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戊戌立秋 秋行春令

戊戌立秋 秋行春令

2018年8月7日(農曆六月廿十六)21:30,我們居住的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

03:12

立秋標誌著太陽直射點由北回歸線折返南下歷經一個半月;再過一個月,太陽直射點將到達赤道,那便是我們北半球的秋分,亦即南半球春分開啟。

北半球立秋時,南半球是立春。

北半球的春分,以太陽直射點北上到達赤道為標誌;秋分以太陽直射點南下到達赤道為開始。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軌跡稱為黃經。從北半球春分0度開始,約15天一個節氣,回歸360度時,又是北半球的春分。

地球從春分0度開始,經清明15度,穀雨30度,立夏45度,小滿60度,芒種75度,夏至90度,小暑105度,大暑120度,到立秋是135度。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果把一年比作一部氣勢宏偉的交響樂,立秋便進入了「收斂」的樂章。

夏季,人的陽氣向外發散,臟腑、筋骨、肌肉,甚至腦髓、骨髓的寒氣病邪,在萬物發散的大趨勢下,或者局部,或者全部,通過血液氣化為汗代謝出體外,正所謂「寒病夏治」 。

人力不敵天力,違者無知。隨著立秋的到來,萬物發散戛然而止,繼而轉向收斂。如果還有寒疼之病,唯有等待來年的夏天。此乃中醫「候時」之理。

立秋到秋分一個半月,即太陽直射點在越過赤道之前這段時間,人稱「多事之秋」。此 「事」包括國內、國際事務乃至北半球的萬事萬物。

立秋到處暑半個月,雖已立秋,仍在暑中。但立秋前後性質不同,立秋前萬物發散;立秋後萬物收斂,是熱氣收斂過程的暑氣。

戊戌年立秋是「秋行春令」。木星帶給地球春氣的影響,妨礙萬物收斂。今年立秋處於戊戌年四之氣,地氣為土,當令之氣為木。木能克土,增加了氣候的複雜性。

當令者盛。故當令木氣的旺盛成為秋分前的主要氣候。立秋後草木重新發芽,意味著木氣反季節旺盛,人的肝氣必隨之亢進。可是「克我者囚」,立秋為金,金克木,儘管在太陰濕土之時,金秋也會阻礙春木過旺。過旺之木氣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立秋後的氣候因素,分為四方面:

一、戊戌年火運太過,炎熱主宰全年。

二、下半年在泉之氣「太陰濕土「導致下半年濕氣過重。

三、主氣「太陰濕土「在下半年濕氣重的基礎上,加重了大暑至秋分兩個月的濕氣。

四、客氣「厥陰風木」主政,木星帶來的春氣,在立秋至秋分前「秋行春令」,阻礙秋收之氣,使人春夏積累的陽氣收斂有些不利,進而影響冬藏。

綜上所述,立秋至處暑半個月的養「收」調整可以參考下面意見:

一、健脾和胃

立秋仍在四之氣的主氣太陰濕土之中,一些脾胃虛弱的人躺著也會中槍。即使未吃生冷食物,也會莫名其妙地腹脹、不思飲食、肌肉酸懶、便稀腹泄。這是在大氣之下,脾胃虛者無可逃脫的傷脾之證。遇到這種情況,隨時吃健脾食材加薑茶化解。否則,腸胃內食物極易變質,形成水便下注,及尿液減少,尿不盡等。

立秋後人的飯量開始增加,但不宜過量,因為仍在暑中。人的脾胃氣弱,盡量吃素食,並且飯量要適度。人的消化系統處理魚、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需要耗費比純糧食、蔬菜高几倍的能量。如果人之脾胃極其虛弱,食物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消化吸收,便可化為負能量有害身心。故《黃帝內經》講:吃得少補氣,吃得多傷氣;味淡補氣,味厚傷氣。

二、飲食補中

立秋,天氣開始變涼,早飯喝粥,應加薑茶,補中暖胃,以脾胃和合的最佳狀態開始一天。

「菜絡粥」養生者,可以用薑茶調節,用量以飯後胃暖不燥為宜。

三、以辣燥濕

立秋至秋分之前,雖已入秋,燥金不旺。所以,去濕為要。做菜適當增加姜、辣椒、花椒之類燥濕調料。沿海和四川盆地等濕氣重的地區,以辣燥濕更加重要。

四、勿食生冷

脾胃虛寒者不可吃生冷食物。飯菜要做熟;生果汁燒開溫熱飲,否則大傷脾胃;主食要熱吃,尤其是米飯。

五、適補元氣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未能有效獲得陽氣者,立秋收陽不利,可能出現氣虛心衰等證。此種狀況應循序漸進地補元氣,防止意外。

(秋行春令,北京地區灌木二次發芽。)

六、適當出汗

立秋後適當出汗,「暑天不出汗,秋冬抱藥罐。」這個階段人身體又熱又粘,渾身沒勁。若鬱熱不能外泄,會化為陰毒腐蝕血肉,故肉酸心躁。

暑季,人體內70%的水分受太陽影響,處於蒸騰狀態懸於中上部,水走汗道,故此時尿少。如果人吹空調冷風,鎖死毛孔,不出透汗,致使尿在血中,人泡在尿中,則臟腑受害。一旦立秋,萬物收斂,毒在血中不得外泄,形成「閉門留寇」。繼而滲入肌肉,漸進骨髓,為秋冬埋下病根,輕則冬病,重者春亡。

時令養生之法,每日睡前關閉門窗,有機茶灸;脾胃虛寒者,杯中放適量薑茶。出透大汗,身輕氣爽,洗個熱水澡,滾水沖懷山藥粉,放溫之後加蜂蜜,得以深睡眠。人非但不失,反而暑得。

現代人已無法拒絕公共場合的冷氣,只有晚上睡前出透汗,排出寒邪,才是自救,別無他法。

立秋之後不宜出大汗;處暑之後只能出微汗。但是,無論何時遭到冷風侵襲者,最晚在睡覺前要茶灸出汗,排出寒邪。否則,可以演變為感冒發燒。

立秋之後還有處暑、白露兩個節氣,到秋分轉為戊戌年五之氣。節氣變,氣候則變;即使每個節氣中的半個月也有三候之分,五天為一候。時令養生人要注意節氣提示,隨時調節,順應自然。

暑期是喧囂的,像一場精彩絢麗的大戲,甚至令人審美疲勞。可是,一旦曲終人散,即會冷清,甚至悲涼。立秋標誌著夏天結束,還有半個月暑期將落下帷幕。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陽者有氣無形;陰者是可以觸到的形體。進入秋天,開始聚精會神養陰吧。如要養陽,須等來年。戊戌年收九成陽,化為九成陰;只收五分陽,則有五分陰;不足五分陽者,做好秋冬寒熱相搏的準備。

秋冬身心強壯不畏寒者,必是春夏養陽、暑不避暑的智慧之人。

大道養生堂劉承恩中醫師寫於

2018年8月2日

感謝關注劉承恩中醫師的微信公眾平台

公眾微信號:daoxinyujing

(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村美食咖 的精彩文章:

農民要不要進城買房?這4點因素要考慮,否則買了就虧了
深山裡的一種「丑菌」,30年前經常見,老農民都以為有毒

TAG:農村美食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