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銅鏡收藏意義與市場價值

古代銅鏡收藏意義與市場價值

▲「這裡是收藏品的聚集地」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是它的信仰核心。它認為人們都有修道成仙的可能。因為「道」無時無處不在,只要認真修鍊,就能得道只要得道,人就可以「與道同久」,成為神仙。長生成仙是道教追求的目標。修鍊方術,如服食、行氣、房中術、守一、外丹、內丹以及齋蘸、符篆、禁咒等等,是達到長生成仙的方法。道教將人的最高理想界定為長生成仙,然後圍繞這一終極目標提出種種思想和方法。老莊的道家思想並不是宗教,而道教借用了道家思想中的某些命題,加以抽象,使之成為脫離自然而追求永恆世界的宗教觀。

佛教的產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西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經過魏晉南北朝的發展,至隋唐已經進入鼎盛時期。佛教宣揚生死輪迴,因果報應。歷代統治者大多以此來作為愚民的工具,宣稱人們應該逆來順受,多做善事,以期有個好點的來世。因此,佛教思想滲透到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各個方面,從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獨特的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哲學觀和服務社會、普渡眾生,多姿多彩的佛教文化。

中國銅鏡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源遠流長,它品種繁多,千姿百態,正因為佛、道佔據著中國古代宗教思想的主要脈絡,中國的佛道思想就不可避免的在銅鏡中有所反映和滲透,因而成為中國古代宗教文化傳播中的一個重要板塊。

一、四神

南北朝-隋代 四神鏡 直徑20.5厘米

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精品。

四神的起源很古老,相傳在黃帝時便有「四臣主四方」之說,這四臣似應是四神的原形,後來便以幾種動物代替了。或許這四方之神是遠古時期分布於中原黃帝部落周圍的四個部落的圖騰,因此許多奇禽異獸的來源雖然似神話傳說般荒誕不經,卻深深地留下了圖騰信仰的烙印。

《禮記·曲禮》談到四神時說:「如鳥之翔,如蛇之毒,龍騰虎奮,無能敵此四物」。可見,它們被選擇為氏族的圖騰時,明顯象徵著勇猛和武力。隨著時光的流逝,它們的含意也不斷發生變化。在原始部落進行戰爭時,組成部落聯盟的一些氏族被部署在不同的方位。古書說:「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當是指不同圖騰信仰的氏族所部署的方位。後來,人們就將四神代表了行軍的方位。漢代及其以後四神體系成立,它又變成了道教中拱衛天帝的四大神將: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方星宿。四神既是傳說中守衛四方的神靈,也是驅逐邪惡,護衛人們升天的神物。它是道教中身份很高的神祗。

二、麒麟

漢 四乳四靈鏡 直徑11.8厘米

圓形,圓鈕,主紋飾為四乳相間的青龍、白虎、朱雀、獨角獸(麒麟),邊緣以兩周鋸齒紋為裝飾。

四靈鏡並不是四神鏡,它只有「四神」中的青龍、白虎、朱雀,而玄武換成了「四靈」中的麒麟。「四大神靈」應該是「四神」和「四靈」,「四神」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是指「麒麟、朱雀、玄武、青龍」。而將麒麟代替白虎是因為麒麟是我國神話傳說中的仁獸,是人們心目中極為喜愛的祥瑞之獸,是仁慈和吉祥的象徵。

麒麟和龍、鳳一樣,是古代人民為了某些精神的寄託,嚮往美好的生活,經過長期地不斷努力而寓意創作出來的。從史料中的紋圖可看出,麒麟的形象隨時代而變化,較早似鹿,後像馬體、龍首。《說文》:「麒,仁獸也,麇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傳統之說,麒為雄,麟為雌。《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麟為百獸之長,鳳為百禽之長,龜為百介之長,龍為百鱗之長。麒麟是中國「四靈」麟、鳳、龜、龍之首,百獸之先。傳說麒麟被命為天上星宿,成「五行之精」。麒麟屬無種而生,世不恆有,可活三千歲。麒麟性溫良,「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所以被認為是「仁獸」,「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或「王則至仁則書」。由此而引有關孔子出生的傳說:孔子出生之前,有麒麟在他家門前口吐玉書,意喻長大後必定是賢才之人、國家棟樑。道教認為,麟的出現是聖王之「嘉瑞」。《漢書·終君傳》:「從上幸雍,獲白麟,一角、五蹄。」漢武帝因幸雍獲麟,更改年號,築麒麟閣,並賜諸侯白金。宋太宗得麟,宰相、群臣來賀。

