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聯力PC-O11 Dynamic機箱評測:通透的空間體驗

聯力PC-O11 Dynamic機箱評測:通透的空間體驗

聯力PC-O11 Dynamic還有個名字,叫包豪斯-O11,包豪斯(Bauhaus)這個詞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由德語中的房屋建築(Hausbau)一詞倒置而來,該設計理念影響深遠,其主要觀點在於技術及藝術的和諧統一,從包豪斯-O11這個名字可以看出聯力對這款機箱的自信。我們今天要評測的PC-O11 Dynamic機箱是目前在售的PC-O11新版(最新的Air版散熱更好,Dynamic版觀感更通透),相比舊版的PC-O11 WGX,PC-O11 Dynamic在縮小體積的同時,保留了足夠寬裕的內部空間(可容納EATX主板),下探至739元的售價也親民了不少。

聯力PC-O11 Dynamic有黑白兩色可選,我們今天評測的這台PC-O11 Dynamic是黑色版。整機支持九個風扇位,但機箱內無標配風扇,這應該為了成本考慮——也許還有眾口難調的考量,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RGB燈效,反之亦然。在這裡給出聯力官方對PC-O11 Dynamic風扇安裝方向的建議:底部的風扇往裡面吹,頂板的風扇往外吹,中間一側的風扇往外吹。

機箱規格

外觀:全透式鋼化玻璃,鋼架內構

聯力PC-O11 Dynamic的前面板並非完全由鋼化玻璃構成,還有具備機箱I/O的長條狀金屬飾條。從整體外觀來看,PC-O11 Dynamic完全可以用方正一詞來形容,稜角分明的外觀配合通透的外觀給人一種紮實的感覺——討喜的觀感跟較寬的箱體有關。

作為一個可以容下EATX主板的機箱,聯力PC-O11 Dynamic還支持背艙放置兩個電源(需拆下硬碟倉),凈重達10.25KG的它比市面主流的全塔機箱都要更低更寬,這是因為其獨具匠心的分艙結構所導致:左側的主艙只需考慮主板與散熱器的安裝,所以能放下更大、更寬的主板;搭載電源和硬碟的背艙有著與主艙一樣的長度空間,優點是單電源用戶根本就不用擔心理線問題,缺點在於很難利用上背艙的空間,聯力使用了複數支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缺點,下文會再講。而這種寬高結構的普遍缺陷可能在於CPU散熱器的高度支持上,PC-O11 Dynamic的CPU散熱器限高僅為155mm,對風冷散熱器的選擇局限性很大,旗艦風冷基本不要想了;對一體式/分體式水冷散熱器的使用者來說i倒是沒有什麼影響。

透明的質感

機箱I/O位於前面板右上方,豎著排列

背艙側板的散熱孔也有點講究,風扇位的散熱孔帶較比電源位的散熱孔帶窄一點

機箱後面板,提供2個電源安裝位、8個PCI插槽

機箱頂蓋,散熱孔整體的寬度較長,應該是為了140mm風扇考慮的

機箱底部,前後兩個腳墊,中間標配防塵網

長條形的橡膠保護墊,防止機箱對地面/桌面造成劃痕

細節:優秀但不顯完美

前面就說過了,聯力PC-O11 Dynamic的機箱I/O位於前面板的右上方,這種機箱I/O設計可以滿足你兩個願望:放桌面或放腳邊都可以,隨心所放。機箱I/O介面的縫隙處做了亮面處理,比較亮眼 ,提供USB 3.0*2、3.5mm音頻麥克風插孔*2,USB 3.1 Type-C插口*1,開機鍵則處於I/O最上方,觸感反饋差強人意。

前面板USB 3.1 Type-C介面可戰未來,在硬體支持的情況下最高傳輸速率可達1280MB/s——理論最大值;耳機及麥克風接孔沒有分別對應的指示標識,有待改進。

機箱I/O所在的金屬飾面採用的是金屬拉絲處理,頂板及背艙側板則是磨砂表面

整體和諧度很高

若想拆卸兩邊側板及前面板,需要先拆出頂板,手擰螺絲設計比較人性化

擰開螺絲後,推開即可移除頂板

頂部採用了微下凹式設計

磁吸式防塵網

位於機箱裡面的聯力LIAN LI和DER8AUER的聯名銘牌

新版O11 Dynamic採用的墊腳相比舊版更方便於搬運

結構:獨具匠心的分艙

聯力PC-O11 Dynamic並非第一個分艙式設計的機箱,但是它的分艙比較獨特:榫卯插扣的側板、主板前方的三風扇位、傾斜的間隔板和背艙的背線走廊,這些有別於常規機箱的要素組合起來構成了PC-O11 Dynamic。PC-O11 Dynamic相對較低的機箱高度讓其作為桌面機箱變得可能,傳統的中塔/高塔機箱這麼做會因為高度問題顯得比較違和。前、側兩塊鋼化玻璃板均自帶防爆內膜,聯力在這個細節上做的很好。

