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眼中不曾美顏的世界

你眼中不曾美顏的世界

原標題:你眼中不曾美顏的世界



《72小時》中國版,騰訊視頻每周四18點更新。


第一次知道張學嬌這個名字,是因為《夜行歌者》,那是一部講述北京夜班出租汽車司機生活的紀錄片。


在影片里,每天夜幕降臨,主人公劉心便起身梳洗準備出門。逼仄的單元房裡,年邁羸弱的父親和已經癱瘓的母親目送著他離開。母親已經卧床多年,時常精神恍惚,父親腿腳不便,還要在廚房和病床之間來回移動,一邊照料老伴,一邊嘮叨,話語夾雜著怨懟,京味兒很濃。

然而一上車,主人公立刻變換了另一個模樣,乾淨的制服、幹練的神色和流利的口才。劉心和乘客們侃侃而談,一如北京所有的計程車司機,分析國際局勢,披露國內政治……第二天天亮的時候,他瞬間又變回一隻飛倦的鳥,把打包的早點放在父母床前,一句話沒有,獨自回屋,拉上窗帘,睡覺。


這是一個關於現實和夢想的故事。劉心希望成為一名歌手,他參加了電台組織的計程車司機好聲音比賽,並且最終獲得了獎項。然而,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是他如何練聲比賽,也不是他深夜工作的艱辛,而是他職業之外的瑣屑生活:不僅有吐槽感情遭際的同行聚餐,更有回到呼家樓家裡那真實的一地雞毛……


影片是央視紀錄頻道投資製作的,當時我還在頻道負責部分節目生產,除了白天上班,每周總有一到兩個晚上,通宵完成大量的播前審看工作。或許是因為相同的夜間工作經歷,《夜行歌者》打動了我。我至今清晰地記得,看完這部影片是某天的凌晨,窗外依稀泛起天光,我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先愣了一會兒,然後特地找到演職員表的位置,在導演一欄里看到了張學嬌的名字,其實那時她是個碩士畢業剛剛走出校園不久的導演。


後來,我推薦她參加了全國性的紀錄片行業會議,當著三四百位來自各地的紀錄片導演,她在台上介紹創作心得。學嬌當時說的一句話我至今印象深刻,大意是,生活里不僅僅只有戲劇化的奮鬥和饗賞,還有這個世界給我們的無時不在的迷茫。我覺得,這個姑娘確實挺有想法的。



現場採訪中的張學嬌


去年,騰訊視頻計劃引進日本放送協會(NHK)新一季的《紀實72小時》,並同時購買了節目製作模式,就是說要在日方的指導下拍攝《72小時》中國版。我們團隊接到了生產任務,製片人李潔找到了張學嬌,學嬌先是挺開心,但緊接著很警惕地問:「不會讓我拍美食吧?我不幹哦。」 唉,說來慚愧,我現在的公眾形象就剩一個「吃」了。而事實上,我拍美食的歷史只有幾年,但拍紀錄片的工齡甚至要比張學嬌的年齡還大,而且我完整經歷了中國紀錄片的「新紀實主義」運動,並有幸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肇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中國紀錄片新紀實主義思潮,是幾乎同時發端於體制內外的一場運動。這裡既有主流媒體內部的紀錄片人,從方法論上對國外非虛構影像操作方式的借鑒;也有一些獨立製片人和學者,在價值觀方面針對「直接電影」、「真實電影」流派理論進行的思考。


其實不管是誰是主導,這場運動都曾經掀起了一場關於真實的討論,它讓中國的紀實影像遊離了蘇聯政論電影的基因,開始從觀感上回歸現實。


然而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很多電視台紀實類欄目的取消,觀察式的紀錄片更多地零星存在於各獨立製片人的創作之中。一方面,時常有中國紀錄片人在國際主流紀錄片節展上不斷獲獎,另一方面,此類的節目迫於收視壓力,漸漸從公共電視媒體中黯淡出局。傳統的紀錄片人,包括我在內,出於求生的本能,更多地開始將題材轉向文化、歷史、自然這些所謂的「大片」。我們的影像越來越注重造型、敘述越來越遷就大眾心理的後果是,在屏幕上,帶有痛感的紀實內容不僅在量上減產,在內容方面,「底層精神,平民觀點,深厚的人文關懷,理性和批評的視角」(呂新雨語)也變得越來越稀缺。所以,前幾年上海電視台《人間世》的爆紅,與其說在觀眾中收穫了巨大反響,不如給業界一個提醒:

紀實類節目依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客觀平實的立場和永遠未知的敘事朝向,依舊是紀錄片最根本的兩條屬性。


NHK《紀實72小時》創辦於2006年,是一個觀察式的紀錄片周播欄目,它通過對一個固定場景三天三夜連續不斷的記錄和採訪,嚴格按照時間順序,從拍攝中選取一些隨機的訪談,極大貼近生活本真狀態,同時又能透過這些表象傳遞出某種沉靜的溫暖。有意思的是,這個節目的很多創作者並不是專業紀錄片導演,而是來自這家電視台的時事報道部門,多為初出茅廬的新聞人。他們完成的節目,在一些「大腕兒」眼裡或許太缺少「作品感」,但十年來,《72小時》受到了日本觀眾持久而穩定的追捧,甚至連片尾曲也深入人心。


張學嬌思考良久接下了中國版的製作任務。在作為總導演被派往日本培訓之前,她先約了小夥伴,在麥當勞24小時餐廳進行觀察和模擬採訪。「生活里從來不缺少故事,缺少的是我們的發現。」三天下來,她一邊播著手機里拍攝的視頻小樣,一邊興奮地跟我描述著看到的和聽到的一切,絲毫沒有睏倦之感。這種興奮,一直持續到她去日本學習回來。她很喜歡這種簡單直面現實沒有任何修飾的紀錄片,並且認為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



