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可染大展作品獨家曝光-彭先誠劉朴吳緒經撰文紀念李可染

李可染大展作品獨家曝光-彭先誠劉朴吳緒經撰文紀念李可染

藝術野子

藝術野史

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李可染先生融東西繪畫藝術之長,以積墨和逆光為藝術語言,變革了傳統水墨的黑白關係,筆墨沉厚老辣,氣象雄渾博大,「黑」、「滿」、「崛」、「澀」的藝術內涵形成了李家山水獨特的藝術形式。他的牧牛圖簡淡悠遠,天趣盎然;人物作品樸厚古拙。可染先生兩次入蜀,與蜀地頗有淵源,先生的作品將蜀地山川的幽秀帶進北地風光的深沉,山林晨夕間,流光徘徊。他的藝術帶給了蜀地藝術家源源不斷的靈感與動力,益州畫社七位畫家也蒙受先生惠澤,此次得以重新近距離接觸先生作品,七子心中感慨萬千,因此撰文以作留念。

03:12

- - 1988年「四川八人中國畫展」合影

彭先誠

我們這一輩比較幸運,和可染先生還能夠有一些接觸。1988年的時候,全國美協和四川美協在中國美術館聯合舉辦了「四川八人中國畫展」,那是四川當代畫家在北京的首次亮相,我也有幸參加。可染先生此時已是81歲高齡,但當我們邀請他出席展覽的時候,他沒有一絲的拒絕。先生性情溫厚,話很少,對後輩很關注。他在現場很有耐心地聽我們介紹自己的作品,一張一張地看,不時點點頭,偶爾點評幾句,給予我們很多的肯定與鼓勵。他與四川感情深厚,抗戰時期在重慶待了幾年,結識了徐悲鴻,後來又通過徐悲鴻拜師齊白石,這在他的藝術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說,可染先生雖畫了江南、桂林、黃山等許多地方的山水,但是他和四川還是有一些特殊感情的。

- - 1988年彭先誠在中國美術館陪同李可染觀看「四川八人中國畫展」作品

可染先生的藝術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可算是一朵奇葩。他平民出生,沒有深厚的家學,在他的作品裡更是看不出明顯的師承,他拜師齊白石、黃賓虹,但是少見他臨摹他們的作品。他作畫完全是憑藉自己的喜好,真正從內心出發,因此能在一生達到這樣高的水平,是很不容易的事。既靠了不懈努力,也憑藉了自己的天賦。

- - 李可染與齊白石在一起

1954年在黃山寫生

1952年李可染夫婦

可染先生對於中國畫的認識,是立足於康有為所謂改造中國畫的革新意識。康有為曾在《萬木草堂藏畫目》里率先表達了中國畫改良的思想,認為唐宋繪畫與歐美繪畫的共同之處在於「寫實」,提倡參酌西法。可染先生在林風眠和徐悲鴻的影響下,接受了中國畫需要改造的思想,但同時又有別於這種單一的論調。他的中國畫意識很強,20年代時崇拜石濤八大,臨過不少古畫,認為筆墨同樣重要,因此他強調筆墨和造型的結合。有這樣一則故事,可染先生曾在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讀書期間見到過吳昌碩先生的繪畫和書法,後來他說,中國畫應該有吳昌碩的筆墨和倫勃朗的造型,這兩者結合之後,中國畫的改造就有瞭望。可以看出,他對東西方繪畫摹本的選擇非常準確。吳昌碩是金石派書畫家,中國文人畫經過吳昌碩之手便有了新的面貌,倫勃朗是文藝復興以後荷蘭的大師,造型能力以及對光影的考究相當了不起。可染先生在光影的運用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倫勃朗的影響,因為中國畫沒有確切的光的概念,可染先生第一次在中國畫裡面表現了西畫意識里的光影。但是他又並不是為了光影而去表現光影,光影在他的作品裡只是一種手段,是為了達到畫面整體效果擇取的方式。可染先生作品的構圖和章法與傳統國畫迥然不同,比較注重畫面的整體結構,往往頂天立地,甚至不留天地,造型很堅實。黃賓虹的積墨法他運用得相當好,通過一層一層地積和點,他把光影虛實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這也是他有別於林風眠和徐悲鴻中西合璧之路的藝術表現手法。他走很傳統的中國畫路線,又巧妙地吸收了西方繪畫的經典,我以為這是他對中國畫最突出的貢獻。

