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學習不好的新借口:基因不對

學習不好的新借口:基因不對

好了,終於又有理由把你自己失敗的原因推到爹媽身上了:科學家們最近發表了一項規模龐大的研究,認為基因差異的確會影響人在教育方面的成就。


研究人員根據來自15個國家的超過110萬人的DNA數據,最終識別出了超過1200個與個體受教育程度有關的基因。


而在此之前,一項較小規模的研究找到了74個類似的基因變數,這些基因大多與腦部發育相關,一定程度上能夠預測人的學術成就。

劃重點:「一定程度上」


據報道,研究人員反覆強調,單獨來看,這些基因變數「幾乎沒有什麼預測的價值」。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的副教授Daniel Benjamin在一份聲明中說,「認為我們的研究結果是在找到了決定受教育程度的基因是『完全錯誤』的」。


總之,1271個基因變數大概僅僅能夠解釋不同個體之間在教育方面4%的差異。這遠遠不足以預測任何人的學業成就。

然而,當科學們將所有的基因變數合併成一種新的多基因聯合評分系統的時候,這種基因對教育成就的解釋確實會上升到11%至13%——大概和家庭收入或者母親受教育程度對於個體的學業影響差不多。


「這種多基因聯合評分是整個研究最令人興奮的地方」,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研究生Robbee Wedow是論文的聯合第一作者,他如是說到。「這套系統對於行為結果的預測能力實在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學習不好的新借口:基因不對


不過,千萬別看一眼DNA檢測套裝出來的結果就決定輟學了,尤其是只要一點你的唾液樣本的那種。


「比較低的多基因聯合得分絕對不意味著這個人就不能取得令人仰慕的學業成就了。」Wedow解釋道。

這是個典型的後天培養還是先天看命的情形:個人理想、家庭環境、社會經濟地位等等其他因素都比先天基因有更大的作用。「和其他很多現象一樣,後天環境和先天基因的互相作用才是決定性的。」他補充道。


儘管樣本廣泛,但這篇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期刊上的研究只覆蓋了歐洲血統的人群。未來更加全面的研究報告需要涉及更多不同種族和背景的人群。


本文譯自 Geek.com,由譯者 Freez Sun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為啥我們diss網紅臉,卻認為超模的臉很「高級」?
晒黑乳液比日光浴更安全嗎?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