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韻長樂】儒學過化長樂(上)

【文韻長樂】儒學過化長樂(上)

原標題:【文韻長樂】儒學過化長樂(上)


儒學過化長樂


歷史上文化最興盛、儒學最集中的地方是鄒魯、齊魯。魯是孔丘出生地,鄒是孟軻出生地,文質彬彬,周禮由此產生、完備。但作歷史的瞭望,儒家思想不僅屬於鄒魯,而且是屬於全中國,當然同樣也屬於濱海長樂。長樂,地處閩中、閩江口南岸,與台灣相東西,這二段不過百里之邑,卻很集中很深厚地蘊涵了區域的鄒魯之學、孔孟之道。



論語·雍也》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周武王封太公望於齊,至桓公為五霸之一。田氏代齊,為戰國七雄之一。可見周禮是可以下延和分封的。海濱鄒魯,亦不過作地域性的解讀和時代演進的認定而已


一、 學對長樂區域文化深遠影響


孔子收集、整理、刪編傳世的文獻典籍,每涉及堯、舜、禹,往往與商湯、文、武、周公聯稱,著重推崇周禮。夏之前的五帝文化,記文慎謹、簡略,這是因為:一是年代久遠,與孔子生活的朝代相去2000多年;二是夏、商、周三代活動中心都在黃河下游,周公、孔子掌握的經典,記載上古文明比較局促於中原地區。


後來儒家一脈秉持華夏大一統思想。《六經》與《史記》所書中國最早建立王朝的是中原的華夏民族。


近百年,越來越多的考古學家、古史學家提出了補充,認為中國古文明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源並起,互動前行,在我們遼闊的土地上,上古至少分布著華夏、東夷、苗蠻等族群,各族群都創造了自己的區域文明。五帝文化、堯文化、舜文化、禹文化,經過數千年的蕃衍、融合,才成就了偉大的中華文明。


sdfd



孔子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孔子博學慎言,根據歷史事實說文化,已經追溯到五帝,從孔子時代上溯二千多年,不過未能詳述,只是略記幾筆。略記幾筆也是對歷史的定位和認可,同時又給後人留下了進一步挖掘研討的空間。


同樣的情況,長樂歷史最早的文字只掛「三代屬揚州」。立縣唐武德六年,先新寧而後長樂,別稱吳航。那麼吳航之前,這地方有過土著族群,有過更早的地名嗎?正史未作詳盡記載。筆者在一篇史文中曾認為:長樂是中國東南濱海早期海洋文化衍發區。遠古的長樂棲息著原始氏族土著人。他們成群結隊,擇沿江沿海佔山為寮,結茨而居,以蛇為圖騰,斷髮紋身,以漁獵採集和簡單墾殖為生。原始土著長樂人,應有自己的生存、生產和生活方式,應有自己的文化,也許是屬於「東夷族群」。這一重大的歷史課題,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探究。


從永嘉「衣冠南渡」、王審知入閩、琴江清水師營的建立和歷史文化名村的得名,以及比干堂、虞舜堂、博物館、圖書館的新建,無不證示長樂文明的淵源久遠,也無不證示了孔子「征史」思想的卓識遠見。


透過歷代經學著述,諸如宋黃的《禮記集傳詮注》《續儀禮經傳通解》《論語意原》《論語通釋》《六經講義》;劉砥《論語解》,劉礪《孟子解》,陳如晦《論語問答》,元郭《易說》,歐陽光《四書釋疑》《五經要旨》;明陳聯芳《書經淺說》,陳大 《詩經義》;清梁章鉅《論語集注旁證》《孟子集注旁證》和謝章鋌《毛詩尚書左氏傳註疏》等等,都可以看出孔子學說對長樂文化影響之深遠。


二、 學在長樂的文化衍生







儒學歷史演化數千年。孔子曾教導子夏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孔子本人並未以「儒」自詡。他概念中的儒者亦不專指自身及其門弟子。原來的「儒」,指從巫、史祝等原始宗教教職中分化出來的術士。最早明確提出儒學就是孔子「仁」的學說的是荀子。孔子歿後,儒家一分為八,八派之中的思孟學派和以孟子為代表的孫氏儒對後世影響最大。