- - 桂林水鄉 43x46cm

- - 頤和園 55.5x42cm

- - 石濤詩之漫江一硯 68x45cm

可染先生之所以主張改造中國畫,是因為他認為自元以後,中國畫就與生活、現實脫了節,只注重筆墨表現形式。50年代以後,他三次長途寫生,提出的口號是為祖國河山立傳。但是另一方面,在60年代初到72年之間,由於時代的影響,他被迫不能作畫,於是開始注重書法的修鍊,尤其集中在魏晉以前的書法。他試圖從金石的角度來對中國筆墨進行梳理和總結。他在書法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中國繪畫的精神還是要回到中國書法里去。所以我認為,可染先生繪畫真正面貌的形成,不是50年代的寫生,寫生只能代表他改造中國畫的想法和努力,而他的藝術成就完全走向輝煌,應該是72年以後。這時,他的作品面貌完全形成,就是以注重筆墨為中心的中國畫,同時也注重結構。可染先生的人物作品也非常好,三四十年代就已經有了一定影響,晚年的人物作品還吸取了野獸派的一些表現手法,比如馬蒂斯的造型,所以晚年的人物作品和早期很不一樣,顯得更為凝重,造型更為樸拙,更有內在力度。

- - 1959年在頤和園寫生與學生合影

- - 1962年帶學生在桂林寫生

- - 1956年在雁盪山與葯農合影

後排右起:李可染、黃潤華

實際上,藝術無國度,無論在哪裡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現方法和理念的不一樣,而怎麼去融會貫通,怎麼去借用這些方法來表現藝術家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就關係到藝術家的個人智慧和駕馭能力,可染先生在藝術上的獨特面貌和對中國畫的貢獻,無疑成就了他現代中國畫大師的地位。

劉朴

由於偶然的機會,60年代初在《新觀察》雜誌上看到過李可染先生的不少寫生作品,此後心裡便滋生了崇拜。1973年我擔任紡織美術設計工作,時常出差北京,於是便有機會常去李可染先生三里河的家裡求教。當時除了美院的學生,其他去學畫的人不多,可染先生見到我從成都專門去找他學習也是十分高興,不但耐心指教,有時還能看他作畫,怕我不能理解,還曾專門拿紙筆與我示範,使我受益匪淺。交流之中也常常聽他談起早年在四川的生活以及寫生中的一些故事……直到八十年代,多年以來,也記不清多少次去過老師的家裡。一段時間,他畫很多大畫,我問先生,那張井岡山巨幅長卷是怎樣完成的。他說:一段一段地畫,因為畫太長畫室太小,畫得很艱難,都是一段段去完成,畫壞了還得重來。說著還從柜子里拿出好多草圖叫我看……那些時光,真是我一生的福緣,只是後來想起那些為我示範的小紙自己居然沒有保留下一張作為紀念。慶幸多年之後我出版第一本個人畫集終於請老師專門為我題了字,這也是他老人家留給我一生的紀念!先生的藝術和他的人品也將影響我的一生!

- - 「四川八人中國畫展」劉朴與李可染合影

- - 1988年劉朴在中國美術館陪同李可染觀看「四川八人中國畫展」作品

還記得李可染畫院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辦的當天,我有幸和李寶林、王振中二位兄長一早就去了大會休息廳,拜見即將出仼畫院院長的鄒佩珠老師。時間相對充裕,她老人家也非常高興。談話中又一次提到以前的一些往事,還提到了可染先生畫過的那些以四川山川風物為題的不少代表作品,真驚嘆老人家的記憶!並且她還談到希望將來畫院可以去四川開展專題學術活動的想法……如今,李可染先生作品展覽即將在成都舉行,可惜他們二老都已先後遠去。作為他們的學生,這次能促成李可染原作首次在成都展出,內心萬分地満足和激動,這是當今四川藝術界一次難得的藝術盛事,更是我再一次深入研究和學習李可染先生的一次重要機會!我期盼著這次展覽的隆重舉行!

