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嘉古村》之廊下村-風景秀麗、古迹頗多的南宋古村

《永嘉古村》之廊下村-風景秀麗、古迹頗多的南宋古村

廊下村,位於楠溪江中游東邊沙頭境內珍溪沿岸,楠溪江支流花坦溪上游,西距花坦村約1.5公里,包含廊一、廊二、廊三3個行政村。

廊下村始建於南宋祥興年間(1278-1279),與花坦村一樣,也是朱姓聚居村,以「貧而樂讀,耕讀傳家」為村風。廊下村有古城牆、孝思祠、南宋王墳等名勝古迹,水清山秀,空氣清新,生態環境良好。

廊下村與楠溪江其他村落布局不同,是一個著重於軍事防禦功能的村落。古寨門呈半橢圓形,用光溜溜的卵石一圈圈圍砌而成,形似一棵古樹的年輪。那厚厚的寨牆足有2米多寬,四面包圍著村子。

寨牆之上建著寨樓和瞭望孔,牆內壁築成三級梯形,上級每隔3米設著一個炮眼。寨樓視野廣闊,前方數里一覽無餘。

當地《朱氏宗譜》載,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村人朱猛善、朱省元兄弟二人發動族眾千餘人築城守村。後因元軍來勢兇猛,兄弟倆退守軍寮,被元軍包圍,所率83人全部殉難,被同葬一穴,後人稱之為「塘墳」。

廊下孝思祠,是當地朱氏宗祠,在廊二村,坐西朝東,佔地1200平方米,是宗族進行重大活動和聚會的地方,始建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清初被毀,清康熙年間重建。孝思祠規模宏大,建築精細,是典型的明代建築,1997年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孝思祠由照壁、山門、戲台、正廳、兩廂等組成,東面開三組雙扇大門,中門由基座開槽作為通道。照壁隱作四柱三間磚石仿木構做法,寬7米,高4.5米。

山門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懸山頂。戲台居中,歇山頂,頂棚設八角攢尖式迭栱藻井,滿繪花卉、戲曲故事等彩畫。正廳五開間,懸山頂,前廊寬敞,出檐深遠,用材粗壯。兩廂四開間,梁架結構均為抬梁穿斗混合式。

廊下「王墳」,為宋進士朱直清之陵墓,佔地540平方米,設施齊全,是我縣規格較高的宋墓。1983年,「王墳」被列為縣級文保單位。

距墓地60米處,建有神道門,兩側對列石將軍、石獅子、石羊等。過神道門,有墓道經五鳳樓直達墓前。墓地所存石雕,造型優美,線條流暢,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文革」期間,「王墳」遭到嚴重破壞。2002年,由居住在台灣的族人朱松貴發起,朱清聖、朱啟月、朱清轟、朱景寧等老人分頭集資重新修建了「王墳」。墓前的一對石太監、石馬一直陪伴著主人,是墓地保存最早、最完整的雕像,這對遺留下來的石像,雖經歷了好幾個世紀,看起來仍然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節選自永嘉文化教育叢書系列之《永嘉古村》

陳智峰主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古道 的精彩文章:

《永嘉古村》之嶺上村-依山傍水,風光絕美的「烤全羊村」

TAG:溫州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