01

秦始皇一統天下,容不得七儒八儒的嘰嘰喳喳,采法家丞相李斯之議,行焚書坑儒暴政,其直接結果是結束了中國學術文化思想史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黃金期,使儒學遭受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但儒學卻未曾絕學。漢代儒學地位突顯。後來道、法、名、墨與儒家相提並論,被後世稱為顯學。孔子是儒學的集成大師,杏壇教主。


宋元時期的儒學通稱理學,首創者是張載、周敦頤,繼之者為二程,集大成者是朱熹。程、朱學派治學論道偏愛談論天地萬物之理。理學興於宋,所以又稱宋學。宋代理學,把孔子和孟子的「仁愛」學說推向極端,把「養心莫善於寡慾」篡改為「滅人慾」,是一種歪曲,離孔孟本意已甚遠了。程、朱理學被僵化為封建社會衰落時期禁錮百家思想的教條,統治了近古中國千年之久。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呼要打倒的孔家店,實際上只是「理學店」「朱家店」。孔子儒學代之受過,這在長樂表現得尤其深刻。


儒學在長樂


長樂吳航書院的國學講堂,名家接踵,一講再講而至於十數講,是十分令人矚目的文化現象。


明侍郎王世貞有序曰:「五季之中原,日尋於干戈,至靖康而悉以諉虜。衣冠之士,脫鋒刃而竄匿於吳、越、閩、廣之間,抱其遺編以誨其子弟,出而當太平之用,故天下之所稱貴姓者,漸不在北而在南。薦辟、科舉之政行,天子所與共天下者,皆彬彬諸書生,誦法孔子之輩。士或旦白屋而夕朱戶,其子弟習其遺編以繼顯,故其姓之所以貴,漸不在紈絝,而在詩書。」


治長樂縣事很有建樹的徐承禧肯定長樂「士人被服儒雅,世稱海濱鄒魯,有自來矣。」「家富足而戶詩書,禮讓興而閭閻洽。」


史稱吏才史才的大儒夏允彝,在他手編的長樂縣誌中也說得再明白不過了,他認為長樂為儒學過化之鄉,教化翔洽,故有「四壁書聲小鄒魯」之稱,有「海濱若朱泗」的記載。


三、 樂重教得益於儒學


科舉制度自隋唐始施至清末廢止的1300多年時間裡,對本土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民俗乃至國民性格的塑造所具有的積極作用,歷代志書都著力作了肯定和彰顯。新編《長樂進士》一書的序,更是站在時代的高度,把人才薈萃的進士群體,看作「長樂的根基,長樂的財富」。這一中肯的評價,是於史有據的。

長樂重教崇學歷史悠久,今古一脈師承。這在福建濱海地區獨步前沿,極富特色。


《縣誌·學校·學宮》曰:「運會有轉移,則學校之制度古今不能強同;風化所關係,則教育之宗旨古今不可或異。夏校、殷序、周癢,學則三代共,其意蓋可知。」



長樂學宮作為傳承儒學最重要的載體,始建於唐乾符四年(877年)。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頒詔「停科舉,廣學校」,縣學廢,旋即在此創設吳航高等小學校。民國時期,改名吳航中心國民學校。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更名城關中心小學,1980年衍化出長樂師範附屬小學,進入省重點小學行列。千年學宮,為長樂培養舉送了數以萬計的科舉人才和現代化建設人才。校內至今仍保留有泮池、夫子泉和奎光閣等古迹。


長樂學宮與孔廟連設,孔廟舉行祭孔禮,年年春秋二祭,千載不棄不斷。宋元時期稱孔子文宣王。朱元璋尊崇孔學,洪武十三年(1380年),詔舉聰明正直、孝弟力田、賢良方正、文學、術數之士。嘉靖九年(1530年),更尊稱至聖先師孔子。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禮部請升先師為大祀典。正殿祀至聖先師孔子,東配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子;西配宗聖曾子,亞聖孟子。還有東哲、西哲。朱子以下有東廡先賢四十位,其中包括本邑黃榦等先賢,以及對長樂影響極深的程頤、鄭玄、諸葛亮、韓愈、方孝孺、黃宗羲等名儒。西廡祀先儒三十八位,其中包括董仲舒、許慎、陸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游酢、李綱、陸九淵、陸秀夫、王守仁、黃道周、王夫之、顧炎武等名儒。