三、十二生肖

隋代 四神十二生肖銘文鏡 直徑21.5厘米

圓形、半圓鈕,四獸環鈕排列,外圈十二生肖環形排列,造型獨特、形象生動。

十二支」為實用天文曆法,很可能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曆法也需要統一。於是,有人將「十二字」與「十二獸」相融合而配伍,形成流行至今的「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漢代以後,道教又把十二生肖定為道教中的神靈,例如,在太原北齊婁睿墓(武平元年,公元570年)壁畫中,發現了十二生肖的形象。該墓頂部是天象圖,再下一周便是十二生肖圖。婁睿墓壁畫中十二生肖的位置,是在天像之下,雷公之上,可見是把十二生肖當成了一種天神,可以保護主人死後靈魂升於空幻境界。這一點,與後來將十二生肖作為厭勝、避邪之物是一脈相通的。同時,十二生肖在墓葬中的位置,無疑也開啟了後來用十二生肖作為方位標誌的先河。在漢代,人們就把十二生肖中的雞和牛等作為神靈,如陝西米脂縣黨家溝漢墓出土的漢畫像石中的「牛首東王公」和「雞首西王母」。

陝西米脂縣黨家溝漢墓出土 漢畫像石

四、玉兔

唐代 月宮鏡 直徑15.3厘米

八出葵花形,樹鈕,主紋是為玉兔搗葯、蟾蜍、玉樹,鑄造精湛。

在漢畫像石中的西王母總是有一些侍從,諸如搗葯的兔子、蟾蜍、三足烏和九尾狐等,美麗的嫦娥也是西王母時代的人,是她的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裡請了「不死之葯」,被她吞了飛上了月宮。而不死之葯的製作還多虧玉兔搗葯之功。

也許是玉兔對嫦娥的飛天有關鍵的功勞,也許是我國的神話沒有統一的體系,玉兔後來又成了月亮的主人。例如:張衡《靈憲》:「月者,陰精之宗,積而成獸,像兔。」傅咸《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葯,興福降祉。」在漢畫像石中,就突出的表現了這一點。

《後漢書.天文志》註:「羿請無死之葯於西母王,娥竊之以奔月........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光」。中國神話傳說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藥,飛到月宮,變成了蟾蜍。其實,蟾蜍也是西王母製藥的一個有力的幫手,在漢畫像石中,蟾蜍就在西王母左右搗葯製造不老葯。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從其流行程度、鑄造技術、藝術風格和其成就等幾個方面來看,戰國、兩漢、唐代是三個最重要的發展時期。銅鏡的產地,以山東、河南、陝西、安徽為最多,現在各地均已挖絕,只有安徽亳州還不時有出土。

青銅鏡部分拍賣成交紀錄:

三山鏡(直徑118毫米 厚5毫米 重270克)------------成交價:RMB:5,500,000

東漢 車馬畫像同模鏡------------成交價::RMB 2,165,000

東漢 東王公西王母畫像鏡---------------------成交價:RMB 1,132,000

青銅鏡 (兩枚)-------------成交價:RMB 1,120,000

十二生肖青銅鏡---------------成交價:RMB1,384,188

戰國喜鵲猴子鏡---------------成交價:RMB6,050,000-

青銅鏡(兩枚)------------成交價::RMB1,120,225

唐海獸葡萄鏡---------成交價:RMB1,110,000

唐海獸葡萄鏡唐海獸葡萄鏡---成交價:RMB1,110,000

「淮南起照」神獸鏡---------成交價:RMB5,635,000

東漢東王公西王母畫像鏡------成交價:RMB2,132,000

東漢車馬畫像同模鏡東漢車馬--成交價:RMB1,165,000

東漢東王公西王母畫像鏡-------成交價:RMB2,132,000

唐透腿雙鳳鏡---------成交價:RMB3,528,000

商周銅鏡

殷代銅鏡均為圓形。鏡面近平或微凸,鏡身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稱橋形)鈕。西周銅鏡也都是圓形的,鏡面平直或微凸,鏡身較薄,鏡鈕有弓形、半環形、長方形多種。又可分為素鏡、重環鏡、鳥獸紋鏡三類。

