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舜帝發明的古老刑罰,在古代是奇恥大辱,在現代是流行時尚

舜帝發明的古老刑罰,在古代是奇恥大辱,在現代是流行時尚

舜帝是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之一,他上承堯帝,下啟大禹,重視農業,征服三苗,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隨著考古學的發展,甚至有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夏朝並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在《韓非子》等先秦古籍中,都記載了由舜帝建立的虞朝。

舜帝

虞朝的歷史暫時沒有更多的考古證據,但舜帝的歷史功績足夠偉大。根據《史記》和《尚書》記載,舜帝任命大禹治理史前大洪水,為華夏民族創造了一片繁衍生息的家園。他還任命皋陶創造了最古老的法律——《刑典》,其中的「象刑」據說是由舜帝親自發明的。這部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比古巴比倫的《烏木納木法典》還早幾百年,一直在封建社會沿用了3000多年。

堯帝

根據《史記》記載,在堯帝執政時期,華夏還沒有出現正式的法律制度,首領主要依靠德政治理天下。在堯帝時期,見於史籍記載的刑罰僅有2次,一次是流放了作亂的共工氏,一次是命祝融在羽山處死了治水失敗的鯀。舜帝繼位以後,隨著社會發展和統治區域的擴大,依靠部落的傳統風俗去治理天下,已經變得不合時宜。

皋陶創製的《刑典》,採用「刑教兼施,寬嚴結合」的治理辦法,再加上他本人處事公正、大公無私,舜帝時期天下大治,皋陶也被後世尊稱為「獄神」。《刑典》中所謂的象形,並不是用大象去處死囚犯。「象者形也」,是指繪製圖案的意思,象形就是在囚犯的身體和面部繪製圖案,以示羞辱。

皋陶

在上古時期,華夏部落民風淳樸,極少有出格的惡行。他們將身體看成是神靈的恩賜,「名聲」也是在部落里生存的基礎。「象刑」這種羞辱性的措施,懲罰的意味其實相當嚴重,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被「象刑」當眾羞辱。因此,在舜帝時期,「象刑」的成效非常明顯,是最普遍的一種刑罰。

「象刑」一直被沿用的夏朝前期,因為社會觀念已經發生變化,夏啟對「象刑」進行了修改,變得更加嚴格。根據《史記》記載,夏啟創造了大刑500種,小刑上千種。「象刑」由原來以顏料繪畫的方式,轉變為「黥面」和「刺身」,甚至是「劓刑」和「宮刑」等嚴厲的處罰。黥面」是用利器在面部刻上圖案,「劓刑」就是將鼻子割掉。

03:12

夏朝

夏朝以後的2500年間,「黥面」這種羞辱性的刑罰一直非常流行。到北宋時期,囚犯在流放和發配時,都要在面部刺上記號。《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有不少受過這種刑罰,其實是由舜帝的「象刑」發展而來的。它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在古人的傳統觀念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被紋身、刺面屬於「不孝」。囚禁和發配尚有期限,刺面的恥辱將伴隨終生。

紋身

有意思的是,到了現代社會,紋身、紋面這類古代羞辱性的刑罰,居然會變成一種流行時尚。不信你看滿大街的年輕人,很多人身上都有紋身圖案。滿大街的紋身店,也成為了暴利行業。如果「象刑」的發明者——舜帝穿越到現代,看到這種情景,不知道會怎樣哭笑不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琅琊閣 的精彩文章:

希臘神話也有伏羲和女媧?謎底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中
夏朝、商朝和周朝的神話故事,專家考證讓人看不懂

TAG:文史琅琊閣 |