明倫堂立示生員的順治御制碑,碑文八條,那是「上報國恩,下立人品」的學生守則;康熙則把幾千年道統概括周全,理念衍於制式,這就是康熙御制至聖先師孔子贊並序。還有康熙御制訓飭士子文,雍正訓士文、乾隆飭學校文。漢族文化接納滿族文化,滿漢融匯,康乾時代把學校化人育才思想推進到登峰造極的地位。通過志書詳細規範了祭祀文廟的典禮整個過程和儀式要求。這在全世界學界杏壇,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文化現象。海濱長樂宗式鄒魯同樣中規中矩,充分證明了孔學在長樂影響的基礎穩固。


長樂重教,士風長盛,表現出了三大區域特色。一是官府適時策動,職官首務力推,縉紳身體力行,邑籍教諭、教授、山長遍布省郡及全國許多地方。二是民間尊師重教優秀傳統延續成風,儒林、良臣、循吏、名宦致仕歸田之後,許多人志於建校從教,有的儒士棄科場不為官,甘為布衣清貧,以教授育才為生。三是學子士人立雪螢光,學風醇正。杏壇潤澤,致使芳桂之里、三桂之堂、進士之家、進士之族、進士之村,代不斷脈,皆成佳話。


據林通《縣圖經》載:「李(椅)、常(袞)皆以崇重學校為意」「以學校為國家儲賢之地」「大啟學府,勸誘生徒」「延名師儒以教」,使「家有洙泗,戶有鄒魯,儒風濟濟,被於庶政」。「閩中自是號為文儒之鄉。」


「文儒之鄉」,長樂當之無愧,時間當從唐代開始。以前論證福建儒學發展,一般學者多從宋代開始論述。實際上,福建儒學早在唐末五代就已達到相當水平,為宋代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個基礎,在海濱長樂尤其至切,特別牢固。長樂人方子安於宋初創建的明教堂以及隨後問世的姚能舉、林采和陳文龍的明教堂序是最好的見證。這些序不僅指陳了「吾邑新寧,號為海濱鄒魯之鄉」。「八閩文物,自唐代宗時常袞始開,故鄉都閭巷皆置社學堂,以訓導群蒙。少則令其習句讀、對偶、音律之文;稍長,則與之談大學、正心、誠意之方,修已治人之術。總之有出日用庸行者,是一時人心翕然歸正,不流於異端」。同時,又推崇長邑名賢林慎思等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首倡道學,為吳航宗匠。厥後五子登科,故匾其鄉曰芳桂。而鄉之人士彬彬向學,興仁興讓,頓成雅俗。」這是三篇不朽的崇儒重教的序銘,序對長樂舉子業的評價和歷史定位,十分中肯貼切。


長樂僻居海隅,地狹人稠,故歷代志書以「彈丸小邑」稱喻之。從唐代起,長樂士人即力求仕進,社會逐漸習儒成風。後唐五代,「知名進士,皆依審知仕宦。」這在各版長樂縣誌中多有記載。有宋一代,此風更盛。宋人稱「學校未嘗虛里巷」「城裡人家半讀書」。此時的長樂書院、鄉學、社學星羅,被譽為「東南洙泗」「海濱鄒魯」「小鄒魯」。舉子「負笈來試於京者,常半天下。家有庠序之教,人被詩書之澤,而仕於朝為天子之侍從親近之臣,出牧大藩持節居方面者亦常半。而今世言衣冠文物之盛,必稱八閩。」與江浙富庶地區一樣,「冠帶詩書,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於天下。」傳列二十五史的亦以十百計。對此,福建、福州通志、長樂縣誌多有記載。《福建省志》、《福建古代歷史文化》、《福建文學發展史》、《福建藏書家傳略》、《福州百科全書》、《福州名人》等著作中,長樂名人占相當的篇幅。


文/陳茂興


編輯/林 倩


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的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長樂 的精彩文章:

【文韻長樂】越南陳朝開國國王竟然是長樂人,這件事你們知道嗎?
【文韻長樂】江田謝家海嶠稱秀

TAG:掌上長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