這時以素鏡為主,到西周中期出現了有紋飾的銅鏡,到晚期鏡背的紋飾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動物紋飾,打破了傳統的風格。

素鏡:指鏡的背面沒有紋飾。

重環紋鏡:鏡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鈕,飾重環紋。

鳥獸紋鏡:鏡身平直,背面有兩個平行弓形鈕。在鈕的上方用鹿紋,在下方有展開雙翅的鳥紋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早期。這一時期出現和流行的鏡類有:素鏡(全素鏡、單圈、雙圈凸弦素鏡)、純地紋鏡(方形的很少,圖案都有地紋,但沒有銘文)、花葉鏡、四山鏡、多鈕鏡等。一般都是體薄而圓的,上有橋形小鈕。

戰國中期,銅鏡的種類繁多。銅鏡的紋飾也有所變化,如花葉鏡中的葉紋鏡從簡單的三葉、四葉到八葉,還出現了雲雷紋地花瓣鏡、花葉鏡。四山鏡的山字由粗短變得瘦削,在山字間配有花瓣紋、長葉紋、繩紋,相當繁縟。還出現了五山鏡、六山鏡。這時出現的鏡類有菱紋鏡、禽獸紋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金銀錯紋鏡、彩繪鏡等。

戰國晚期至秦未出現了四葉蟠螭鏡、蟠螭菱鏡,有三層花紋的雲雷紋地蟠螭連弧紋鏡。

漢代銅鏡

漢代除了繼續沿用戰國鏡外,最流行的銅鏡 有:蟠螭紋鏡、蟠虺紋鏡、章草紋鏡、星雲鏡、雲雷連弧紋鏡、鳥獸紋規矩鏡、重列式神獸鏡、連弧紋銘文鏡、重圈銘文鏡、四乳禽獸紋鏡、多乳禽獸紋鏡、變形四葉鏡、神獸鏡、畫像鏡、龍虎紋鏡、日光連弧鏡、四乳神鏡、七乳四神禽獸紋鏡等。

漢代是我國銅鏡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銅鏡 ,以漢鏡出土的數量最多,使用普遍,漢鏡不僅在數量上比戰國時期多,而且在製作形式和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有了很大發展。從其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重要的變化出現在漢武帝時期,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東漢中期。

西漢前期是戰國鏡與漢鏡的交替時期。直到 西漢中期漢武帝前後,一些新的鏡類流行起來了。這些新的鏡類對後世銅鏡的發展,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

根據考古發掘出土銅鏡資料來看,這一時期的銅鏡的類型有以下幾種比較流行:

神獸鏡類:重列式神獸鏡、環繞式神獸鏡、畫文帶佛獸鏡。

變形四葉紋鏡類:變形四葉駕鳳鏡,變形四葉佛像鳥鳳鏡、變形四葉獸首鏡、雙菱紋鏡、瑞獸鏡。

這時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合成紋飾主題內容。這時的銘文由於文字難十辨認.雖發現一些銘文鏡,但能辨認清楚的很少。

吳鏡中發現紀年銘文最多,有:黃龍亦鳥、建興、五鳳、太平、水安、甘露、鳳凰等孫吳年號,三國、兩晉、南北朝出現新的鏡型不多,主要沿襲漢鏡的樣式。這時銅鏡的種類不多,類型集中,創新極少。這時神獸鏡流傳最廣。變形四葉紋鏡中以變形四葉八鳳鏡居多。從銅鏡的發展歷史來看,這個時期處於停滯衰落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是我國銅鏡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隋唐銅鏡,較前代又有了新的發展。在銅質的合金中加大了錫的成份,在銅鏡的質地上就顯得銀亮,既美觀又適用。在銅鏡的造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了菱花式及較厚的鳥獸葡萄紋鏡。並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吉祥、快樂的畫面應用到鏡上,如月宮、仙人、山水等。並出現了題材新穎,紋飾華美,精工細緻的金銀平脫鏡、螺鈿鏡。這是盛唐高度藝術水平的產物,充分顯示出唐代銅鏡的特點。

隋唐銅鏡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隋代和唐初年間,銅鏡的主題紋飾以瑞獸為主,瑞獸鏡比較盛行、瑞獸鏡是隋唐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類型。它除了繼承中國古代銅鏡的傳統,又有了新的創新。瑞獸葡萄鏡是唐鏡引人注目的鏡類,它揭開了唐代鏡主題紋飾的序幕。

