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案件密度大,探案專業化,《法醫秦明2》拿出了懸疑劇該有的模樣

案件密度大,探案專業化,《法醫秦明2》拿出了懸疑劇該有的模樣

做有價值的思想分享

03:12

芒果TV播出的《法醫秦明2清道夫》(下簡稱《法醫秦明2》)收官了。

不論是主演和戲外的爭議,還是觀眾對其專業性的認可,都讓這部劇成為今年暑期檔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超22億的播放量、微博話題討論量近50萬、彈幕近23萬且基本集中在案情討論,這些成績,充分說明了《法醫秦明2》故事的吸引力。

那麼,《法醫秦明2》中,探案鐵三角——秦明(劉冬沁飾)、林濤(劉暢飾)、陳詩羽(於莎莎飾)與「清道夫」,如何通過明暗兩條線,講述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以下且一一進行分析。

不負「懸疑」,懸念貫穿整部劇始終

相比近兩年扎堆出現的刑偵題材,《法醫秦明2》更應該被定義為一部懸疑劇。

為何這樣說呢?

首先,整部劇貫穿著一個極大的懸念——清道夫究竟是誰?

《法醫秦明2》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非常注重細節設置,比如細小的傷痕變化、手指甲的顏色等等,這些有意的設計,讓觀眾掌握了一定線索,隨著劇中三位主人公和劇情,一起參與猜測清道夫其人,並一點點解開謎題,懸疑色彩濃厚。

比如,對醫生劉傑明的懷疑,先鋪墊其一直想從陳詩羽口中套取案件相關信息,到清道夫用屍體上的傷口對秦明say「hi」,而劉傑明對陳詩羽的打招呼也是這個「hi」,再到他毫無預兆地出現在韓天峰被打時,這一系列巧合串聯下來,很容易就將嫌疑指向他,並且不覺突兀。

這樣的主線設置,讓這部劇也顯露出偵探題材的特性——秦明、林濤、陳詩羽作為警察,也就是探案者,找尋兇手,辨別究竟誰才是清道夫?他/她是如何做到不留痕迹地犯罪的?通過犯罪,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這些懸念,隨著劇情的推進,通過各個案件,清道夫的面目漸漸清晰起來。觀眾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身臨其境的解密體驗,這是一部好的懸疑作品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找尋清道夫的過程中,隨時會發生其他案件,有時候看起來完全跟主線沒關係,但可能卻是推進故事發展的關鍵。

比如,屠戶李偉宏將清道夫視為偶像,用自己的主觀意願判斷好人和壞人,然後肆意殺戮,模仿清道夫留下字跡。一開始,大家都以為這個案子只是一起普通的模仿案,孰料,真正的清道夫恥於有這樣的追隨者,差一點取了他的命,卻陰差陽錯讓警察鎖定了嫌疑人,也讓觀眾知道了真正的清道夫究竟是誰。

不過,懸念並未隨著清道夫露出真容而結束,反而更加複雜難解——是不是清道夫不只一個人?明明另一個人嫌疑更大…

這樣的懸疑,與設定好的主線——清道夫案相比,更具隨機性,這就讓人在觀劇時,常處於惴惴不安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有案子發生,來不及預告一句「前方高能」,便被直接拉入案件氣氛中。這種不確定性,讓這部劇的懸疑感貫穿始終。

營造一時的懸疑氣氛容易,難的是保持形神不散,這一點上,《法醫秦明2》做得頗為不錯,以情節來推動故事發展,而不是僅依靠台詞和旁白。

案件密度大,有什麼優劣勢?

看過劇後會發現,這部劇案件發生的密度較同類型劇要大很多。

以最後的這幾起案子為例,張軍案還未告破,又發生了油桶驚現屍塊案、章佳案、步兵教授案、陳詩羽被綁架案,等等,數個案件交織在一起,線索層層勾連,拎清楚一根,才能順著思路破了其他案子。

這種案件呈現方式,在國產劇中還是比較少見的。常見的一般是主線故事進行的情況下,以單元劇的方式、基本上兩集一個案子的節奏推進故事。因此,有的觀眾可能會感覺有些雲里霧裡,但只要細細品味,邏輯、合理性都經得起推敲。因此,這部劇比較適合更完全集後,專門拿出時間一次性看完,會對整體劇情有更清晰的了解。

當然,案件密度大,對於故事的戲劇性和衝突來說,具有天然優勢。可以讓這類型劇,有更為跌宕起伏的情節、更加驚險刺激的感官體驗,相應地,對觀眾的吸引力也比較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法醫秦明2》將懸疑氣氛烘托至最高狀態,劇中人物的命運不定,相互影響。

比如步兵案,自發生後,就有很多人懷疑是不是清道夫所為,還是另一起模仿殺人,畢竟,清道夫與步兵的關係並不一般。若是清道夫所為,那他堅持的所謂「為社會掃清障礙,只殺法律無法懲戒的罪人」的原則,就會崩於一地。這個人物形象,也會大打折扣。這裡不劇透,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去劇中一探究竟。

劇情複雜,多線交織,案件密度大,不僅讓觀者的感官體驗欲罷不能,更讓劇中人物在人性與罪惡、慾望與掙扎間浮沉。屏幕外的觀眾,則作為觀察者和情感參與者,細細體會那看不見的黑處給人性帶來的考驗和挑戰。

