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定位企業級容器管家 青雲QingCloud容器管理平台KubeSphere應「雲」而生

定位企業級容器管家 青雲QingCloud容器管理平台KubeSphere應「雲」而生

至頂網伺服器頻道 08月03日 新聞消息(文/李祥敬): 容器技術是近年來火熱的一個開源技術,它真正改變了企業應用從開發、構建到發布、運行的整個生命周期。雲計算公司DigitalOcean近日發布了2018年6月Currents雲計算季度報告,該報告對全球5000名行業專業人士進行調查。報告顯示,隨著容器技術和相關管理工具在過去一年的快速發展,49%的受訪開發者表示目前正在使用容器。其中, 40%的人只使用容器進行測試和開發,另外60%也會將其用於生產。

在2018年7月27日舉行的Cloud Insight Conference 2018雲計算峰會上,青雲QingCloud發布了新一代企業級分散式容器管理平台KubeSphere,這是青雲QingCloud全新的容器產品品牌。

定位企業級容器管家 青雲QingCloud容器管理平台KubeSphere應「雲」而生

青雲QingCloud容器及應用平台研發總監周小四

青雲QingCloud容器及應用平台研發總監周小四告訴記者,企業應用容器化越來越成為趨勢,在容器管理方面,Kubernetes成為無可爭議的「王者」。而Kubernetes發行版本眾多,為了幫助企業更方便地管理容器,青雲QingCloud推出了KubeSphere。

容器帶來的變革和挑戰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企業對於應用的開發交付迭代訴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容器、微服務、DevOps、雲原生應用等概念和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相比傳統的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容器技術帶來了四個方面的改變。周小四說,容器出現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宿主機的資源,沒有額外的損耗。前兩年大家提到微服務,更多的是理論和概念。容器出現之後,將微服務從理論帶到現實,有了落地的方案。

容器的第三個好處是讓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的效益最大化。在容器技術流行之前,虛擬機作為交付CI/CD的標準,效率很低;如果不用虛擬機,只是基於每個開發應用做CI/CD,因為環境不標準,風險很大;有了容器後,一是標準化,二是效率高。CI/CD在企業里被普及的程度更高,因為企業能看到CI/CD帶來的實際好處。

另外,容器沒有平台依賴,企業可以在不同的平台部署業務應用,沒有額外運維成本的支出。這一點企業是非常喜歡的。正是這些好處,Gartner認為2020年有50%企業用戶會將核心業務應用以一種容器化的方式運行在其IT環境中。

不過雖說容器有這麼多好處,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周小四表示,首先,企業將業務進行微服務改造,每個微服務跑在一個容器里。這就涉及了容器之間如何通信以及相互發現的問題。其次,業如何獲取所有監控狀態、服務狀態,收集所有日誌,統一管控。再次,容器在運行過程中崩潰,如果服務斷掉,企業肯定不可接受,需要有方法保證服務的持續性。還有就是鏡像版本發布,新版本鏡像如何更新到不同的環境中,更新後有問題,如何立刻回滾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企業面前。

於是,容器編排技術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以Kubernetes為代表的容器編排迅速發展起來。Kubernetes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定的底層分散式調度系統,而來相關技術來自開源社區孵化,因此企業對於Kubernetes的接受度非常高。雖然Kubernetes解決了企業在容器管理方面的難題,但是任何一種技術都不會是完美的,Kubernetes出現後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學習成本高、安裝部署複雜、上游功能組件比較多、多租戶模式設計簡單等。「這些問題會帶來很多隱形成本,怎麼辦?KubeSphere應「雲」而生。」周小四說。

KubeSphere應「雲」而生

簡單來說,KubeSphere是構建在Kubernetes之上的企業級分散式多租戶容器管理平台。相比原生Kubernetes,KubeSphere進行了諸多改進。

比如,KubeSphere簡化了安裝配置,而且支持離線安裝。在企業私有雲環境中,沒有外網也可以快速搭建一套Kubernetes的環境。另外,KubeSphere提供了管理界面,Kubernetes沒有管理界面,其定位是面向開發者,你只能通過敲命令行管理Kubernetes集群。

在多租戶和許可權方面,Kubernetes的多租戶和許可權比較簡單;KubeSphere控制台提供了統一的管理入口,提供細粒度的資源許可權管理。同時,資源管理可以到操作級別,比如增、刪、改、查。

KubeSphere還提供了強大的應用管理功能,對整個應用的使用狀態、計費、監控、日誌等進行管理。在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方面,KubeSphere提供整個場景的支持。對於微服務的管理,KubeSphere基於istio提供可視化的限流熔斷、灰度發布、AB測試等功能。