榫卯插扣,免螺結構,帶點古木傢具的味道

鋼化玻璃側板、背艙側板、前鋼化玻璃板均通過榫卯插扣固定,三面可拆

拆下側板及前面板後

正面可見機箱內里的鋼架結構

底部風扇位,有2個可拆卸的2.5寸硬碟安裝架

傾斜的間隔板

背艙視角

中部的硬碟架可以拆下,有掛載硬碟和背線固定的作用

掛載的硬碟倉默認放置在上置電源位,裡面可裝載3.5寸硬碟

機箱背部其實是一整塊的異形金屬板,參與到機箱受力結構中去

機箱I/O

可以根據電源長度更改位置的電源支撐架(橡膠表面),在使用雙電源的情況下,配件包中有一塊小的厚橡膠墊,於下置電源的頂端,起到支撐上置電源的作用。

機箱的PCI擋板,可以額外選購豎立顯卡安裝架和PCI-E延長線

各板材實測厚度:

鋼化玻璃側板厚度實測4.02mm

機箱內板材厚度實測0.92mm

機箱頂板厚度實測0.95mm

鋼化玻璃前面板厚度實測4.06mm

上機:方正外觀下的流光溢彩

對於擁有著9個風扇位的聯力PC-O11 Dynamic來講,與其擔心散熱性能,還不如把重點放在考慮燈光和硬體搭配上面。雖說PC-O11 Dynamic可以支持3個360冷排,但考慮到還原實際使用情景,240冷排就足夠壓住酷睿i7-8700K(未開蓋)的發熱,所以我們選擇了九州風神Castle堡壘240 RGB水冷散熱器,兼顧RGB燈效和散熱性能。在裝機的時候發現一個設計上的小缺陷,當主板只提供一個側放的前置USB 3.0介面,且冷排選擇在機箱側方安裝時,會出現安裝位置衝突的問題——冷排風扇會擋住前置USB 3.0線材的安裝,解決方法很簡單:冷排改裝在機箱頂部即可。從上機照的美觀角度考慮,本次裝機的冷排安裝位置依然選擇機箱側方,有裝機需求的同學需要注意上述的安裝位置衝突問題。

裝機後正面視角

背面視角,硬碟架起到了遮擋走線的作用

亮機後,正面視角

側方視角

動圖燈光演示

散熱測試:強悍的散熱性能

本次聯力PC-O11 Dynamic的測試平台選用了Intel Core I7-8700K處理器,搭配的是九州風神 Castle堡壘240 RGB散熱器,主板為華碩ROG MAXIMUS X FORMULA,內存為G.SKILL芝奇 TRIDENTZ RGB幻光戟 DDR4 3200 8GBx2,硬碟為三星970 EVO 500GB,顯卡為華碩ROG STRIX GTX1080-A8G-GAMING,電源為海盜船HX750,底部安裝了3個Scythe大鐮刀KF120 120mm FDB風扇、頂部安裝了3個九州風神RF120 RGB 120mm 液壓軸風扇,測試時室溫大致為25℃。

測試方法:我們的機箱散熱測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烤機壓力測試,遊戲壓力測試以及待機狀態測試。烤機壓力測試我們通過同時運行AIDA 64 FPU和3DMark Fire Strike項目,令CPU和顯卡達到滿載狀態,烤機時間持續1個小時;遊戲壓力測試則運行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持續時間10分鐘左右;待機測試開機靜置30分鐘,記錄CPU平均溫度以及顯卡最高溫度。

極限烤機一小時之後,酷睿i7-8700K六個核心平均溫度為75℃,單核心溫度最高達到78℃,表現良好,GPU溫度則穩定在60℃,ROG猛禽GTX1080表示毫無壓力;模擬遊戲壓力測試的10分鐘Fire Strike情景中,CPU最高溫度來到了50℃,GPU最高到60℃,遊戲情景散熱表現良好;靜置的情況下,CPU和GPU的溫度都在正常範圍,這個就不多說了。總的來說,合理的機箱散熱風道搭建好之後,PC-O11 Dynamic的散熱性能可以用優秀來形容。

總結:放在桌面的小空間站

聯力PC-O11 Dynamic會給人一種稜角分明的觀感,這也許跟它的鋼架內構有關,O11 Dynamic前面板及主艙側板的兩塊全透鋼化玻璃也許並不吸睛,但是好看——跟驚艷無關的好看。獨特的分艙機箱內結構對於裝機體驗有著一定的提升,聯力申請了專利的榫卯式固定方式也相當牢固,在不發生上下晃動的情況下穩固表現良好,也許是考慮到機箱運輸的問題才有螺絲固定的金屬頂蓋設計。

那麼PC-O11 Dynamic可不可以作為桌面機箱使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把它放在桌面上,你會發現其高度跟戴爾24寸的顯示器持平,所以才有了這麼個形容聯力PC-O11 Dynamic的說法:通透的空間體驗——全側透的鋼化玻璃側板和並不顯得高聳的機箱高度使其滿足放在桌面的視覺需求,足夠寬裕的空間意味著機箱的硬體兼容性和可擴展性之高。白色版的PC-O11 Dynamic還會有個小彩蛋,機箱後部的PCI檔板黑白相間,看著會有種莫名的和諧感。

√ 優點:

· 分艙式結構,背線空間寬裕

· 機箱I/O支持Type-C介面

· 散熱性能強悍,最多可放3個360冷排

· 榫卯插扣側板,無需螺絲固定

· 全透式鋼化玻璃側板、前面板

X 缺點:

· 側面安裝的冷排可能會與特定主板的前置USB 3.0接線產生衝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7nm Vega顯卡性能或提升65%,完勝Titan V,就是太貴
2018財富500強:中國公司排名上升速度矚目,120家數量逼近美國……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