難得一見各司其職的主人公

在《法醫秦明2》中,秦明、陳詩羽、林濤的人物設定都較為生活化。

秦明不再單純是高冷傲嬌的毒舌法醫,有時候他也面冷心熱,還是能隨時借給下屬錢的「好好上司」。

當然,有些時候還是比較龜毛奇葩的。比如,進陳詩羽的家自帶腳套,說「習慣了進案發現場的感覺」…

在三人相處的過程中,秦明還是比較幽默的,尤其是多了吃貨屬性,不過,都控制在人物的設定範圍內。比如將排骨包裹在烤雞內,肉質更加鮮嫩,還滲有烤雞的香味,看得人口水直流,但與林濤一樣,聽到秦明雲淡風輕地說是從屍體處理上得來的啟發,突然有種飽了的感覺。

陳詩羽則是生活在天才身邊的普通人。專業上,她雖然不如秦明經驗豐富,但總能給出一些新奇的角度,刺激秦明的靈感。

她也是個極度感性的人:遇到滅門案,她會感受著受害人的悲痛大醉;遇到朋友被懷疑,會緊張得不敢與對方獨處,處處維護他的清白,等等。

或許,對於看慣了英勇無敵警察形象的觀眾來說,陳詩羽好像不夠優秀,但其實這樣的人,才足夠真實,足夠讓人記住。

除了真實,各司其職也是這部劇人物設定的一個亮點。

比如,秦明與林濤一起去死者或是嫌疑人家裡找線索時,詢問基本上都是林濤負責,秦明會適時補充但不會喧賓奪主;執行抓捕任務時,也一般都是林濤負責;而在屍體相關信息,以及推測兇手犯案動機這些方面,則由秦明和陳詩羽負責。

雖然《法醫秦明》系列以秦明為主人物視角,但在這部劇中,並沒有因為「主角光環」,便出現太多不合理的人物設置。

這也是很多觀眾覺得這一部中的秦明比較低調的原因,不過,低調並不意味人物平淡。第二季給秦明加入了情感線,初戀突遭意外,當時的秦明只是大學還未畢業的木訥小子,一朝大難讓秦明再也沒有了笑容。

這些戲份,不僅旨在讓觀眾從細節中感受,為何秦明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更引出好幾起案件,甚至,與清道夫也有絲絲縷縷的聯繫。

同時,充足且符合人設的戲份,也讓林濤這個人物被塑造得更加豐滿。在功能設置上,他擔負著「武」職,但又不只是單純緝兇、追捕的形象,各種頗有技巧的口供詢問方式、長期辦案的豐富經驗、部署警力實施最優追捕策略,等等,都讓人能充分感覺他的專業性。

被馬賽克支配的恐懼的背後,是這樣的…

觀劇時,常常能看到畫面上的馬賽克,有些影響觀看體驗。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恰恰說明《法醫秦明2》在道具上的用心和專業。據了解,這一季的道具團隊還是原班人馬,但相關的費用卻多了好幾倍,原因正在於實景搭建的諸多場地,製作的屍體也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劇中,因案件數量較多,「屍體」道具也比較多,且形態各異,比如不同死因、不同死亡時間造成的不同,還有其中的器官、血液分布等需要特殊製作的道具,都頗具真實感,彷彿能讓人感受到皮膚的紋理、器官的變化。

據《法醫秦明2》主創透露,這部劇的演員片酬、製作費比例是3:7,這在當下的影視劇創作中是比較少見的配比,而從劇中的場景、畫面、道具,甚至後期配樂等方面,都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精緻和詭秘。

過於逼真的道具,並不適合赤裸裸地展示在大眾面前,因此,自審階段,就在一些會引起人不適的地方打上了馬賽克。到了播出階段,參考各方意見,再進行一番調整,最後呈現出我們看到的效果。

在被問及既然要知道會被打上馬賽克,為什麼還要「費力不討好」時,該劇的總製片人郭琳媛曾表示,「首先是為觀眾的觀看體驗負責,如果道具過於塑料感,是不會讓觀眾產生共鳴,進入劇情的;其次便是我們自身的考慮,一是有海外發行的意向;二是為演員表演的浸入感負責。」

從中,可以看齣劇組滿滿的誠意,這也是《法醫秦明2》除了主演換血外,甚少遭遇爭議的原因,專業性也得到認可。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劇也有一些小瑕疵,比如某些地方的剪輯稍顯跳躍,有時候會讓人不明就裡;有些地方沒有交代清楚,比如一開始說要幫警察畫清道夫畫像的流浪漢,後來就不見蹤影了?

總體上來看,芒果TV暑期檔播出的《法醫秦明2》是一部真正的懸疑劇,各種大大小小的懸念貫穿整部劇,也在製作、人物塑造方面有自己的獨特技巧。雖有小瑕疵,但不影響整體觀感,作為今年暑期檔難得的懸疑題材,這部劇值得一看。

【文/jin】

掃一掃更進一步接觸影視行當!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創辦的影視行業垂直媒體。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原創,咬定採訪,革新文體,民間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獨舌 的精彩文章:

李天然在屋頂上一直奔跑,姜文在電影里永遠驕傲
大咖熱議《愛國者》:執著於邏輯bug,就會錯失一次體味崇高的機會

TAG:影視獨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