlas是擎天巨神。




阿特拉斯


根據NASA官方文件Origins of NASA Names,之所以會用阿特拉斯來命名運載火箭,是因為他們認為神話中的人物擁有最有力的肩膀,剛好寓意著運載火箭的性能。


另外,NASA還有一些航天器使用希臘/羅馬神話命名。比如名字來源於希臘神話太陽神赫利俄斯的赫利俄斯衛星。



赫利俄斯衛星,原本打算叫AOSO,即Advanced Orbiting Solar Observatory,但最後被否決了


NASA項目的名字無奇不有

NASA的腦洞一直很大,他們給項目命名的時候也並不只有希臘/羅馬神話這一個選項。如果硬要分類的話,還有一些其他的類別,包含以天文學家/科學家命名的人名類、以星座命名的星座類、以表達美國夢名詞命名的正能量類,以及以縮寫命名的「並不能預料能縮成什麼但是總能硬湊出一個詞」類。


星座類,比如獵戶座飛船,雙子座計劃等;人名類比如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 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 、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等。



正能量類,比如水星計劃的六次發射,分別命名為:自由7(Freedom 7)、獨立鐘聲7(Liberty Bell 7)、友誼7(Friendship 7)、極光7(Aurora 7)、西格瑪7(Sigma 7)和信仰7(Faith 7)


(InSight),其實是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的縮寫;聖杯號月球探測器(GRAIL),其實是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的縮寫。


(OSIRIS-REx)(T-rex),可實際上這個名字是 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 Regolith Explorer(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



冥界暴龍號


首先想說明的是,從阿波羅9號之後,這系列的宇宙飛船中包含兩個部分——指令艙和登月艙。當抵達月球之後指令艙內有一名航天員留守並會在月球軌道運行;另外兩名航天員會搭乘登月艙登陸月球。登月的航天員返回的時候,會再搭乘登月艙回到月球軌道和指令艙團聚,然後大家一起返回地球。


阿波羅15號的登月艙


從阿波羅9號到17號,NASA給指令艙和登月艙起的名字就多了一絲胡鬧的味道,以下是它們的名字,其中有些並不能歸到上面任何一類中:


阿波羅9號——指令艙:軟糖(Gumdrop),登月艙:蜘蛛(Spider)


阿波羅10號——指令艙: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登月艙:史努比(Snoopy)




這隻小狗當年是阿波羅10號的官方吉祥物


阿波羅1號的出現嚴重事故之後,NASA開始注重安全,並在1968年設立史努比銀質獎(Silver Snoopy Award),為了表彰航空航天局的員工或合約商在安全上的貢獻,這枚獎章由史努比的原作者親自設計——不過這是另外一段話題了。


阿波羅11號——指令艙:哥倫比亞(Columbia),登月艙:老鷹(Eagle)


阿波羅12號——指令艙: 洋基快艇 (Yankee Clipper),登月艙:無畏(Intrepid)

阿波羅13號——指令艙:奧德賽(Odyssey),登月艙:水瓶座(Aquarius)


阿波羅14號——指令艙:小鷹(Kitty Hawk),登月艙:心宿二(Antares)


阿波羅15號——指令艙:奮進(Endeavour),登月艙:獵鷹(Falcon)


阿波羅16號——指令艙:卡斯帕(Casper),登月艙:獵戶座(Orion)


阿波羅17號——指令艙:美國(America)(Challenger)



奧德賽——來自古希臘荷馬史詩,現在代指漫長的探險旅途,也是2001年NASA火星探測機的名字(說好的不重名原則呢?)


陰謀論:為什麼NASA多數飛行器用希臘神話命名?


NASA的科學家們並非全是希臘/羅馬文化愛好者,但關於起名字的腦洞實在是太多了,為什麼他們很多知名飛行器還是採用希臘神話命名?


這個話題難免引起陰謀論愛好者的猜想。

2001年,NASA發射了火星探測衛星2001火星奧德賽號(2001 Mars Odyssey),顯然這個名字是結合了電影《2001太空漫遊》和荷馬史詩,和神話的關係不大。但在2001年6月28號,希臘音樂家范吉利斯(Vangelis)在雅典開了一場名為群星「mythodea」的音樂會。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演唱會是由NASA贊助的。



有傳言說,這其實是向火星以及木星傳遞信息的演唱會,整場都在歌頌希臘文化和歷史,主題其實是在向希臘天神傳遞返回地球的信息。於是,想像力豐富的人們又記起了1960年代太空競賽期間,傳聞赫魯曉夫曾對艾森豪威爾說的那句話:

(The Greek offices of space patrol around the Earth, until the time of the Apocalypse)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機核 | Gamecores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55740.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聚焦 的精彩文章:

腦晶元「隨心所欲」之後,會變成一顆定時炸彈嗎?
韓國打撈公司發現俄羅斯帝國軍艦殘骸 可能藏有1300億美元金條

TAG:科技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