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放棄億萬家產,寫了本叫《邏輯哲學論》的書,震驚整個哲學界!

他放棄億萬家產,寫了本叫《邏輯哲學論》的書,震驚整個哲學界!

路德維希?約瑟夫?約翰?維特根斯坦(1889年—1951年),猶太人,哲學家,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省,逝世於英國劍橋郡,享年62歲。

維特根斯坦的父親卡爾·維特根斯坦是奧地利著名鋼鐵工業企業家,母親萊奧波迪內·卡爾馬斯·維特根斯坦是著名作家、經濟學家哈耶克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銀行家的女兒。他為了哲學,放棄了父親繼承給他的億萬家產,把這些全都讓給了他的哥哥和姐妹。因此,也成就了「哲學家不愛錢只愛思考」的一段佳話。

維特根斯坦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其研究領域主要在數學哲學、精神哲學和語言哲學等方面,曾經師從英國著名作家、哲學家羅素。 從1939年至1947年,維特根斯坦一直在劍橋大學教書。他在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包括有1篇書評,1本兒童辭典和1本75頁的《邏輯哲學論》,而《邏輯哲學論》被認為是維特根斯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書一出,震動了當時的整個哲學界,就連他的導師羅素也為此停下手頭工作來重讀此書。

那麼,此書都講些什麼呢?它有哪些我們可以學習或借鑒之處呢?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進入。

《邏輯哲學論》是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的主要著作,其思想主要源於弗雷格和羅素,他試圖用邏輯來構造一個嚴謹嚴格的世界。其最具代表性的理論就是關於命題與世界關係的「圖像論」,它強調語言和世界的一一對應關係,這與維特根斯坦後期哲學的語言遊戲說是完全不同的。

1,圖像論:事實和世界

圖像論是關於語言或命題性質的學說,根據維特根斯坦的自述,圖像論的靈感來自他在戰時讀到的一本雜誌,提到在法庭上用玩具模型來表現一場實際的車禍。但這裡的圖像不是指例如圖畫那樣可見的形象,他從模型這個靈感中得到的是構建語言與世界的一一對應的關係,或者說是指命題與事實的一種邏輯上的關係,因此維特根斯坦也稱圖像論為「邏輯圖像」,而邏輯圖像的基本構思即語言與世界對應,複合命題與複合事態對應。在理解圖像論的同時,我們先要對世界、事實、對象等概念進行解讀。

《邏輯哲學論》開篇就說「世界就是所發生的一切東西」,「世界事實的總和,而不是物的總和。」具體的事物是有生有滅,不斷變換的,因此物質構成世界的說法總是有漏洞的,但我們又不能訴諸過分抽象的物質概念,於是我們談論世界,並不是討論一個個的物或者對象,世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由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組成的物質世界,而是事實的世界,是與物相關的事實或者事情。在他看來,事實與事物的最大不同在於事實是有結構的,是可以被分析或者被構造的。世界分解為事實,既包括原子事實也包括複雜事實,而複雜事實是由原子事實構成的,如此一來,我們只需要分析原子事實即可。原子事實是最基礎最簡單的事實,其中不能再分出別的事實了。而原子事實就是各客體或物的結合,再分析下去就只能分析客體,「客體的形狀構成原子事實。」

2,世界的對象究竟為何物?

維特根斯坦說「對象是簡單的」,這意味著對象是不可能加以分析的簡單對象。對這個簡單對象,維特根斯坦也是頗為猶豫的,他曾在筆記中寫到:「我們的困難是,我們總說到簡單對象,卻舉不出一個實例來。」他舉了如蘇格拉底、書這樣的個體,也有時把簡單對象理解為邏輯要求或邏輯終點,然而在《邏輯哲學論》中,他始終未能舉例說明什麼是簡單對象。但我們能知道的是對象是簡單的,沒有結構的,是穩定的,持續存在的。

在理解世界、事實和對象三個概念後,我們可以與之將語言、命題和名稱對應起來來看圖像論。與原子事實一樣,原子命題是互相獨立的,不能進一步分析為其他命題,而只能分析為名稱和名稱的配置,此處的名稱相應於世界中的對象,並且名稱只是指稱對象,既不具有意義,也不能描述對象的內容,因而名稱無真假之分,只有命題才有真假,作為圖像,作為構成語言的要素。

3,可說與不可說

很多學者將《邏輯哲學論》的主旨歸為「劃界」二字,而且維特根斯坦本人就在論序中說這本書的意義可以概括為如下: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沉默。

這個劃界不是對現實世界或者別的什麼的,而是對思維,或者說是對思想的表述進行劃界。維特根斯坦認為那些不可言說的才是最珍貴的,是哲學的重心所在。自然語言由於語法結構的誤導,使的哲學領域內的語言使用相當混亂。因此他要求我們必須使用符合邏輯句法的語言,即「邏輯上完善的語言」。然而這畢竟是理想性語言,並且建立這樣的語言並不能夠令人滿意地描述世界和表達思想。

因為一切語言包括維特根斯坦創造出來的這套邏輯語言都是有限度的,只能表達能夠表達的東西。如此推論,那必然存在超出語言邏輯範圍外的不可表達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不可說的。而中國哲學家老子在幾千年前就意識到了這點,所以老子才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維特根斯坦的邏輯漏洞

雖然維特根斯坦聲稱,只需把可說的東西說清楚,對不能說的要保持沉默,但其實他本人說了很多不可說的東西。

首先,邏輯形式是不可說的

邏輯形式是《邏輯哲學論》中最難解的概念之一。語言與世界如何同構,命題與事實如何對應,維特根斯坦說是因為它們具有同樣的邏輯形式,但這個邏輯形式本身卻不是命題對事實的摹畫。「命題可以描述整個現實,可是它們不能描述那它們必須同現實所共同以便能夠描述它的東西——即邏輯形式。為了要能描述邏輯形式,我們應當能把自己連同命題一起置於邏輯之外,也就是置於世界之外。」

其次,生命的真諦是不可說的

除此外,維特根斯坦還認為哲學問題,包括倫理學、美學等等,都不是實證科學,都不能摹畫世界,因此都是不可說的。那些神秘的東西,如哲學、倫理學等談論的生命的意義等等問題,都是事實之外不可言說的東西。就好比生命的意義,因為每個人的生活不同,閱歷不同,其真正感受到的生命的真諦是無法言說的,只有親自體會才有感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雖然不能言說,但類似於生命的意義這些問題卻是重要的問題,是哲學家乃至所有人應當窮極一生的問題。但是維特根斯坦卻對此說了不少,而且是運用他自己的邏輯語言說出的,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

結語——

維特根斯坦具有極為深厚的文化素養,對人類生存本質有著深刻的感知。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曾經震動了西方哲學界,許多與他同時代的和在他之後的西方哲學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響,包括他的老師羅素也曾—度接受了他的哲學。維特根斯坦在現代西方哲學界獨樹一幟,其影響經久不衰。

據說此圖中,有一個名字叫希特勒

作為20世紀一個天才的哲學家,他對哲學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從理想性的語言到日常生活語言的轉變,是維特根斯坦一生中很重要的轉折點,他把枯燥乏味懸置高空的語言理論變得有趣而貼近生活,正是立足於生活,立足於實踐,他能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語言遊戲說,強調語言的意義在於使用,對後期的日常語言哲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不僅對邏輯經驗主義哲學、日常語言哲學的發展,而且對哲學方法論,邏輯學(尤其是數理邏輯)的發展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與詩畫 的精彩文章:

世上最多情之人竟是他,表面煙花柳巷,內里白衣卿相!
尼采《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TAG:哲學與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