- - 襟江閣 69x46cm

- - 山林之歌 68.5x46.5cm

吳緒經

李可染先生的藝術成就也許來源於千萬種原因,而我以為最重要的便是他自己特立獨行的思維與身體力行的實踐。他有三句話對我影響至深。

40年代可染先生提出了「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我將這句話總結為「來龍去脈」「打進去」就是從哪裡來。李可染先生不斷深入傳統書畫,早年習石濤八大,後師從齊白石學他的用筆方法,又從黃賓虹那裡學積墨法,後來更是上追唐宋。「打進去」的道理就如同鑽井一樣,鑽得越深,就越容易發現石油。「打出來」就是往哪裡去。中國畫的傳統向來講究師徒相承,陳陳相因,而齊白石卻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李可染師從齊白石十年,卻幾乎難以見到他臨摹齊白石的作品,他學到的是齊白石的根本,齊白石筆墨里的魂,這便是李可染先生在繪畫上難能可貴的勇氣。「打出來」更體現為打破傳統,打破自己。當傳統掌握到一定程度,怎樣突破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問題。就像齊白石那句「不惜餓死京華」也要衰年變法一樣,李可染先生同樣敢於重新塑造自己。他一生中三次長途跋涉戶外寫生,借用西畫的某些元素如逆光、光影等來加強傳統國畫的表現力,在寫生中處理與創作的關係,進而大膽改造,成就自己獨特的風格。有勇氣打出來,是成為大師的先決條件。

- - 村口大道 35x44cm

- - 太湖水邨 44X32cm

- - 魚米之鄉 64x44cm

「可貴者膽,所要者魂」是可染先生的自勉印章。膽就是要勇於開拓創新,就是為了藝術要有捨身忘死的膽量和勇氣。魂就是精神,就是境界。以我的膽識,勵精圖治,創造時代的精神和自己獨有的藝術精神。這便是這句話的意義。這樣的話,足以撼山嶽、揚四海,喚醒過現代中國幾代藝術家的變革意識。李可染先生一向不追求艱深的理論,他自己的繪畫脈絡也非常清晰,但是他說的話全部實用,也全都說在命脈上。

他還有一方印章是「廢畫三千」。據夫人鄒佩珠先生回憶,晚年他們家常常不用買手紙,因為可染先生的廢畫堆積成山。可染先生說自己是苦學派,是白髮學童,作畫沒有太多大道理,就是大量的練習,是頓悟,是千慮一得。他喜歡畫牛也正是因為他崇尚牛的耕耘精神,牛的耐勞堅韌。就像蒲松齡的自勉聯一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樣的道理最淺顯,但也最激勵人心。

- - 響雪 57x45cm

- - 松間明月 69x45.5cm

這三句話代表了藝術道路上不同的三個方面,同時也是可染先生的藝術成長過程和心路歷程。作為同樣有著西畫背景的我來說,在諸多大師中,與李可染先生最為親近。他如何從西畫切入國畫、切入傳統,對我有著非常大的啟發,而這三句話也早已印入我的骨髓,因為我也崇尚苦學。可染先生的藝術思索和藝術實踐將永遠指引我們去探索中國繪畫藝術的奧秘。

本推文內所有李可染先生作品均為本次展出作品,敬請期待

整理:謝禮恆 圖片由武侯祠美術館提供美編:西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野瘋狂 的精彩文章:

以微見度 寬窄拾年文創展:換種方式,和翟永明一起讀詩
英國十九世紀經典作品展16日迷情開幕:重見英倫百年流華

TAG:藝術野瘋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