製片人李潔(左三)、72小時總導演張學嬌(左二)


與日本NHK團隊


與我周圍的女性同事相比,學嬌最顯著的特徵是樂觀、開朗,有親和力,大家也因為性格喜歡接近她。本來,做紀錄片的女孩兒已經夠強勢了,但在學嬌面前,這些女生卻都故意扮柔弱,連擰瓶子蓋這樣的事情都要求助於她。學嬌一點也不在乎,作為一名獨自在北京打拚的年輕人,她熱愛自己的的工作,也能把生活過得像段子,開得起玩笑。連我都訂閱了她的朋友圈:出差隱形眼鏡被服務員丟了啊,回家忘帶鑰匙一腳就把門踹開……段子太多,而且充滿自嘲的歡樂。


記得去年底,學嬌和她的團隊在對幾處選擇的拍攝地點進行前期調研。回來時,她興緻勃勃給我講長沙解放西路一件米粉店裡的見聞:一個曾經的電視製片人突然喜歡上在酒吧推銷手機的工作;一個有主持夢想的女孩在演藝吧不停試鏡;一個創業者在培訓現場撿到馬雲火車票……有的匪夷所思,有的充滿喜感。


特定的場景,人群彙集之地,看上去更像人生的十字路口。在這裡進行觀察式的記錄,顯然有非常強烈的社會文本意義。


和學嬌交流,我彷彿回到了上世紀末,那時候溫普林、吳文光、林旭東這些老炮兒,經常在各種場合推介讓魯什、懷斯曼、小川紳介,他們口中的這些紀錄片巨擘,直接造就了「真實電影」和「直接電影」流派的創立與實踐,也讓中國紀錄片人了解到什麼是「伴隨式採訪」,什麼是「牆上的蒼蠅*」。聽著學嬌的生動講述,我對節目很有信心。

不過今年元旦,拍攝完長沙跨年,回看素材的時候,學嬌感受到了壓力。用她自己的話說,沒想到看似簡單平常的隨機採訪,背後卻需要付出這麼多的努力,她認為自己拍的不好。學嬌是我同鄉,在安徽含山縣長大,這個地方有兩處著名的古迹,一處叫褒禪山,因為王安石的文章聞名天下;另一處則是更久遠的昭關,當年伍子胥在這裡一夜愁白了頭。那段時間,學嬌爽朗的笑聲少了,甚至她很長時間在機房鬱鬱寡歡。



在機房審看素材


看到學嬌著急,我忍不住和她聊拍到的故事。當我看到鏡頭裡並沒有出現前頭她說過的那個創業者、那個賣手機的製片人和那個夢想做主持人的姑娘,他們平時總來這家米粉店的,而且就在旁邊的店子里工作。我說,為什麼不能這一次把他們拉到粉店來拍呢?學嬌很認真的說,在日本同行的Bible(節目操作手冊)里,是不允許有任何組織拍攝的,而且所有的拍攝必須在72小時之內完成,不能延長,甚至連人物出場的前後順序都不可能有變。她說:「我喜歡日本人這樣的死性勁兒,這樣的不通融,這也是考驗我們記錄和復原能力的試金石」。


可能每個紀錄片導演都有自己的「真實影像」的底線吧,絕對的真實或許是不存在的,這一點我同意周浩老師,他認為紀錄片有「原罪」,為什麼這個鏡頭在另一個鏡頭的前面?背後可能都站著自己的企圖心。


每一個紀錄片人都是一個敘述者,而我們每天生活在無數個平凡乏味的瞬刻里,怎麼才能在海量的瞬間,找到一種可以建立敘述的「秩序」,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更是一個關照自己的世界觀的艱難歷程。


日本同行選擇了一條很笨拙、完全依賴客觀時間推動的線性敘事結構,除了鍛煉初入行的影像工作者,對完全真實素材的組織和駕馭能力的初衷,無非也是想帶給觀眾更加超脫的觀察者的感受。對學嬌和她的團隊而言,從一個熟練的紀錄片生產者到真正的生活觀察者,其實中間需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好在學嬌不氣餒,她說:「這個故事我可能拍的不夠完美,但我想下個故事我會更有數」。 果然,隨著節目每周一次的上線,我能夠看到攝製組的自我調整和完善,有好幾個故事,數次擊中了我的淚腺。



72小時團隊在珠峰大本營

今年過去半年多時間,張學嬌一直在實地調研、團隊培訓(完成一季72小時的系列大概需要5-6個團隊)、集中拍攝里度過,幾乎片刻不能停歇。現在這些期節目成片,實話說,我既看到了學嬌和團隊的進步,同時也看到了我們與NHK同行的差距。現實和呈現永遠是一對矛盾,但這樣真誠努力的記錄,我覺得在中國這個時代尤為珍貴。我也相信,隨著節目的不斷推出,會有更多的中國觀眾,包括喜愛日本版《72小時》的粉絲,會越來越能接納張學嬌他們為真實呈現當下中國做出的努力。




72小時團隊在各個城市探索人群彙集之地


真的很幸運,能和學嬌這樣有情懷、有職業追求的同事一起工作。上周節目播出過半,騰訊視頻接到日方來函,希望挑選節目在NHK《紀實72小時》播出,我覺得這是對這個年輕團隊最好的鼓勵,也是張學嬌送給自己而立之年最好的生日禮物。那天看完節目,我充滿羨慕地對學嬌說了一句話:你的世界,沒有美顏,比我的更真實。


* 牆上的蒼蠅(a fly on the wall):不動聲色地觀察周圍的一切,我們才有可能看到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特搜 的精彩文章:

朱丹前任和現任對比,差距不言而喻,網友:他是身在福中不惜福!

TAG:電影特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