唐高宗至唐德宗時期,銅鏡裝飾上出現的新形式、新題材、新風格,使銅鏡進入富麗絢爛的時代。

唐德宗至晚唐、五代時期,主要流行對鳥鏡、瑞花鏡、盤龍鏡。

唐代鏡最大特點之一是藝術樣式或藝術手法的多樣化。銅鏡藝術也呈現出濃郁「盛唐氣象」。

宋遼金銅鏡

中國銅鏡在唐代以前,以圓形為主,極少有方形的。到宋代後除繼承過去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葵花形、菱花形鏡以六葵花為最普遍。它們的棱邊與唐代有所不同,有的較直,形成六邊形鏡。此外還有帶柄鏡、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等多種樣式。並出現了很多花草、

鳥獸、山水、小橋、樓台和人物故事裝飾題材的銅鏡,還有素麵鏡,窄邊小鈕無紋飾鏡,這些題材都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此外,還有一些神仙、人物故事鏡和八卦鏡等。

金代銅鏡從近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的金代銅鏡來看,其主體、紋飾也是十分豐富的。雖有不少是模仿漢、唐、宋各代的銅鏡做工,但也有一些別開生面的圖紋。常見的有雙前鏡、歷史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瑞獸鏡、瑞花鏡等。金代銅鏡紋飾,一是仿造漢、唐、宋三代銅鏡的圖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紋樣,又創造出一些新式圖樣。以雙魚鏡、人物故事鏡較為多見,特別是雙魚鏡、童子攀枝鏡最為流行。

元代銅鏡

元代銅鏡,多採用六菱花形或六葵花形式,但紋飾已漸粗略簡陋。這時銅鏡有纏枝牡丹紋鏡、神仙鏡、人物故事鏡、雙龍鏡、「壽山福海」銘文鏡,素鏡、至元四年龍紋鏡。明代有洪武年款的龍紋鏡及大明宣德年制銘文鏡(銘文在鈕上),還有明末起義首領李自成時創製的大順三年鏡(銘文在鈕上)。到明代以後,銅鏡就逐漸被玻璃鏡取而代之了。

元、明之後銅鏡

元、明以後,銅鏡製作更見衰勢,除傳統式樣外,雙魚紋、雙龍紋、人物故事如柳毅傳書等是較新穎的式樣。但這時的銅鏡製作粗糙,較多的只有紀年銘文而無紋飾。在這一時期,特別是明代,仿造漢鏡和唐鏡的風氣很盛,所仿銅鏡多數是漢代的六博紋鏡和唐代的瑞獸葡萄鏡,仿製銅鏡一般形體較小,紋飾模糊不清,已無漢、唐銅鏡的昔日風采。

目標客戶:精準定位100萬客戶

1、中歐美、港澳台等發達地區,100萬+實力買家時刻關注

2、掌握157820名高端人士朋友圈資源,逾10萬新浪微博資源,定向藏品推薦

成交:技術縮短周期,3D提高成交率

1、地域、高收、興趣三大定向維度精準覆蓋目標人群

2、預約將近100名行業權威知名人士為品牌進行權威背書

3、與數家國際知名網站達成戰略合作,為藏品提供專業的私人訂製服務

4、與國內知名3D技術公司合作,推出逾千萬的3D藝術館、《3D藝術品全媒體聯播平台》,獨有的藝術品3D展示技術,幫助買家找到精準藏品

澳門中信所做的改變,為企業帶來全新的傳播方式,為客戶建立數字化的推廣與銷售平台,通過移動展示觸及用戶,大程度地提高了藝術品的價值以及藝術品的成交率,而用戶回饋給我們的是更多好評以及更加信任的合作。

2016秋季藝術品累積成交額8.8億港元

這裡輸入自己想要內容

參展800件

成交率:86.06%

2015春季藝術品累積成交額15.03億港元

這裡輸入自己想要內容

參展1200件

成交率:79.15%

2015秋季藝術品累積成交額6.2億港元

這裡輸入自己想要內容

參展500件

成交率:92.01%

2015春季季藝術品累積成交額16.58億港元

這裡輸入自己想要內容

參展1420件

成交率:88.5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藝術品經紀人周總 的精彩文章:

青銅器市場價值高嗎哪裡可以出手
奇石今年收藏為什麼如此火爆

TAG:古玩藝術品經紀人周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