周小四說,總結KubeSphere六大功能亮點:第一,KubeSphere提供了統一的門戶。KubeSphere統一門戶是指跨平台(物理環境、虛擬化環境、雲環境)的,能夠管理多種Kubernetes;第二,KubeSphere非常簡單易學,而且是嚮導式UI,通過輔助操作界面,用戶接觸KubeSphere或者Kubernetes的學習成本很低,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了解Kubernetes的概念;第三,多場景、一體化、整體化解決方案,比如持續集成/持續交付、多租戶管理、微服務治理等各種企業現在必須的場景支持;第四,易於集成第三方系統,這裡的第三方系統指的是在企業環境中,比如,企業有自己的監控系統、日誌系統、集中化認證系統。KubeSphere可以方便的集成在這些系統中;第五,多租戶以及細粒度的許可權管理,KubeSphere在Kubernetes之上做的二次開發,充分考慮了企業場景的安全需求;第六,完善的存儲和網路解決方案。KubeSphere把現有主流開源的存儲和網路插件集成到產品中,底層網路和存儲只需定義標準和介面,存儲廠商、網路廠商就可以針對標準開發插件,很容易對接到Kubernetes平台。KubeSphere已經可以直接支持青雲QingCloud SDN網路和NeonSAN分散式存儲。

正是這些特質,KubeSphere的面向使用對象非常非常廣泛,比如還在使用物理或者虛擬化環境的企業,使用KubeSphere就可以幫助他們快速遷移到容器平台,企業的資源利用率會提升,業務開發效率也會提升。

周小四還以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為例,以前基於傳統方式部署一套開發測試環境,把業務部署在虛擬機上面。在這樣的情況下,部署一整套線上環境,大概需要不到1小時,並且所有項目組的開發測試一起用這套環境。而當用戶遷移到Kubernetes後,部署一整套環境只需不到5分鐘,並且每一個項目組的成員人手一套環境,資源隔離,互不影響。不想要這套環境時,可以瞬間銷毀;想要部署環境時,5分鐘內立刻有一套完整的環境。而且所有人面對的環境都是標準統一性的。

對於那些進行進行業務容器化改造的企業,當容器化規模越來越大後,就會碰到瓶頸。因為管理容器化的業務需要花大量的精力,需要招聘額外運維人員,KubeSphere可以幫助他快速平滑的遷移到Kubernetes,解決現在容器化的業務瓶頸。

此外,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重度的Kubernetes用戶,他們的核心能力、核心資源不應該花在維護Kubernetes上,他們寶貴的精力應該放在核心業務和開發創新上。他們現在可能會考慮通過產品化的資源,幫助他們解決額外的、無謂的資源消耗。這時候他可以使用KubeSphere,一站式服務可以讓他們專註於核心業務的開發和創新。

還有那些有多種Kubernetes部署的企業,這些Kubernetes部署在不同的環境中,包括物理機、虛擬機,也可能是放在公有雲廠商上的Kubernetes。用戶希望有一個統一的平台,把所有的Kubernetes統一管理起來,KubeSphere可以幫助他們實現這一目標。

周小四表示,目前KubeSphere社區版和易捷版已經可用,社區版託管在GitHub上面,作為我們的開源項目,通過社區幫助我們運維;易捷版是簡易版本,支持單機部署和多機環境,用戶只需要提供一台主機資源,就可以體驗KubeSphere或者Kubernetes。

「8月份,我們將推出能滿足企業更多需求的高級版。同時,KubeSphere超融合一體機相關工作已經開始,預計下半年會發布。此外,我們的很多服務是通過青雲QingCloud公有雲進行交付的給用戶。所以,我們也會推出我們自己的容器服務和Kubernetes服務,那就是QingCloud Container Service(簡稱QCS)和QingCloud KubeSphere Service(簡稱QKS),相關工作會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周小四說。

總之,KubeSphere希望成為企業級容器管家。KubeSphere可以做到更高效,使用KubeSphere後,企業開發、測試、運維人員的效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可以更專註於業務的開發;KubeSphere更安全,有更完善的多租戶管理及許可權管控;藉助OpenPitrix的全生命周期的應用管理可以進行容器應用開發、分發和治理。

另外,KubeSphere是一站式全鏈條的整體解決方案,支持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服務治理、DevOps等,可以很方便地幫助企業用戶獲取。KubeSphere更可靠,除了提供主流的開源保護系統方案外,青雲QingCloud還提供自研的,經過公有雲驗證的企業級商業化網路和存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思科與聯想計劃將XPoint與Optane驅動器應用於超融合套件
IDC:2017年前16大公有雲服務提供商佔據全球公有雲服務收入半壁江山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